我們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都會挑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說。

前陣子,朋友Y的同事X告訴她,自己是直到進入公司之後,才知道工作的職務內容與權限,和當初談好的完全不同。

但是經過了三四個月之後,朋友Y才輾轉得知,雖然X說的話確是事實,不過卻也省略的中間的事件與轉折,因為有一點尷尬的因素,X並未全盤托出。

X並沒有惡意,也沒有壞心,就只是選擇性陳述;若上來就把別人的話照單全收,就是小傻蛋了。

最近這一兩年,一直有一種,遠遠地站著、看著,然後嘗試去理解那些,字表底下的意思,那些旁的人沒有說出來的話。

那些選擇不說、那寫被隱去不談的,往往透漏的比說出來的還要多。

人都會挑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說,就算對方真的是一個純天然的善良小白,就算對方打娘胎起就不知道壞心眼為何物,但他還是會挑對自己有利的話說。

他或許也沒有說謊,只是選擇性說出部份或者片段的內容。

然而,片段的訊息,卻可以被理解、或被組織為不同版本的故事。

接著誤會就這樣造成了——大家都挑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講,沒意義的八卦就這樣以各種奇怪的版本滾動擴散了XD

例子很多,想來心累,但也是自己的選擇吧:選擇挑什麼講、選擇挑什麼聽、選擇往哪裡去,還有選擇和誰站在一起、選擇用什麼方式組建自己的生活圈與交友圈。

認知決定了一切選擇。



我常覺得自己似乎特別容易和組織邊緣人當朋友,這或許也是一種選擇,不管有沒有明確的決策過程或清楚的認知——或許是因為喜歡「做實事」,也特別欣賞那些「實力過硬」的共事者,

上面這一段話,多少暗示了似乎「實力過硬」者時常不容易進入到大型組織的核心位置。是,確實有此暗示,但別問我為什麼,其實我也太清楚那個原因,雖然說,這幾年,多多少少好像可以感覺到一點點「為什麼」。

但我還沒想明白,也說不太上來。

或許部份是因為,他們特別有個性,特別硬漢風格,亦不屑於逢迎拍馬之類的吧。

這也不是說,那些得以進入到組織核心位置的人都是阿諛奉承之輩,但至少,他們必定能看得懂風向、讀得懂臉色,知道組織的權力關係與知道如何向上管力讓自己舒服好過,同時也要屈亦能伸,必要的時候,節操還得放一放。

活在組織內,以不違法為最低底限就可以了。其餘的所謂人品道德與工作品質,只要不是組織要求的,那統統都只是個人的追求與自以為是罷了。

讓高層感覺你「穩妥」,積極向他們表示「忠誠」,遠比能力超好、實力超群還要重要多了。畢竟,大部分的公司不需要一個難以掌控的強者,而且大部分的工作也是剛剛好就好,大家平平安安過日子,沒事別隨便出頭。實力均等的團隊工作,不需要英雄。

以上只是我的觀察,不代表全台灣的公司。

而我也依然樂於和組織邊緣人當好夥伴,畢竟,其他和個性不符的事情就是做不來。



回到認知這事,正好前幾天在一篇微信的文章就在探討我們的認知如何成就自身此刻的狀態。內容談的是鄧亞萍在《心力》一書談到的:如何利用內在心智外在心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比如:

  • 建立一個優質朋友圈子,你的認知基本上會是你圈子成員的認知平均值。圈層之間的認知差異是很難靠思考能力來彌補的。
  • 如果做一件事情的結果不如意,不要把失敗歸咎於外因,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個人遇事找內因,每年不一樣。一個人遇事總找外因,十年一個樣。
  • 和擁有最新認知的人進行思想碰撞,不僅能夠打開我認知新世界的通道,獲得更多、更新的信息,而且當感覺自己不是被「碾壓」的時候,我會得到一種反饋— —我的認知力基本上已經可以支撐自己和他們在同一個層次、同一個層次上去溝通了。
  • 大環境總是獎勵和吸引那些適應他的人,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 強者吸引強者,優秀吸引優秀,正能量吸引正能量。弱者吸引弱者,負能量吸引負能量。對於抱怨的、負能量的、脆弱的、遇到一點破事就要死要活的人,你最好遠離他們,否則他們像病毒一樣會感染你,消耗你。
  • 人只能賺到非常懂的專業錢和完全不懂的傻錢。人特別要學會在不懂領域賺錢。人在半懂不懂時和不懂裝懂時是很難賺到錢的。


寫到了末尾,覺得應該要高昂一下的,卻還是有一點高昂不起來。可能是因為天氣太冷了,天氣好的時候,中午的休息時間,都能跑到附近的河堤邊溜灣。

今天冷得出不去了。

raw-image

約莫再十天,也將迎來本年度的末尾。

今年於我而言,比較不一樣的轉變或許是意識到心念的力量確實存在——人的預期心態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對事情、自己的期望,會影響後續的結果;同時,認知的差異與邊界亦存在——個人經驗的主觀詮釋會給自己劃定對於世界的規則與界線。

今日的一切境遇,皆來自過去的經驗與選擇,也是認知模式的總結。

如果有限制,如果有困境,那便是認知邊界太窄,轉變與迭代的時候到了。

期待來年持續認知升級。

70會員
98Content count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未竟之途 的其他內容
算命師說的是你的命?還是他自己的欲望? 論命,不應該是透過別人的肉身去驗證鐵口與否。如果今天你看到對方的命盤有很不好的事情,你要怎麼詮釋?怎麼解讀?你會給予對方什麼樣的訊息?想來,其實「如何正向地傳遞負面訊息」亦是高難度的溝通之一。只不過哪,不管再難,或許最核心的要素還是那個「起心動念」——我們之
小孩們在沙灘堆砌的美麗城堡,轉瞬間就被海浪沖散了。在他們的遊戲與笑談之間,在浪花的起伏之間,什麼也沒有留下。 繁華的紅塵一如漫天的塵土,在海風吹拂過後一切都無影無蹤。 我們鎮日汲汲營營、拚命工作,終究只是維持短暫的風華;在走過大半歲月之後再回頭望,只剩下歷經滄桑之後留下的痕跡。那麼,那些在計較輸
最近,朋友和我抱怨弟弟,她覺得弟弟太護著他的小女友了! 每次小女友到家裡時,朋友想和弟弟的小女友互動,可能只是幾個簡單的問候(比如:怎麼過來的?外面會很熱嗎?最近工作都還順利嗎?等等想看什麼節目自己拿遙控換台?),弟弟都會很快地把話接走,不分三七二十一的代為回答,結果讓小女友幾乎一次開口的機會都沒
有的時候,日常或著工作,就是會少了一點……會發光的感覺。當我們沉浸在自己很喜歡很喜歡的事情裡面時,真的是會發光的吧。 前陣子,我的沮喪日常到了朋友的耳朵裡,變成了「你們都在做大事」、「我還是比較喜歡做大事」、「我覺得自己都在處理小破事」……等抱怨。
許多時候,他人對我的關切並不在於我好不好,而是想要探聽些什麼而已。特別是那些,在過去我都把她們都當作是朋友的人。 有的時候呢,甚至會因為對方曾經是我的上級,或者是長輩,那種突如其來的關切總難免帶著「高高在上」的姿態。 曾經,有個前同事這麼問我,同時露出一種類似於關切和擔憂的神情……
算命師說的是你的命?還是他自己的欲望? 論命,不應該是透過別人的肉身去驗證鐵口與否。如果今天你看到對方的命盤有很不好的事情,你要怎麼詮釋?怎麼解讀?你會給予對方什麼樣的訊息?想來,其實「如何正向地傳遞負面訊息」亦是高難度的溝通之一。只不過哪,不管再難,或許最核心的要素還是那個「起心動念」——我們之
小孩們在沙灘堆砌的美麗城堡,轉瞬間就被海浪沖散了。在他們的遊戲與笑談之間,在浪花的起伏之間,什麼也沒有留下。 繁華的紅塵一如漫天的塵土,在海風吹拂過後一切都無影無蹤。 我們鎮日汲汲營營、拚命工作,終究只是維持短暫的風華;在走過大半歲月之後再回頭望,只剩下歷經滄桑之後留下的痕跡。那麼,那些在計較輸
最近,朋友和我抱怨弟弟,她覺得弟弟太護著他的小女友了! 每次小女友到家裡時,朋友想和弟弟的小女友互動,可能只是幾個簡單的問候(比如:怎麼過來的?外面會很熱嗎?最近工作都還順利嗎?等等想看什麼節目自己拿遙控換台?),弟弟都會很快地把話接走,不分三七二十一的代為回答,結果讓小女友幾乎一次開口的機會都沒
有的時候,日常或著工作,就是會少了一點……會發光的感覺。當我們沉浸在自己很喜歡很喜歡的事情裡面時,真的是會發光的吧。 前陣子,我的沮喪日常到了朋友的耳朵裡,變成了「你們都在做大事」、「我還是比較喜歡做大事」、「我覺得自己都在處理小破事」……等抱怨。
許多時候,他人對我的關切並不在於我好不好,而是想要探聽些什麼而已。特別是那些,在過去我都把她們都當作是朋友的人。 有的時候呢,甚至會因為對方曾經是我的上級,或者是長輩,那種突如其來的關切總難免帶著「高高在上」的姿態。 曾經,有個前同事這麼問我,同時露出一種類似於關切和擔憂的神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親愛的,你最近過得好嗎?分手週年快樂~這一年來,我偶爾會想起你,想起我們在一起時的樣子,又或是,想像如果沒有分手,到現在仍然還在一起的樣子。在某些夜深人靜的時刻,總會想起你包容我像個孩子一樣在床上耍賴,然後在被窩裡擁我入懷的模樣...
Thumbnail
寫作是一個靜心的過程,讓我得以梳理過於複雜的思緒。 2020年夏天,第一次申辦方格子帳號,開啟自己的寫作之旅,就這樣直到現在。那時候的動機很簡單,只是希望透過寫作的過程,把腦海中源源不絕的想法和靈感記錄下來。每一句想說的話,都會在深夜時分,不斷在腦中徘徊,有些話沒辦法對著身邊的人訴說,所以……
Thumbnail
生命的本質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流浪。 在成為想要的自己之前, 我們都只是流浪者。
Thumbnail
Elsa兒時也曾有過類似經歷,還記得長大後和母親提起時,她那幅驚訝的臉孔,還有急著問「為什麼不告訴我?」的緊張語氣。Elsa告訴媽媽,因為怕說了會被打。媽媽臉色又青又紫、表情非常糾結,但我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才明白:「媽媽是會保護我的。」重提舊事,並不是要指責媽媽,只是想與這段往事做個了結。
Thumbnail
女性,是眾人看見西蒙‧波娃的第一個面向。因為是女性,所以父親稱讚她聰穎的方式是說「她以男人的方式思考」;因為是女性,所以《紐約客》介紹她時所寫下的文句是「你所見過最漂亮的存在主義者」:也因為是女性,關於她的敘述都圍繞著沙特(Jean-Paul Sartre)旋轉,沙特的伴侶、沙特身旁的另一個人。
Thumbnail
(圖片來源:博客來) 前言──什麼是「巨頭」?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似乎已經習慣自己擁有做決定的選擇權,大從工作種類與人生目標,小至商品選購與晚餐品項,我們可以從輕易獲得的無數資訊中,眾裡挑一,找到最滿意也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然而,是我們選擇這些事物,還是這些事物「被」送至我們眼前「強迫」我們選
Thumbnail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似乎已經習慣自己擁有做決定的選擇權,大從工作種類與人生目標,小至商品選購與晚餐品項,我們可以從輕易獲得的無數資訊中,眾裡挑一,找到最滿意也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然而,是我們選擇這些事物,還是這些事物「被」送至我們眼前?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親愛的,你最近過得好嗎?分手週年快樂~這一年來,我偶爾會想起你,想起我們在一起時的樣子,又或是,想像如果沒有分手,到現在仍然還在一起的樣子。在某些夜深人靜的時刻,總會想起你包容我像個孩子一樣在床上耍賴,然後在被窩裡擁我入懷的模樣...
Thumbnail
寫作是一個靜心的過程,讓我得以梳理過於複雜的思緒。 2020年夏天,第一次申辦方格子帳號,開啟自己的寫作之旅,就這樣直到現在。那時候的動機很簡單,只是希望透過寫作的過程,把腦海中源源不絕的想法和靈感記錄下來。每一句想說的話,都會在深夜時分,不斷在腦中徘徊,有些話沒辦法對著身邊的人訴說,所以……
Thumbnail
生命的本質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流浪。 在成為想要的自己之前, 我們都只是流浪者。
Thumbnail
Elsa兒時也曾有過類似經歷,還記得長大後和母親提起時,她那幅驚訝的臉孔,還有急著問「為什麼不告訴我?」的緊張語氣。Elsa告訴媽媽,因為怕說了會被打。媽媽臉色又青又紫、表情非常糾結,但我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才明白:「媽媽是會保護我的。」重提舊事,並不是要指責媽媽,只是想與這段往事做個了結。
Thumbnail
女性,是眾人看見西蒙‧波娃的第一個面向。因為是女性,所以父親稱讚她聰穎的方式是說「她以男人的方式思考」;因為是女性,所以《紐約客》介紹她時所寫下的文句是「你所見過最漂亮的存在主義者」:也因為是女性,關於她的敘述都圍繞著沙特(Jean-Paul Sartre)旋轉,沙特的伴侶、沙特身旁的另一個人。
Thumbnail
(圖片來源:博客來) 前言──什麼是「巨頭」?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似乎已經習慣自己擁有做決定的選擇權,大從工作種類與人生目標,小至商品選購與晚餐品項,我們可以從輕易獲得的無數資訊中,眾裡挑一,找到最滿意也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然而,是我們選擇這些事物,還是這些事物「被」送至我們眼前「強迫」我們選
Thumbnail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似乎已經習慣自己擁有做決定的選擇權,大從工作種類與人生目標,小至商品選購與晚餐品項,我們可以從輕易獲得的無數資訊中,眾裡挑一,找到最滿意也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然而,是我們選擇這些事物,還是這些事物「被」送至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