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論語》開頭的第一章,時常給我這樣的感覺,它應該是提醒每一個學生,要如何處理一些作為學生常會遇到的問題。我也聽過許多學者對第一章的各種解讀,卻又覺得,總有牽強不盡完美之處?心存這念頭後,在閱讀不同書籍時,有時會突然聯想領悟出其中某一字或某一句可能的涵義。時間久了,領悟多了,就形成了這個解讀。

有朋自遠方來講的是:有新弟子從遠方來加入孔門學習。而人不知而不慍則說的是:我已學成君子的德才,但貴族不知曉這些,就不給我工作,俸祿無著落,我也不生氣。

如果是這樣,那麼論語的第一章就是圍繞著學生的三個基本問題而展開的。第一,基本的學習方法,第二,歡迎新同學的加入,第三,安慰畢業後還未被聘用的學生。

我這樣的解讀明顯不同於目前流行的觀點,所以下面就提供我的依據。

第一,學而時習之

學而時習之,在當今的學生準備考試中大放異彩,也被肆意濫用。老師佈置課後作業,單元考,期末考,這是它的現代用法。學習英語單字時,老師指導學生,在幾個小時後,幾天後複習所學的單詞,能牢牢記住它們,這是它的量化用法。學生準備考試,去刷歷年來的考題,這是對它的濫用。這種學習方法,開啟於孔子時代,或最早被孔子發現、認識、並引導弟子使用它,隨後歷經兩千五百年,學生還在廣泛且熱衷地使用它。那麼孔子作為首創者,或最早的推薦者,難道只是不過如此嗎?

學而時習之,是創舉嗎?

學而時習之,就字面翻譯,簡單、易懂也合理。結果,多數人也包括教師,就開始輕視它,認為它太平凡了,學生本會如此學習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看幾個人類本會如此簡單的創舉。

中國發明的筷子簡單衛生,可為何其他民族,沒有基於本會如此,而使用上筷子。

輪子,在六千年前出現在歐亞大陸,看上去誰都能發明它。可是四萬年前離開歐亞大陸進入澳洲、一萬年前進入美洲的人類和他們無數的後裔並沒有發明出輪子。

對現在的學生,標點符號,很簡單也是本該如此,可是兩千多年,無數古代的中國讀書人,沒有因本該如此而使用上標點符號。

如果你意識到首創的艱難,並且崇敬人類文明史上各種簡陋的第一步,第一雙筷子、第一個輪子、第一次使用標點符號,你就能心領神會地欣賞,孔子作為教育的先驅者,踏出的關於學習方法的第一步,「學而時習之」。如果你還是輕視它,不妨自我挑戰一下,想出一個新方法,過了兩千年,人們還在使用它。

學而時習之,能讓學生開心嗎?

當今學生為了應試,有做不完,老師在「學而時習之」的精神下,佈置的課業。如此,「不亦說乎」也就難了。而從《論語》和考古出土文物推測,春秋時代學生可能有的只是一本刻在竹簡上的詩三百。他們沒有紙張,他們的筆墨是什麼也難以想像,學習文獻就如孔子所言的「默而識之」。孔門弟子,在孔子學堂,靠默默地強記,學一兩本竹簡上的書,那麼在「時習」之時,並無竹簡在手,如果還能憑藉記憶複述出所學的詩句,也許他們的心情就是不亦說乎吧,這不是當今課後作業如山、苦苦刷題的學生,能享受和品味到的。

第二,有朋自遠方來

  禮記:同門曰朋,同志曰友。
  鄭玄:同師曰朋,同志曰友。
  朱熹:朋,同類也。
  古典文獻記載:同門曰朋;同師曰朋。

  顏淵、子路  同出一門,即孔門
  子貢、子遊  同出一師,即孔子
  顏淵、子路、子貢、子遊,是朋。

  顏淵、子路:魯國本地人
  子貢:衛國人,自遠方來
  子遊:吳國人,自遠方來

顏淵,子路,子貢,子遊,同出一門,即孔門;同出一師,即孔子,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朋。明顯這裡的朋字意思,接近「同學」這個現代概念。

孔子之前還未有其他私塾,也未有孔子弟子辦的私塾。而「有朋自遠方來」是孔子對弟子說的,那麼弟子的朋就是其他孔子弟子。因此這裡的朋只能是孔子的直接弟子,就是顏淵,子路,子貢,子遊這些人。

顏淵、子路是魯國本地人。而子貢是衛國人,子遊是吳國人。那麼子貢和子遊來到孔門時,就是有朋自遠方來。類似當今的說法:“有新同學從其他省份來入學”

孔子有弟子三千,可想而知,不時就會有學生拜別父母,提著束脩就上孔門,因此孔門常常要迎接新生的到來。本地的學生會如何對待從外地來的學生,會排擠、欺負他們嗎?這時孔子應該就是提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遠方來的學生,能講起不同於魯國的風俗、文化和故事,或許還會有一些土特產分給大家,這不是快樂的嗎?因此推測,有朋自遠方來,講的就是常常發生在孔門迎接新生這件事。其大意就是,有遠方來的新同學加入和大家一起學習,這不也快樂嗎?

第三,人不知而不慍

人不知而不慍的意思是:我已經學有君子的德才,但是貴族不知曉這件事,就不可能聘請我做家臣,俸祿無著落,我也不生氣。

  知 = 知曉後聘請,即貴族知曉某人有德才,然後聘請他做家臣或臣僚。

  不知 = 貴族不知曉某人有德才,就不可能聘請他當家臣。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說:「天下無行,多為家臣,仕於都 ...。」這句話清楚道明多數孔子弟子學成君子後的去向,就是成為家臣。

  下面從《論語》的其他章句,來領悟出這個「知」在春秋時代的含義。

1. 因為「知」,閔子騫被聘請做費宰。

  •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斷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 魯人為長府,閔子騖...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 ...

費是魯國最大的貴族季氏的采邑。孔子有弟子三千,那麼季氏如何選中閔子騫來當費邑的主管。 《論語》提供了一些線索,可以聯繫到貴族如何知曉閔子騫,和聘請他做費宰的。孔子聽聞到流傳在外關於閔子騫孝的行為,那麼同樣貴族也可能會聽聞到。孔子對閔子騫能力的讚揚,其他弟子聽到後,也可能傳揚到貴族們的耳裡。那麼貴族知曉閔子騫的孝和才能後,就請他去任職。閔子騫被聘請做費宰是從正面說明通過被貴族知曉,然後獲得工作的機會。這很像現今的社會,如果你是業界大家都知曉的德才兼備的人物,那麼就會有其他企業想以高薪挖走你。

2. 因為「知」,弟子暢談治國方略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 ... 曰:「千乘之國,... 」
    求 ... 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 ...」
    赤 ... 曰:「... 宗廟之事,如會同 ...」

這是一段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當孔子問:「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馬上開始暢談他會如何治理一個大國;接著冉求就說他會如何治理一個小國,等等。明顯弟子要實現這些治國理想,他們必須是大臣。那麼孔子這一問話的哪一部分,或哪個字能使弟子自認為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大臣?就是其中的「如或知爾」,同樣這裡「知」的意思是「知曉後聘請」。孔子這一問話完整的意思就是,「你們平日說:『人家不知曉我的德才,就不來聘請我去做大臣!』現在假若有人知曉你們的德才而聘請你們去做大臣,那你們會如何治理國家呢?」

3. 因為「知」,當上家臣,辦理事務

  •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這一章,孔子論述作為家臣或臣僚應該具備的德才和行為。其中的「之」,可理解成:家臣或臣僚。知及之就是:「(貴族)知道你有德才後聘請你當家臣」。

4. 別擔心「不知」,要擔心你沒真本領。

  •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者也。
  • 子曰:...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這四章的大意就是「別擔心貴族不知曉、不認識你,要擔心你沒有學會辦好事情的真本領,而被人辭退」。如「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可理解成:君子只擔憂自己沒有能力,不擔憂貴族會不知道自己(即如果你有能力,貴族會知曉且聘請你的。)「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可理解成:不怕貴族不知道自己,去追求表現出能讓貴族知道你的德才的那些行為。

論語用多達四章談孔子教誨開導那些擔憂不知的弟子,這也說明擔憂不知在當時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是眾多弟子很關心的事。在孔子時代,能使多數弟子都去關心的一件事,想必就是學成君子後如何被貴族聘請去當上家臣。可以理解,不知的結果就是雖然你學成君子,但是貴族不知道有這件事,就不可能請你去當家臣,沒有俸祿,這難道能不擔心嗎。相較於孔子弟子,當今我們求可知的途徑是:把所學專業、大學成績寫成履歷,投向雇主,等候面試。而這四章對我們的教育意義是:用功於學業,學得真本領,一定會有好的雇主聘請你。

以上4個例子說明,春秋時代,孔子弟子主要是靠「知」,被貴族知曉有德才,然後獲得聘請做家臣或臣僚。反過來人「不知」就無人聘請,沒有俸祿。弟子已學成君子,但是貴族還不知曉這事,就不聘請他,俸祿無著落,難免會「慍」,生悶氣。

覃秋(於新加坡)




0會員
7Content count
探尋春秋仁字本義 退休工程師(新加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仁者是具備作為人應該有的樣子或行為的人,或是像個人的人。
知:知曉後聘請,即貴族知曉某人已是君子,然後聘請他做家臣。譯文:我已經學有君子的德才,但是貴族不知曉這件事,就不可能聘請我當家臣,俸祿無著落,我也不生氣。
左傳:疾指人在行為性格上缺陷毛病,如好勇、好貨、好色、驕侈。 譯文: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仁者是具備作為人應該有的樣子或行為的人,或是像個人的人。
知:知曉後聘請,即貴族知曉某人已是君子,然後聘請他做家臣。譯文:我已經學有君子的德才,但是貴族不知曉這件事,就不可能聘請我當家臣,俸祿無著落,我也不生氣。
左傳:疾指人在行為性格上缺陷毛病,如好勇、好貨、好色、驕侈。 譯文: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有的人上課與學習是為了尋找同類並相互支持、增進彼此。 有的人上課則為了在課堂上與同類較勁以彰顯自己的優越。 參與共修學習是為了接觸自己眼界之外的人生百態、看見更多世間萬物風貌,以培養我們內在的謙遜與和善之心,而非增長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心。 「我感覺上那些程度的課都在浪費時間跟錢...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記錄教授有關評論系上事務語錄十六則。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有的人上課與學習是為了尋找同類並相互支持、增進彼此。 有的人上課則為了在課堂上與同類較勁以彰顯自己的優越。 參與共修學習是為了接觸自己眼界之外的人生百態、看見更多世間萬物風貌,以培養我們內在的謙遜與和善之心,而非增長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心。 「我感覺上那些程度的課都在浪費時間跟錢...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記錄教授有關評論系上事務語錄十六則。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