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後定時復習,不是很快樂嗎?」但,聽音頻訪問傅佩榮,才知道原來不是那麼回事?(想想也對:國高生中生最恨的就是每天的小考,那些小考就是學習過後的定時復習,不但沒帶來快樂,反而就是痛苦的來源。所以如果”學而時習之"依表面意思是”學習過後的定時復習”,那孔子的說法就不符合現代的狀況了。何況要學的那麼多,誰有那個時間和精力時不時的就復習一下呢?也因此,依傅佩榮的說法,你在讀古書時,最少要問:這句話為什麼要說?(在什麼情況之下說的)以及:從這句話中我們學到什麼?換言之,這話在現在可能有什麼意義,如何跟現在的生活相結合?



 學,時,習的意思

孔子當時,學習的主要教材有五經和六藝,五經是偏學術性的系統知識,以現代的話來說它屬於描述性知識,是跟事實、理論等有關的知識;六藝是屬於技術性知識,以現代的話來說它屬於程序性知識,是跟技術,實做等有關的知識。孔子當時上述學習是貴族才有資格的,為的是做官,為的是國際外交。可是孔子的論語中很多是跟為人處世有關的對話,因此這兒的"學"也應與做人處世的學習有關,綜上述,我們可以把「學而時習之」的"學"分成三類,分別是五經—描述性知識;六藝—程序性知識;以及做人處世之道。

「學而時習之」的”時”有準時,按時,時常,不時,定時、適時(適當時候"使用,試做” 傅佩榮: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適當的時候去練習驗證,不也很高興嗎?)等的意思;

「學而時習之」的"習”則有預習、學習、複習、溫習、練習、行為習慣(曾仕強說法: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不時複習養成行為習慣,不也很高興嗎?)等的意思。


不同教材的學,時,習

因此,「學而時習之」,針對五經而言,應該是熟背後,按時複習,並思索可以用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為什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適用於此;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適用於此。)

「學而時習之」,針對六藝而言,應該是學習後,不斷的練習、精進、與專家切磋琢磨直到自動化的境界。

「學而時習之」,針對為人處事而言,應該是遭遇到狀況時,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然後檢討看看自己的處理是否恰當?有無缺失?如何改善?因而"時習之"是針對個別狀況適時應用練習,並隨時進行檢討,以養成良好的應對方式—行為習慣。


小結 

聽傅佩榮的受訪,原來古哲經典是可以如此學習的,受教了。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快樂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沾上了自己 前言 勵志雞湯裡叫人想像完美的自己,不管是美貌、職位、權勢、前景…均已臻理想的境地,以激發自己努力奮進的雄心和毅力,但理想很美滿,現實卻很骨感,一旦碰到真正的困難,帶來的可能不是愈挫愈勇,而是一蹶不振。要求自己不去想著那造成負面情緒的它,可是它卻更加”剪不斷,理
人生如戲,不要入戲太深 一則小故事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故事,是個當皇上的演員提到他在片場的遭遇,看過後印象深刻,感慨良多。大意是: 拍攝現場,他正在飾演皇上,端坐龍椅上,兩邊宮女畢恭畢敬的在給他打扇子,太監卑躬屈膝在旁侍候著,底下跪著一眾大臣正在給他請安。他從高坐的龍椅上俯視著底下,躊躇滿志、威
前言 維基百科<聖母峰>欄目中有<攀登記錄>一節,裡面提到的台灣人登頂者名單中,林永富是年齡最長的登頂者-57歲,查找李永富的登山新聞,裡面提到他是排行第九名者,但因江秀真曾登頂兩次,因此他位居第十。然而,再查找資料,發現其中少了幾位,今天看到城市山人(2019.5.10)的文章,名單如下(然而,
愧疚是自己編織、建造的 前言 看了一些攀登聖母峰的台灣人的資料,為了愛山,因此寧願一次次的忍受極地的酷寒、低溫、強風、空氣稀薄等嚴峻的環境因素,寧願一遍遍的忍受因之而造成的噁心,頭痛…等身體的不適,然後克服種種困難險阻,攀上世上頂峰,他們就像金庸筆下的那些頂級俠客,昨天描述的拾方方在我看來就有點
因為山在那裡,所以我來了 前言 1993年5月5日吳錦雄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他參加的隊伍是「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隔年(1994)年,一支純本土且係地方社團的「苗栗頭份登山隊」成隊前往攀登聖母峰,有位隊員拾方方成功登頂,成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在<維基百科>的<聖母峰>的"攀登記錄
因為山在,所以我來了 前言 維基百科有<聖母峰>的編目,其中在登頂者中有一條是:  . 1993年,吳錦雄參與「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成為首位登頂的台灣人。   吳錦雄是誰 1993年,台灣根本還沒有人有出國攀爬大山的經驗,連攀登大山需要的設備、器材都還不清楚的年代(因為台灣只有三
快樂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沾上了自己 前言 勵志雞湯裡叫人想像完美的自己,不管是美貌、職位、權勢、前景…均已臻理想的境地,以激發自己努力奮進的雄心和毅力,但理想很美滿,現實卻很骨感,一旦碰到真正的困難,帶來的可能不是愈挫愈勇,而是一蹶不振。要求自己不去想著那造成負面情緒的它,可是它卻更加”剪不斷,理
人生如戲,不要入戲太深 一則小故事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故事,是個當皇上的演員提到他在片場的遭遇,看過後印象深刻,感慨良多。大意是: 拍攝現場,他正在飾演皇上,端坐龍椅上,兩邊宮女畢恭畢敬的在給他打扇子,太監卑躬屈膝在旁侍候著,底下跪著一眾大臣正在給他請安。他從高坐的龍椅上俯視著底下,躊躇滿志、威
前言 維基百科<聖母峰>欄目中有<攀登記錄>一節,裡面提到的台灣人登頂者名單中,林永富是年齡最長的登頂者-57歲,查找李永富的登山新聞,裡面提到他是排行第九名者,但因江秀真曾登頂兩次,因此他位居第十。然而,再查找資料,發現其中少了幾位,今天看到城市山人(2019.5.10)的文章,名單如下(然而,
愧疚是自己編織、建造的 前言 看了一些攀登聖母峰的台灣人的資料,為了愛山,因此寧願一次次的忍受極地的酷寒、低溫、強風、空氣稀薄等嚴峻的環境因素,寧願一遍遍的忍受因之而造成的噁心,頭痛…等身體的不適,然後克服種種困難險阻,攀上世上頂峰,他們就像金庸筆下的那些頂級俠客,昨天描述的拾方方在我看來就有點
因為山在那裡,所以我來了 前言 1993年5月5日吳錦雄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他參加的隊伍是「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隔年(1994)年,一支純本土且係地方社團的「苗栗頭份登山隊」成隊前往攀登聖母峰,有位隊員拾方方成功登頂,成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在<維基百科>的<聖母峰>的"攀登記錄
因為山在,所以我來了 前言 維基百科有<聖母峰>的編目,其中在登頂者中有一條是:  . 1993年,吳錦雄參與「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成為首位登頂的台灣人。   吳錦雄是誰 1993年,台灣根本還沒有人有出國攀爬大山的經驗,連攀登大山需要的設備、器材都還不清楚的年代(因為台灣只有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不用先入為主的恐懼害怕,去挑戰就對了!」這番鏗鏘有力的激勵話語,是吳康銘在康橋學習的淬煉收穫;亦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在考試跌跤中覺悟,從而翻身迎擊會考挑戰,成功取得進入新竹中學的門票。而能有不畏挑戰的堅毅心智,康橋的開放探究氛圍與自主學習環境,是一路厚實自我底蘊的絕佳夥伴!
Thumbnail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但是始終搞不懂學習過後,不斷的複習、複習、再複習,會有什麼喜悅可言?
👉ღ向很健康的人學習健康,而不是向具有健康知識卻不健康的人學習健康。 向健康的人學習健康的重要性。我們的信念和意識會對我們的身體狀態和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與那些身體健康並且持有健康信念和意識的人學習,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體驗健康的狀態。 我們的信念系統是非常有力的,它可以影響我們的身體功能和健康
Thumbnail
我是一位補習班老師。補習班老師在台上的教學就像一場表演。表演的好壞,有天分、有努力。沒天分靠努力,只能勝過有天分而不努力,卻贏不了有天分又努力的演員。所以,自稱補習班名師者眾,但能達頂者不多。 論語的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日文發揮到極致。学ぶ【まなぶ】、習う 【ならう】、 勉強 【べんきょう】意義有
Thumbnail
大多人都背過論語中的這段話:「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習新的事物,實踐過後成為一種習慣,不是一件值得愉悅的事嗎?學習到底能不能帶來快樂,見仁見智,踏出學校之後,才體會到不停學習其實是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而且因著科技便利,學習可謂無所不在,不管是碎片式、系統化、投資型或習慣式,享受學習的愉快吧!
Thumbnail
   你還記得上次看書是甚麼時候嗎?有多久沒有學習了?    許多人畢業開始工作之後一段時間,發現比自己晚近來的後輩升職加薪了,但是自己還在原地打轉,沒有任何進步。那是因為很多人從學校畢業後就不看書、不學習了。太多人只是把知識用來考試,考完就忘記了,所以永遠不會進步。    從前有兩個挑水夫,小成
Thumbnail
2月10日,No. 41,人生如戲,何怕一時不如意 今天這句話選自去年看的一本書——最高學以致用法,而這本書是促成「每日猜招」的重要催化劑。
Thumbnail
時代不同,學生對老師或是老師對老師這「角色」的理解上都逐漸變質。教育競爭的激烈,補習班的泛濫,把老師的工作導向了著重知識的壓縮與傳遞,或是學生背誦的重要性,因而大多數對老師的刻板印象都會伴隨著嚴格和難親近的感覺,與像朋友般的相處模式好像沾不上邊。 學校中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老師還是教育工作者呢?兩者之間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不用先入為主的恐懼害怕,去挑戰就對了!」這番鏗鏘有力的激勵話語,是吳康銘在康橋學習的淬煉收穫;亦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在考試跌跤中覺悟,從而翻身迎擊會考挑戰,成功取得進入新竹中學的門票。而能有不畏挑戰的堅毅心智,康橋的開放探究氛圍與自主學習環境,是一路厚實自我底蘊的絕佳夥伴!
Thumbnail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但是始終搞不懂學習過後,不斷的複習、複習、再複習,會有什麼喜悅可言?
👉ღ向很健康的人學習健康,而不是向具有健康知識卻不健康的人學習健康。 向健康的人學習健康的重要性。我們的信念和意識會對我們的身體狀態和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與那些身體健康並且持有健康信念和意識的人學習,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體驗健康的狀態。 我們的信念系統是非常有力的,它可以影響我們的身體功能和健康
Thumbnail
我是一位補習班老師。補習班老師在台上的教學就像一場表演。表演的好壞,有天分、有努力。沒天分靠努力,只能勝過有天分而不努力,卻贏不了有天分又努力的演員。所以,自稱補習班名師者眾,但能達頂者不多。 論語的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日文發揮到極致。学ぶ【まなぶ】、習う 【ならう】、 勉強 【べんきょう】意義有
Thumbnail
大多人都背過論語中的這段話:「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習新的事物,實踐過後成為一種習慣,不是一件值得愉悅的事嗎?學習到底能不能帶來快樂,見仁見智,踏出學校之後,才體會到不停學習其實是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而且因著科技便利,學習可謂無所不在,不管是碎片式、系統化、投資型或習慣式,享受學習的愉快吧!
Thumbnail
   你還記得上次看書是甚麼時候嗎?有多久沒有學習了?    許多人畢業開始工作之後一段時間,發現比自己晚近來的後輩升職加薪了,但是自己還在原地打轉,沒有任何進步。那是因為很多人從學校畢業後就不看書、不學習了。太多人只是把知識用來考試,考完就忘記了,所以永遠不會進步。    從前有兩個挑水夫,小成
Thumbnail
2月10日,No. 41,人生如戲,何怕一時不如意 今天這句話選自去年看的一本書——最高學以致用法,而這本書是促成「每日猜招」的重要催化劑。
Thumbnail
時代不同,學生對老師或是老師對老師這「角色」的理解上都逐漸變質。教育競爭的激烈,補習班的泛濫,把老師的工作導向了著重知識的壓縮與傳遞,或是學生背誦的重要性,因而大多數對老師的刻板印象都會伴隨著嚴格和難親近的感覺,與像朋友般的相處模式好像沾不上邊。 學校中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老師還是教育工作者呢?兩者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