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話讓人心灰意冷(馬可福音10:32-45)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耶穌三次預言、門徒三次誤解


今天的經文是耶穌第三次預言自己的受苦、死與復活。在預言之後,雅各和約翰向耶穌提出要求,希望能坐在祂榮耀寶座的左右邊。

其他門徒聽見這件事後,對雅各和約翰感到不滿。原因很簡單,因為坐在榮耀寶座的左右邊象徵著極大的權力與地位。

如果我們對比耶穌的三次預言,可以發現每次預言完後,門徒都會出現不同的反應。

  1. 第一次預言是在第八章,當時耶穌預言完後,彼得馬上勸阻耶穌,結果遭到耶穌的斥責。
  2. 第二次預言在第九章,耶穌預言完後,門徒之間開始爭論誰最偉大。
  3. 第三次預言在第十章,耶穌預言後,雅各和約翰希望能獲得寶座左右兩邊的權力與地位。

從這三次預言中,我們可以提出兩個思考的問題:

  1. 為什麼每次耶穌預言完後,門徒都會出現錯誤的觀念與行為?
  2. 門徒如何理解耶穌關於自己死與復活的預言?

在馬可福音10:32中記載:

32他們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耶穌走在前頭。門徒心懷戒懼;其他跟著的人也都害怕。」(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門徒的戒懼和跟隨者的害怕,源於他們知道上耶路撒冷是一條充滿危險的道路,將面對長老、祭司長和經學教師的敵對。

此外,耶穌前兩次的預言已讓他們有所準備,然而,即便有心理準備,他們依然無法完全平息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耶穌了解門徒的情緒,於是將十二門徒帶到一旁,對他們說:

33人子將被出賣給祭司長和經學教師;他們要判他死刑,然後把他交給外邦人。34他們要戲弄他,向他吐口水,鞭打他,並殺害他;三天後,他將復活。」(馬可福音10:33-3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門徒已經三次聽到耶穌的預言,他們內心充滿了矛盾和衝突。

矛盾之處在於,耶穌預言自己的死,但同時也預言三天後的復活。

衝突之處在於,他們擔心耶穌會被殺害,但又希望祂能夠復興以色列國。

因此,當門徒聽到耶穌的預言時,內心充滿了無法解答的疑惑,無法理解耶穌的真正意思。

如果我們置身於當時的情境,可能也會對耶穌感到不耐煩,甚至懷疑祂所說的預言。


門徒反駁現實的防衛機制


我引用神學家尤爾根·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的著作《盼望神學》來探討耶穌的預言。莫特曼說:

「同時信仰,即使隨處散播著盼望,但她所帶來的不是安息,而是不安;信仰帶來的不是忍耐,而是焦躁。她無法撫平內心的焦躁,相反的,人內心的焦躁,正是來自信仰本身。對基督懷有盼望的人,再也無法適應所面對的現實,開始因這現實而受苦,開始反駁這現實。」(《冒險的上帝:20世紀12位偉大神學家與宗教哲學家之巡禮》,亨利·莫杜(Henry Mottu),朱雅芬譯,台南:南神出版,2020,p83)

第一段分析:「同時信仰,即使隨處散播著盼望,但她所帶來的不是安息,而是不安;信仰帶來的不是忍耐,而是焦躁。」

這段話說明,耶穌所傳講的上帝國的福音是一種盼望的福音,如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的盼望。

然而,這種福音並不帶來安息,反而帶來死亡的不安。

因此,當門徒得知耶穌將被判死刑、被殺害時,他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和焦躁。

第二段分析:「她無法撫平內心的焦躁,相反的,人內心的焦躁,正是來自信仰本身。」

耶穌的福音無法撫平門徒內心的焦躁,反而加劇了這種焦躁。

門徒內心的焦躁源於他們對耶穌的盼望:他們希望耶穌不會死,希望耶穌能夠復興以色列國,成為君王。

然而,耶穌的預言卻與他們的期望相反,這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加深了他們的焦躁。

第三段分析:「對基督懷有盼望的人,再也無法適應所面對的現實,開始因這現實而受苦,開始反駁這現實。」

門徒盼望耶穌不會死,但耶穌卻告訴他們,他將受苦並被殺。

門徒無法接受耶穌所描述的現實,因此,他們開始反駁這種現實,這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

面對令人焦慮的現實,門徒為了減少焦慮感而使用了不同的防衛機制。

例如,當耶穌第一次預言自己將被殺時,彼得感到焦躁,他的防衛機制是「否認」,因此他將耶穌拉到一邊,試圖勸阻耶穌不要再說這種話。(馬可福音8:32)

這就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忌諱談論「死」這個字,或者在面對臨終病人或喪家時避免提到死亡。

當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將被殺時,門徒感到更加焦躁,他們的防衛機制變為「壓抑」。正如馬可福音9:32所記載:「他們不明白這話的意思,卻又不敢問他。」(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他們還使用了「轉移」的防衛機制,馬可福音9:34記載:「一路上他們在爭論誰最偉大。」(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種「轉移」是指將對強者(耶穌)的焦慮情緒轉移到弱者的身上,因此他們開始爭論誰在他們之中最偉大。

當耶穌第三次預言自己將被殺時,雅各、約翰和其他門徒再次感到焦躁,他們的防衛機制是「扭曲現實」,他們選擇相信耶穌不會死,並開始爭奪未來的權力和地位。(馬可福10:37,41)

因此,耶穌的三次預言,門徒的三次反駁現實,都反映了信仰所帶來的焦躁情緒及其相應的心理防衛機制。


耶穌的回應總是讓門徒很受傷


耶穌的回應經常讓門徒感到受傷,但基督信仰的價值並不是像毒品一樣讓人麻痹知覺,逃避現實生活。

相反的,基督信仰的價值在於迫使我們面對現實中的不安和焦慮,並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盲點。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耶穌每次回應門徒時,常常會讓他們感到震驚和受傷。

耶穌第一次預言他的受難時,直接指責彼得是「撒旦」,並警告其他門徒:「想要救自己生命的,反而要喪失生命。」(馬可福音8:33,38)

如果我們是彼得,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好心勸阻耶穌,結果卻被耶穌罵作「撒旦」(OS:好心被雷親),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會願意繼續跟隨耶穌嗎?

第二次,耶穌預言他的受難時,門徒因為想保護耶穌的名聲,禁止其他人用耶穌的名趕鬼,但耶穌卻說:「不要禁止他們」,並強調「誰使微不足道的人離棄我,倒不如把大磨石綁在脖子上,把他沉到海底去。」(馬可福音9:39,42)

如果我們是門徒,因為保護耶穌的名聲而遭到責備,我們還會願意跟隨耶穌嗎?

第三次預言中,雅各和約翰要求坐在耶穌的左右,但耶穌告訴他們:

38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要喝的苦杯,你們能喝嗎?我要受的洗禮,你們能受嗎?」(馬可福音10:38,現代中文譯本201版)

雅各和約翰回答:「我們能!」但耶穌回應說:

39我要喝的杯,你們固然要喝,我要受的洗禮,你們固然要受;40但是誰可以坐在我的左右,卻不是我能決定的。這些座位,上帝為誰預備,就賜給誰。」(馬可福音10:39-40,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段話似乎告訴我們,雖然跟隨耶穌的人會經歷苦難,但這並不保證他們會獲得特定的地位或獎賞。

如果我們是門徒,聽到這些話後,可能會感到困惑和受傷。

我們可能會懷疑:既然耶穌無法決定誰能坐在他的左右,我們是否應該直接跟隨上帝,而不是耶穌?

這就像我們認真參加禮拜、聽講道,但如果這些行為並不能保證我們能夠上天堂,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做這些事情呢?

因此,耶穌的回應確實讓門徒感到受傷,也讓他們更不安和焦躁。


耶穌的回應讓門徒明白跟隨的真諦


耶穌的回應讓門徒明白跟隨祂的真正意義。

祂的回答往往讓人感到不安和焦躁,目的在於促使我們察覺自身的盲點和偏見。

耶穌的回應並不會迎合我們的心意或滿足我們的期待,而是藉著上帝國的福音來提醒我們真正的信仰。

當門徒對雅各和約翰不滿時,耶穌告訴他們:

42你們知道,世上那些被認為是統治者的有權管轄人民,領袖也有權支配人民。43但是,你們卻不是這樣。你們當中誰要做大人物,誰就得做你們的僕人;44誰要居首,誰就得作大眾的奴僕。」(馬可福音10:42-4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段話說明了社會的期待是統治者和領導者擁有管理與支配的權力,但跟隨耶穌的人不應按照社會的標準行事。

耶穌的觀念是,誰要成為大人物或領袖,誰就應該成為大眾的僕人。

門徒若依循社會的期待,就會與耶穌的教導發生衝突,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和焦躁。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認為,理想的政治或民主體系只有在哲學家成為君王,或君王深入研究哲學時才有可能實現。(《法律是什麼?法哲學的思辨旅程》,長谷部恭男,郭怡青譯,台北:商周,2012(初版)、2022(二版),p209-210)

然而,哲學家要成為領袖並不容易,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普羅大眾不同,其理念和觀念難以被大眾接受,甚至會讓人感到不安。

而擁有領袖魅力或能順應潮流的人,反而更有可能成為領導者。

同樣的道理,耶穌的價值觀與門徒及群眾不同,因此讓人感到不安和焦躁。

這就像牧者在預備每週的講道時,是選擇迎合大眾喜好,還是引導信徒反思聖經的教導。

耶穌的教導常常挑戰既有的信仰觀念,這也使得祂的門徒和宗教領袖感到不安和受傷。

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魔戒》的作者,也是基督徒,他面對希特勒的邪惡時,認為真正的力量不在於權力的行使,而在於放棄權力的意願。(《宗教統治(上+下:基督宗教如何塑造世界,一部橫跨兩千五百年的人類史)》,湯姆.霍蘭(Tom Holland),蔡怡佳(15-21章)、陳正熙(1-7章)、陳愷忻(8-14章)譯,台北:啟示,2022,p722)

基督徒的價值觀與社會的價值觀不同。

社會相信力量在於如何運用權力,而基督徒相信力量在於如何放棄權力。

正如美國總統林肯所說:

「想測試某人的人格,就給他權力。」(《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鄭煥昇譯,台北:李茲,2020(初版)、2022(四刷),p162)

能否在擁有權力後願意放棄,是檢驗一位領導者人格的關鍵。

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教會與機構中,有些人得到權力後不願放下,甚至在任期結束後尋求再次擔任職位,這些例子也曾在新聞媒體出現。

希特勒看似擁有權力,但這並非真正的力量,這種力量只會帶來悲劇。

真正的力量是願意放棄自己的權力,正如荷蘭天主教神父盧雲所說:

「服事的奧秘,就在於基督呼召我們要以自己的『無能為力』來服事,而非倚賴權力。」(《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盧雲(Henri Nouwen),應仁祥譯,台北:校園,2013,p67)

這句話提醒我們,不是依靠教會內的政治權力來服事或管理教會,而是要認識到自己的「無能為力」,並依靠上帝的力量來服事及管理教會。

跟隨耶穌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時刻被聖經的話語提醒,察覺自以為是的盲點,避免誤解跟隨耶穌的真諦,也避免忘記僕人的精神。

願上帝的靈與我們同在,透過聖經真實地體會上帝的心意。

7會員
30Content count
每週講道篇,提供參考、複習用。 如有問題或引用錯誤,請不吝指教,協助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馬的講章 的其他內容
宋泉盛牧師:「永恆是製造意義的力量。永恆讓我們超越時間的觀點去檢視事情、聆聽事情、經驗事情、了解事情。」(《生死大事》,宋泉盛,林明貞譯,台南:教會公報,2007,p155)
英國十九世紀社會思想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一代又一代最好的人都犯下一個大錯,就是想藉由救濟佈施幫助窮人,想藉由宣導耐心和希望幫助窮人,用了一切其他方法,或柔軟的或安慰的,偏偏不用上帝命令他們用的方法:公義。」(《給後來者言:商人與企業家的社會責任》,2017,博客來電子書)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在結婚後曾抱怨說:「如今我花在處理婚姻問題的時間,比處理所有其他問題的時間都多。因此,我們很少有時間閱讀、講道或研究。」(《牧養,就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增訂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陳永財譯,香港:基道,2018(初版),p175)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信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出來。」(《禱告》,楊腓力,p134)
哲學家叔本華:「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宋泉盛牧師:「永恆是製造意義的力量。永恆讓我們超越時間的觀點去檢視事情、聆聽事情、經驗事情、了解事情。」(《生死大事》,宋泉盛,林明貞譯,台南:教會公報,2007,p155)
英國十九世紀社會思想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一代又一代最好的人都犯下一個大錯,就是想藉由救濟佈施幫助窮人,想藉由宣導耐心和希望幫助窮人,用了一切其他方法,或柔軟的或安慰的,偏偏不用上帝命令他們用的方法:公義。」(《給後來者言:商人與企業家的社會責任》,2017,博客來電子書)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在結婚後曾抱怨說:「如今我花在處理婚姻問題的時間,比處理所有其他問題的時間都多。因此,我們很少有時間閱讀、講道或研究。」(《牧養,就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增訂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陳永財譯,香港:基道,2018(初版),p175)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信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出來。」(《禱告》,楊腓力,p134)
哲學家叔本華:「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7(密) 繼續這系列視頻~ 開始經文吧! 1.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6(密) 繼續這系列視頻~ 1.人就像是一個聰明漁夫,撒網到海裡,從海裡撈出一網的小魚。聰明漁夫在小魚當中發現一條大魚。他把所有的小魚丟回海裡,就毫不費事挑到了大魚。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多瑪福音8) 小魚的意思是:享受眼前的短暫快樂 大魚的意思是:享受永恆的終極喜悅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5(密) 繼續這系列視頻~ 1.狐狸有洞,天上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8:20) 這句經文的口語化翻譯是 狐狸屬於這世界,天上的飛鳥也屬於這世界 但人子卻不屬於這世界 狐狸與飛鳥只是個象徵性的代名詞 而屬不屬於這世界只是自我認知問題 人子已經覺醒,所以知道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4(密) 繼續這系列視頻 開始經文吧! 1.耶穌說:...你在天國裡有五棵樹;不論夏天或冬天,它們都不會變,葉子也不掉落。認識這些樹的人,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瑪福音19) 這五棵樹只是比喻,不是這世界所謂的樹 五棵樹代表五官,視覺 聽覺 味覺 嗅覺 觸覺 葉子不掉落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3(密) 繼續這系列視頻... 耶穌說: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 (馬太福音10:34-36) 他的意思不是要叫你真的去與家人動刀兵 父親,母親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2(密) 延續上期視頻內容~ 3.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 14:6) 口語化解釋:聖靈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要不是藉著聖靈,沒有人能達到造物主 或說:內在直覺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要不是藉著內在直覺,沒有人能回家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密) 在聖經上,耶穌所說的某些話語 往往被基督徒或非基督徒所誤解 導致基督教成為世界最大的"排他性宗教" 現代基督教的教誨與耶穌沒太大關係 注意了!不是完全無關,而是有關但不大 大概只有10%的重疊關係 這是因為經過兩千多年的各種政局 人文變遷,主觀偏見,傳遞上的失真 加
Thumbnail
我們常可以在報章雜誌上看見一些諷刺漫畫,尤其是政治諷刺漫畫……現在人很少看報紙,但總會有人在社群媒體上轉貼對吧! 總之這類漫畫,往往不會很直白的描述事件,而是透過漫畫的特性,用各種尺度的梗,來達到針對政治人物或事件的嘲笑(對,幾乎都是嘲笑,那怕是帶著憤怒或哀痛)。 其實諷刺漫畫甚至被直接等同於政治漫
Thumbnail
騎著腳踏車,載著妹妹  穿梭在傍晚的夜色之中  妹妹突然冒出一句話!  妹:「哥哥,我有時候都會這樣覺得空虛、寂寞、覺得冷耶!」  我:「....唷!那就表示耶穌打電話給妳耶!!!」  妹:「(困惑)為什麼空虛、寂寞、覺得冷耶就是耶穌打電話給我呀???」  我:「喔~當妳一點也不覺得空虛、寂寞、覺得
Thumbnail
使徒約翰將耶穌受難前所發表的言論都忠實記載下來,就是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向十二個門徒說的許多話。約翰福音 13 章記載耶穌為門徒洗腳,並預言自己將被(加略人猶大)出賣,又勸勉門徒彼此相愛,正如祂愛他們一樣。 14 至 17 章則幾乎全是最後關頭祂堅固他們信心的話語。這些話語同樣也對今日的我們說話。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7(密) 繼續這系列視頻~ 開始經文吧! 1.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6(密) 繼續這系列視頻~ 1.人就像是一個聰明漁夫,撒網到海裡,從海裡撈出一網的小魚。聰明漁夫在小魚當中發現一條大魚。他把所有的小魚丟回海裡,就毫不費事挑到了大魚。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多瑪福音8) 小魚的意思是:享受眼前的短暫快樂 大魚的意思是:享受永恆的終極喜悅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5(密) 繼續這系列視頻~ 1.狐狸有洞,天上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8:20) 這句經文的口語化翻譯是 狐狸屬於這世界,天上的飛鳥也屬於這世界 但人子卻不屬於這世界 狐狸與飛鳥只是個象徵性的代名詞 而屬不屬於這世界只是自我認知問題 人子已經覺醒,所以知道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4(密) 繼續這系列視頻 開始經文吧! 1.耶穌說:...你在天國裡有五棵樹;不論夏天或冬天,它們都不會變,葉子也不掉落。認識這些樹的人,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瑪福音19) 這五棵樹只是比喻,不是這世界所謂的樹 五棵樹代表五官,視覺 聽覺 味覺 嗅覺 觸覺 葉子不掉落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3(密) 繼續這系列視頻... 耶穌說: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 (馬太福音10:34-36) 他的意思不是要叫你真的去與家人動刀兵 父親,母親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2(密) 延續上期視頻內容~ 3.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 14:6) 口語化解釋:聖靈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要不是藉著聖靈,沒有人能達到造物主 或說:內在直覺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要不是藉著內在直覺,沒有人能回家
Thumbnail
耶穌話語的隱藏含意(密) 在聖經上,耶穌所說的某些話語 往往被基督徒或非基督徒所誤解 導致基督教成為世界最大的"排他性宗教" 現代基督教的教誨與耶穌沒太大關係 注意了!不是完全無關,而是有關但不大 大概只有10%的重疊關係 這是因為經過兩千多年的各種政局 人文變遷,主觀偏見,傳遞上的失真 加
Thumbnail
我們常可以在報章雜誌上看見一些諷刺漫畫,尤其是政治諷刺漫畫……現在人很少看報紙,但總會有人在社群媒體上轉貼對吧! 總之這類漫畫,往往不會很直白的描述事件,而是透過漫畫的特性,用各種尺度的梗,來達到針對政治人物或事件的嘲笑(對,幾乎都是嘲笑,那怕是帶著憤怒或哀痛)。 其實諷刺漫畫甚至被直接等同於政治漫
Thumbnail
騎著腳踏車,載著妹妹  穿梭在傍晚的夜色之中  妹妹突然冒出一句話!  妹:「哥哥,我有時候都會這樣覺得空虛、寂寞、覺得冷耶!」  我:「....唷!那就表示耶穌打電話給妳耶!!!」  妹:「(困惑)為什麼空虛、寂寞、覺得冷耶就是耶穌打電話給我呀???」  我:「喔~當妳一點也不覺得空虛、寂寞、覺得
Thumbnail
使徒約翰將耶穌受難前所發表的言論都忠實記載下來,就是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向十二個門徒說的許多話。約翰福音 13 章記載耶穌為門徒洗腳,並預言自己將被(加略人猶大)出賣,又勸勉門徒彼此相愛,正如祂愛他們一樣。 14 至 17 章則幾乎全是最後關頭祂堅固他們信心的話語。這些話語同樣也對今日的我們說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