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邏輯投資
發佈於討論區

隨著1Q24一系列經濟數據出爐,市場的風向開始轉變,而這也勢必牽動目前的多頭走勢。

【通膨】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

-3月PCE YoY:2.7%|預期2.6%|前值2.5%
-3月PCE MoM:0.3%|預期0.3%|前值0.4%
-3月核心PCE YoY:2.8%|預期2.7%|前值2.8%
-3月核心PCE MoM:0.3%|預期0.3%|前值0.3%

從數據公布後市場反應,推測市場認為通膨放緩的趨勢並未明顯惡化。

但從3個月平均年化率來看,核心PCE的年增率確實有重新增速的狀況。

所以有「聯準會傳聲筒」之稱的Nick Timiraos也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美聯儲降息之夢漸行漸遠」,因為聯準會期待的數據無法支持短期內降息的合理性。


【通膨預期】

美國密西根大學調查消費者對未來的通膨預期,一年通膨預期終值升至3.2%,未來5-10年通膨預期終值也升至3%,顯示消費者從油價、物價指數等因素也感受到通膨壓力,通膨預期重新升溫。

【消費者信心】

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77.2,低於市場預期值77.8,低於前值77.9,與通膨預期指數一致,顯示消費者感受通膨壓力。


【家庭收支/儲蓄率/借貸率】

然而參考Bob Elliott(@BobEUnlimited/X)的觀點,美國家庭收入年增6%,與過去水準相比維持高位,也有能力負擔消費支出。


同時受到高利率影響,家庭與非營利組織借貸也遠低於過去平均水準。

股票和房價上漲,帶動家庭淨資產增加,同時收入穩定,借貸壓力相對較小(因高利率而不敢借錢),因此儘管美國人持續感受通膨與高利率壓力,但仍能維持不錯的消費水準,也讓聯準會打擊通膨的成效受阻。


【就業/財富】

從下圖也能看出,今年美股的大幅上漲,似乎也帶動個人消費支出增長,而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仍維持低位,穩健的就業市場也支持美國經濟與消費的基本動力。


另外下圖也很有意思,顯示中下階層的民眾家庭財務也有所增長,反而是原本前10%的富人階層財富縮水,某種程度反映「藍領工作」的勞動力短缺,但普遍的人變得有錢(或感覺自己變有錢),也就維持了不錯的消費動能。

這一點在台灣也看得出來,股市、房價熱度增加,也反映在消費與服務業上,今年應該有不少人膽固醇、體脂肪會破表。


【利率政策/債務】

目前市場已經大幅下修降息預期,參考Fed Watch工具,市場目前預期今年只會降息1碼,且首次降息月份為9月,但認為9月不會降息的比例也很高,二者相當,顯示市場基於當前數據判斷,對於今年降息的前景轉為悲觀。


但如果不降息,根據 Michael A. Arouet 分享的圖表,美國政府要支付的利息將持續飆升,而將會進一步增加市場對美債的不信任,所以美國政府也有降息的實質需求,但若因降息而導致打擊通膨的行動失敗,實際上也對美債的前景不利,聯準會正處於「進退維谷」的尷尬狀況。


【邏輯投資觀點】

一、「邏輯投資」認為美國勞動市場仍能維持穩健,會為經濟與消費帶來基本動能,而去年至今的美股大漲與房價創高,也在財富面與信心面提振美國人的消費力,因此我對衣服、鞋類、自行車、戶外休閒用品、體育用品等的消費動能仍保持樂觀,只要有需求,相信消費者應該還是願意掏錢買單;但高單價的不動產或汽車,因受到貸款高利率影響,復甦動能將受阻,所以我對車用市場仍相對保守,但AM(售後市場)仍值得關注。

二、因通膨保持黏性,聯準會短期要降息不易,如果數據持續惡化,不排除有重啟升息的可能,市場又將陷入「鷹派聯準會」的恐懼當中,雖然很多人認為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升息機率不高,但通膨惡化的負面影響會更大,不能完全排除這個風險,操作上我會更加保守,雖然我仍看多。

三、我原本的美股小型股持倉仍續抱,只要前景仍維持成長,公司財務基本面無虞,我認為受到影響的只是評價面,因此帳面虧損還是會撐著,也不排除逢低加倉,另外預期市場資金仍將追逐確定性更高的AI軟硬體族群,但如果找不到好的切入點,我不會考慮加倉。

四、台股部分我覺得不太需要擔心,但評價過高的個股會不會開始修正估值?這一點值得思考,有很多個股都開始用2025年EPS給予本益比20-30倍來給目標價,但明年公司業績是否如預期維持高成長,還是要看今年經濟與利率政策變動,我自己不會想賭得這麼大。

Rene Pan-avatar-img
Rene Pan和其他 4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Diyun Hung-avatar-img
Diyun Hung
2024/04/27
2
回覆
newnew-avatar-img
newnew
2024/04/27
1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