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現於外的行為,是在課堂上睡覺、學習態度消極懶散、拒絕補習,這些行為導致他的成績持續下滑,也讓關心他的導師與爸媽相當不能諒解。這些描述都沒有錯,但也都只能反映出他的表面行為,卻無助於療癒他內在的挫敗感,也無法提升他想要持續前進的動力。
看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清楚了解,很多時候大人看到的「擺爛」,其實只是孩子用來維護自身價值的方式。每一個你要他更努力、更進步的提醒,都像是要把他再次推進挫折裡。
想要幫助這類型的孩子,先別急著「要孩子趕快抵達目標」,而是陪伴孩子釐清「無所謂」背後的故事,理解他在前往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先照顧孩子受傷的情緒感受,才可能幫助他們長出重新冒險的勇氣。
——摘自 胡展誥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