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是推動人類行為最主要的力量,幾乎所有行為都是因為要滿足某些需求。
例如:
「說謊是為了讓自己全身而退、維持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
「打架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安全感、或被敬畏的感受」
「偷竊是填補自己在物質或精神層面的匱乏」
「沉默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誤會」
「自大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的眼中是有價值的」
「中輟是希望從其他管道獲得快樂與成就感」
需求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在滿足需求的過程中,孩子採取的方式有可能不適當。如果想要幫助孩子調整行為,就必須先理解他的需求,才能讓他在獲得滿足、覺得安全的情況下,發自內心地改變原本不適當的行為。
——摘自 胡展誥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