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9發佈於 2024/10/09


提升了對筆記的認知後,我開始深入反思我的筆記系統。這不僅僅是簡單地辨識問題,更是一次全面的系統診斷。我仔細審視了自己的筆記習慣、組織方法和使用模式。我認識到,要真正改進,不能只從表面症狀著手,而必須深入改善潛在的結構性問題和思維模式。這才是正確的途徑。



🌟資訊過載:片段資訊氾濫🌟


首先,資訊過於零散。我主要使用日記和構思筆記兩種系統,但往往只是隨意記錄想法,缺乏統一的分類方法。這導致筆記變成了一盤散沙。雖然有些筆記內容豐富,但因為缺乏複習,它們最終成為了自產的雜訊。這些筆記僅僅為了清空思緒而寫,完成後就沒有進一步整理。這種未經提煉的資訊無法提升我的思考品質。




🌟分類困難:無處安放的想法🌟


此外,當面對構思筆記的整理任務時,儘管我努力創建了多個篩選介面,試圖建立一個有序的系統,但在真正需要時,我卻常常陷入找不到所需資料的窘境。這種情況不僅令人沮喪,更嚴重影響了筆記的實用性。而且,在記錄筆記的過程中,我有時同時兼顧內容的撰寫和分類的思考,這種雙重任務超出了我的認知負荷,常常導致我無法專注於當前的思考或靈感。另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是,一旦我切換到其他頁面或任務,原本的思路就容易中斷。當我回到原來的筆記時,往往已經忘記了最初想要記錄的內容。這不僅影響了筆記的連貫性,也讓許多潛在的有價值想法流失。



🌟行動與構思脫節:未整合的探索🌟


行動與構思之間存在脫節。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查閱資訊,但也容易查完就忘。當我對某個話題感興趣時,我會立即搜索相關資訊,甚至採取一些小行動來深入了解。但是,由於這些探索性的小行動往往沒有什麼具體成果,我的筆記系統中沒有合適的位置來記錄和整合這些新發現和行動,導致無法與先前的想法建立明確的聯繫。此外,一個好的任務筆記應該要設定明確的目標,並將資訊轉化為可執行的行動,但我在記錄時往往無法迅速完成這麼多步驟,使我的思考過程和行動軌跡難以完整呈現和追蹤。因此,我需要一個更靈活的方法來捕捉這些即時的想法和行動,並為它們在筆記系統中創造生長的空間。



🌟筆記價值低:難以發揮實際作用🌟


筆記難以發揮實際價值,這是我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以閱讀為例,當我完成一本書並記錄下心得時,常常會感到迷惘和困惑,這些心得宛如漂浮在空中的氣球,缺乏明確的歸屬或具體用途。我時常質疑這些筆記對我的實際意義,也不確定何時能夠派上用場。這種情況不僅讓我的筆記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更使它們淪為一堆無法有效利用的資訊。要如何讓筆記可以延伸價值,或是我如何創造筆記的價值,這也是我正在探討的議題。



🌟系統介面:導致注意力分散🌟


我在開始使用Notion時,一直提醒自己要克制,因為我的目的是寫筆記,而不是成為Notion專家。因此,我雖然知道如何下載優秀的Notion模板,也知道一些酷炫功能,但我確實沒有在我的Notion系統使用太多的炫麗功能。然而,即使如此,當我遵循「一則任務、一則筆記」的原則,並使用資料庫的Gallery view呈現時,每當我想要延伸一項任務,就需要開啟新的頁面。當我需要查找資料時,我不得不一則則地打開筆記,這個過程常常分散我的注意力,讓我感到煩躁,難以專注。雖然系統本身並不複雜,但頻繁的開啟和關閉操作仍然造成我的心理負擔,降低了記錄和查找的效率。



針對這些問題,《防彈筆記法》和《打造第二大腦》都提供了解決方案。然而,考慮到我目前的精力和思維方式,我無法完全按照他們的建議來操作。我選擇在他們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節奏進行調整。我會不時翻閱這些方法,嘗試稍微改進。如果真的無法完全採納,我就會按照自己的步調來進行。

完美的筆記系統並不存在,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透過不斷實踐、反思和調整,我希望可以逐步建立一個既能捕捉靈感,又能促進行動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接下來會介紹我突破的小改變~~

小熊-avatar-img
小熊和其他 10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蕭帥哥-avatar-img
蕭帥哥
2024/11/07
回覆
虔誠太太-avatar-img
虔誠太太
2024/10/11
1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