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作為一支極具多樣化的類群,其底下分支擁有各式各樣的型態,所以這次就來介紹其中一位恐龍中的造型大師吧。 阿馬加龍 Amargasaurus 我們通常在講恐龍的時候會將大部分恐龍分為三大類群。第一類是包含著鳥類及其近親還有絕大部分肉食恐龍的獸腳類,牠們極度多樣化食性多樣(看看現代的鳥類就知道),這些恐龍們大多雙足行走。第二類則是長脖子長尾巴,通常很大隻且幾乎吃素的蜥腳類,牠們大多四足行走。第三類是一群同樣幾乎吃素,且包含大部分植食恐龍的類群,牠們有的雙足行走,亦有另一部分以四足行走為主。 而我們這次講阿嬤家啊不是……是阿馬加龍就是屬於第二類的蜥腳類恐龍啦,阿馬加龍的分類是梁龍超科的叉龍科,目前僅一個物種,卡氏阿馬加龍 Amargasaurus cazaui 。 阿馬加龍生存在白堊紀早期約一億兩千九百萬年前的阿根廷,其體型在蜥腳類當中算是相當小型的物種,身長約10公尺,體重約2.6公噸。 阿馬加龍最具特色的地方在於其頸椎有非常發達朝上且分岔的神經棘,因此阿馬加龍頸部擁有非常明顯兩排向後延伸的高聳結構。 一直以來研究人員不斷爭論這種結構在阿馬加龍生前到底是什麼外觀與用途,這其中有兩大假設,第一個認為阿馬加龍這些棘刺外面有一層角質鞘,這些棘刺可以用來防禦敵人。 而第二個假設則認為這些棘刺外面覆蓋著帆狀物,主要能用來展示。 在過去大部分的人們都認為阿馬加龍是第一個假設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頸帆對於生活的不方便性實在很高,不過在2022年有研究人員分析了阿馬加龍及其近親的棘刺結構,結果顯示出化石上有大量的血管痕跡,而且每根棘刺之間有互相拉扯的情況,這很明顯血管是為了供給養分才長那麼多,而棘刺互相拉扯幾乎可以肯定其上面必然有帆狀物使每根脊刺連結在一起。至此阿馬加龍的的外型基本可以肯定,牠們或許是用頸部的帆來求偶。
圖一阿馬加龍骨架 Gastón Cuello
圖二阿馬加龍早期復原 NobuTamura
圖三2022年研究之後更新的阿馬加龍復原 Fred Wierum
白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