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寒武厚槳蝦(Cambropachycope clarksoni)是存在於寒武紀晚期的小型節肢動物(圖一),體常只有0.15公分,化石於瑞典的西約特蘭(Västergötland)的石灰岩中發現,屬於奧斯坦型動物群(Orsten fauna)。化石保存狀態十分完整,讓研究者能夠觀察其三維結構。擁有單一的複眼,位於頭部前端,這一特徵與其他節肢動物有顯著區別。
寒武厚槳蝦的身體由多個分段組成,頭部包含四對附肢,其中第一對觸角具有運動和感知功能。其餘的附肢則執行攝食和游泳的功能,口部位於第二對附肢的位置。腹部則有大片槳形的附肢,而軀幹末端由一根尾刺組成(圖二)。與現代甲殼類的尾肢或尾扇有明顯不同,研究者認為這種尾刺可能在游泳中提供平衡或穩定性,並在寒武紀晚期的水生環境中發揮作用,可能是甲殼類演化早期的一種過渡形式。
幼體形態與成體在基本結構上相似,但節段與附肢數量較少,隨著發育過程,逐漸增加了節段與附肢的數量。值得注意的是,牠的附肢基部具備一種特殊的突出部分,稱作「近端內小葉(proximal endite)」(圖三),這一結構被認為是甲殼類動物的早期特徵,因此寒武厚槳蝦被歸類為甲殼類動物的幹群成員,標誌著其在演化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圖一:復原圖,感謝Qohelet12提供
圖二:解剖圖,感謝Qohelet12提供
圖三:近端內小葉(end),感謝Walossek D和Müller KJ提供
參考文獻:
Walossek D and Müller KJ. (1990). Upper Cambrian stem-lineage crustaceans and theirbearing upon the monophyletic origin of Crustacea andthe position of Agnostus. LETHAIA.
水也佑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