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零星辰

仙郎昨到洞天時,

花下閒拈筆一枝;

收拾春山漫歸去,

豈應窗下畫娥眉。


【白話翻譯】

仙人昨天下凡來到羅浮洞天遊玩,

在花下隨意折了梅枝為筆;

且攜帶一身春山之意悠然歸去,

帶回去的梅筆,可別只拿來在窗前畫仙子的蛾眉呀!



【創作背景】

詩中的「鐵橋道人」就是明朝著名畫家張穆(1607—1683),字爾啟,號穆之,又號鐵橋,廣東東莞茶山人。他自幼性格豪邁,仗義任俠,精於詩畫,擅長擊劍與騎射,輕視儒家經術,卻對養馬情有獨鍾。他曾不惜重金購置名駒,並取名為「銅龍」與「雞冠赤」,日夜相伴,觀察馬匹的飲食習性與行為特徵,從而掌握精湛的畫馬技巧。他的畫風繼承宋元傳統,筆法嚴謹,筆觸細膩,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

張穆二十七歲時北上經五嶺,遊覽邊塞,渴望投身軍旅,為國效力。然而由於權臣掣肘,未能如願。1645年,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年號隆武,張穆經侯官學者曹學佺推薦,奉命與張家玉前往惠州、潮州募兵。不久,隆武帝為清軍所殺,張穆便與張家玉返回東莞。後來,他聽聞唐王與桂王內鬥不休,感嘆道:「當權者不憂外敵,卻內鬥不休,滅亡不遠矣。」於是選擇隱居茶山,不再過問世事。

張穆才情橫溢,曾多次遊歷衡岳、湖湘、留都、吳越,寫下許多奇逸可誦的詩篇,與當時許多文人雅士交遊甚廣。晚年時,他的家園因戰亂毀壞,不得不遷居莞城東門,後來輾轉流落至東安(今雲浮縣)石鱗山,終老於此。他晚年醉心道學,對修煉之術頗有研究,八十高齡仍步履輕盈,最終於某日無疾而終。



【賞析】

這首詩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繪了張穆造訪羅浮山,與羅素月同遊梅園之後,羅素月贈詩送別之情景。

詩中透露羅素月對於自己生活的愜意和淡然,以及自然的隨性感受。

首先,詩中以「仙郎昨到洞天時」開篇,將張穆的身份和時間點交代得清晰明瞭。張穆晚年好道,每與友人交遊,則大談修煉之術,所以羅素月以「仙郎」名之,是相當應景的稱呼。

「花下閒拈筆一枝」這一句描繪了仙郎的隨性與疏曠闊達,如前所述,張穆俠肝義膽、不仕清朝,他在梅花樹下,隨性地折了一枝梅花,說要帶回去製成筆,下次就用它來作畫。這既是對梅花園主盛情款待的感謝之意,亦是暗喻「睹物思人」,這枝梅筆就是兩人友誼長存的見證。

「收拾春山漫歸去」這句展現了張穆漫遊山水後的歸去心情,帶有一種閑逸和恬淡的生活態度,張穆難得來一趟羅浮山,肯定是盤桓數日,遊遍春山美景,方得盡興而歸。

「豈應窗下畫娥眉」是點睛之筆,前三句皆在描寫張穆遊山,最後以作者的口吻「調侃」了張穆一下:

你從我這裡折了梅花枝作筆,可別真的製成「眉筆」,去幫你的嬌妻美妾畫眉呀!

此處巧妙的運用了「諧音梗」,「梅筆」與「眉筆」相映成趣。想必張穆聽聞末句時,應該也是莞爾一笑吧!

張穆後來將自己的詩文作品匯成一冊,名為「鐵橋集」,還特別在書末將這首詩收錄進去,可見他十分珍視與羅素月之間的友情。

貳零陸參2063-avatar-img
貳零陸參2063和其他 5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零星辰-avatar-img
零星辰
5 天前
回覆
1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