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關鍵評論網>邀稿,<米奇17號>的影論刊出囉!
│本篇影論重點│
◆Mickey成了奉俊昊的寫照?
◆本片有把故事說好卻非說了一個好故事
◆關於「複製人」本片真正要談的是什麼
◆片中的「醬汁」有什麼可能的意義
在看《米奇17號》時,期望能看到熟悉的奉俊昊,期望好萊塢真的懂得這位編導的好,期望來自東方的偏執細膩,能被粗獷豪邁的西方世界擁抱,結果竟有種說不出的微妙。
這部片顯而易見的通俗、討巧,在戲院能不時聽見觀眾笑出聲來,但這句話的重點在於「顯而易見」——奉俊昊顯而易見不是「顯而易見」的導演啊,片中的象徵過於直白、表演流於樣板,不禁讓人把赴美拍片的他與離鄉背井的Mickey畫上等號,同為「可割可棄」的打工仔,Mickey成了奉俊昊的寫照。
由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飾演的Mickey有些低齡、無腦,誤信開馬卡龍店能大賺一票,果然如《寄生上流》的父親基澤投資古早味蛋糕失敗,Mickey就像升級版─或該說降級(?)的基澤,兩個角色的本質都很單純,殘酷的現實卻容不下他們(愚蠢、盲目)的夢想。
奉俊昊不也一樣嗎?
以魯蛇角色挖苦自己的天真,電影夢哪裡不能做,卻只有好萊塢能帶來全球性的影響,於是又又又一次與美國投資方合作,就算選擇適合他的題材仍舊長在不屬於他的文化敘事裡,一如Mickey沒想太多就放下地球的一切,登上一艘目標不明的船艦——究竟是為了人類延續而移民?還是為了Marshall地球爛尾的政教生涯另尋出路?電影其實描寫的很含糊─目的地自然無法符合每個人的期待......全文未完,請至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0024,發現多元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