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微力_說
發佈於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c
src

最近有一點感慨

除了前陣子明星過世的新聞外

加上身邊的親友面臨自己親人過世的議題...

如果剛好你也面臨親人的離別的議題

想跟你分享《成為自己的心理師》談到失去親友的這部分,要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見留言處)

即使是自己的朋友遇到這樣的議題

也可以看看作者的這段文字去理解、陪伴他們


離別是一個很難的議題

只有當事人才能感受到的悲痛


如同這本書的作者提到「面對悲傷,沒有捷徑,更沒有時效」

就算有些人花費大半時間在面對悲傷

這也沒有關係

以下節錄自《成為自己的心理師》的第9章的內容,作者以自身專業角度,談論關於作者對痛失摯愛的理解:


1.悲傷早期的情緒變化,是沒有任何秩序或可預測性的。難過、憤怒、空虛、困惑...事實上,幾乎所有情緒都可以在一剎那間如同火山般爆發。唯一能做的,只有堅持,等待一切過去


2.人們並不總是能理解你的失去,而對方沒能感同身受的原因,不在於他們不在乎你,而是因為他們事實上無能為力。


3.內疚是很自然的。悲傷往往會讓我們萌生出許多質問

「我是不是能做得更多?」

「我是否應該多去看看他們?」

作者認為這是大腦試圖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不去關注此人已經永遠從我們生命中消失的事實。就好像只要我們努力思考,用力懷疑或質問自己,就能想通這場悲劇背後的深意。

至於那些腦中藏著自我批判思維模式的人,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心裡的破壞者會更大肆搗亂。


4.在面對悲傷這件事上,沒有捷徑,更沒有時效


5.愛充滿了喜悅,但這也需要巨大的勇氣,因為付出愛意味著,我們將自己置於脆弱的位置上,冒著失去摯愛的風險。而這就是世界的自然規律。


6.痛苦終究會撫平,我們最終也可能學會如何在失去對方的世界裡,繼續生活。


7.世界如常,但再也回不到過去。即便是這樣,也沒有關係。

——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歡迎閱讀這本書,裡面提到如何透過日常的自我照顧,幫助自己改變情緒,裡面主要針對一般情況的日常自我心理治療,雖然講悲痛的只有一小部分,但內容很實用。


備註:如果情緒很糟糕,還是建議就診或找專業人士(如: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接受心理治療,當然也可以同時執行這本書提供的技巧,幫助自己度過痛苦的時候。


(這本書快讀完,之後也會寫心得)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創文者雪源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