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菈(主持人): 大家好,歡迎收聽《太辣聊天室》,我是太辣的泰菈。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看似沉默、卻悄悄影響許多女性的疾病——肺腺癌。 以前大家可能都聽過「肺癌和吸菸有關」,但你知道嗎? 目前在亞洲,有高達60-80%的女性肺腺癌患者從不吸菸! 這背後究竟藏著什麼性別差異的祕密? 又該如何早期發現、精準治療? 今天我們邀請到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 林偉群醫師,帶我們從荷爾蒙、基因突變到廚房油煙,一層層揭開女性肺腺癌的獨特面貌!林醫師,歡迎您! 林醫師: 泰菈好,聽眾朋友們好。 我們又在空中相見了。 很高興能和大家聊聊這個越來越被重視的議題。 泰菈: 我們先從一個驚人數據談起:東亞女性肺腺癌患者中,非吸菸者比例高達60-80%。 為什麼不吸菸的女性反而得到肺腺癌? 林醫師: 這確實顛覆傳統認知。 除了二手菸、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研究發現「雌激素」可能是關鍵推手。肺腺癌組織中常發現雌激素受體(ER-β)高度表現,雌激素可能像「隱形推手」,刺激癌細胞生長。 https://aacrjournals.org/clincancerres/article/11/14/5084/290693/Estrogen-Receptor-and-are-Prognostic-Factors-in 此外,亞洲女性的基因易感性也很特殊,像亞洲女性EGFR突變率比西方女性高出兩倍,這類突變甚至和「從不下廚」的年輕女性都有關聯。 泰菈: 所以連廚房油煙也是風險因子? 林醫師: 沒錯!高溫烹調產生的懸浮微粒,可能比戶外空污更危險。也曾有患者疑惑:「我天天煮健康餐,為何得肺癌?」 後來發現她廚房通風不良,長期暴露油煙。 這提醒我們,除了戒菸,烹調使用好的油品、改變烹調的方式與改善居家空污同樣重要。 泰菈: 女性肺腺癌的症狀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延誤診斷? 林醫師: 女性患者的腫瘤多長在肺部「周邊」,早期肺癌症狀通常不明顯且沒有特異性,可能只有輕微咳嗽,不像中央型腫瘤易咳血或氣喘,因此常常會被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就醫。 我也曾遇過一位50歲女性,她因肩胛骨痠痛就醫,原以為是五十肩,最後竟發現是肺腺癌骨轉移。這凸顯「定期篩檢」的重要性,尤其有家族史者,建議每年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它像高解析度偵測器,能揪出0.2公分的微小病灶。 泰菈: 近年「精準醫療」當道,女性患者的治療策略是否有性別優勢? 林醫師: 是的,這正是治療的希望所在! 正因女性EGFR、ALK等驅動基因突變率高,標靶藥物如第三代TKI(如 Osimertinib),能讓70%患者腫瘤顯著縮小,且副作用比化療低。 但女性需注意:標靶藥可能引發嚴重皮疹,別怕向醫師求助,我們有對策! 有趣的是,女性整體預後比男性好,除了基因優勢,也因更願意積極治療。但別輕忽心理支持——許多媽媽確診後常常會懷抱焦慮擔心「無法照顧家庭」,這時需要全家當她的後盾。 泰菈: 天下的媽媽真偉大! 不過正是因為要長期的陪伴家庭,我們才更需要珍重自己的身體。 請教林醫師,對於年輕女性,治療會影響生育功能嗎? 林醫師: 這確實是重要課題! 尤其是現在女性肺癌年齡有下降的趨勢。 如果女性病人需要化療,我們會會診婦產科醫師評估凍卵可能性。 泰菈: 最後,想請林醫師給女性聽眾一句提醒。 林醫師: 首先,台灣的肺癌早已和吸菸脫鉤。 若久咳不癒、莫名痠痛,別猶豫就醫! 畢竟,早期發現肺癌,它甚至是可治癒的疾病。 目前科學正在解開性別差異的密碼, 而您對身體的『覺察』,就是最好的抗癌武器。 泰菈: 感謝林醫師帶來如此實用又溫暖的分享。 提醒大家:下回打開排油煙機時,也記得關心自己的健康。我是泰菈,我們下次見! #林偉群醫師 #羅東博愛醫院 #肺腺癌 #標靶藥物 #ER_β #LDCT #低劑量電腦斷層 #肺癌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