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其實在武則天之前,曾經有過兩個女人也曾經稱帝。
第一位是北魏的元姑娘,她才出生一個多月就被胡太后推舉為皇帝,不過在位不到一天﹐胡太后又另立皇帝,將廢立等同兒戲﹐激起朝野憤怒﹐以至於爾朱榮率兵進京屠滅胡太后一黨﹐可憐的元姑娘也不知所蹤。
至於第二位稱帝的是陳碩真﹐她小武則天四歲﹐卻比武則天早37年稱帝,當她與大唐軍隊殺得你死我活之際﹐武則天還在後宮玩宮鬥呢﹗
陳碩真(620年—653年),又名陳碩貞,字不詳,浙江淳安縣梓桐鎮人。她是唐朝高宗永徽年間一位赫赫有名的女性領袖,在歷史的長河中,因其開天闢地般的舉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特別的女性之一。陳碩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自封為皇帝的女性,並因此被後世史學家譽為“中國第一位女皇帝”。
起義與自立
陳碩真出身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她的名字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起義而被歷史銘記。永徽四年(653年),當時正是唐高宗治下,政治局勢複雜,社會矛盾激化。
先是已故宰相房玄龄的兒子房遺愛造反﹐高宗下令将房遗爱、薛萬徹,梁令武斬首,荆王元景、吳王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被賜自盡。此案牽連者眾﹐朝野為之震動。
當此之際﹐陳碩真與她的妹夫章叔胤在浙江睦州(今建德市)發動起義。陳碩真自稱“文佳皇帝”,並且以宗教神話為旗幟號召群眾,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支持者,參與的農民達數萬人之多。
在起義初期,陳碩真指揮兵分兩路,章叔胤領兵攻占桐廬(今浙江桐廬),而她自己則親率軍隊佔領睦州及潛縣(今臨安市西部),並打算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她的部隊幾經征戰,所向披靡,進軍至歙州(今安徽歙縣)。然而,這場起義的規模雖然不算巨大,但她所掀起的波瀾,卻在當時朝廷和民間引發了極大的關注與震動。
起義過程與鎮壓
陳碩真稱帝的消息迅速傳遍四方,她自封為“文佳皇帝”,並任命章叔胤為僕射,童文寶為大將,開始形成一套臨時政權。然而,由於她所掌握的力量並不穩固,尤其是在軍事方面與朝廷的精銳軍隊相比,力量顯得相當薄弱。陳碩真起事後不久,唐高宗便命揚州刺史房仁裕帶領大軍南下討伐。
陳碩真並未輕易屈服,她派遣童文寶統領四千兵馬進攻婺州(今金華),並與婺州刺史崔義玄展開激戰。戰鬥中,民間流傳著一則傳聞:陳碩真擁有神靈的庇佑,任何侵犯她的敵軍都會遭遇滅族的厄運。這個謠言引發了不少士兵的恐懼,官兵士氣一度動搖。
然而,隨著戰局的發展,陳碩真終究無法抵擋唐朝強大的軍事力量。崔義玄帶領唐軍與她的部隊在淮戍(今桐廬東北)交鋒,並且在戰鬥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據史書記載,當時正值夜晚,陳碩真軍營內發生了異象,一顆隕石從天而降,直墜陳軍營中,象徵著她的命運已經注定。唐軍擊敗了叛軍,數千名起義軍士兵被殺,剩餘的起義者紛紛投降。
最終,在永徽四年(653年)十一月,陳碩真與她的妹夫章叔胤被俘,起義被徹底鎮壓。她與章叔胤一同遭到誅殺,結束了這場歷時不到一年的叛亂。儘管這次起義以失敗告終,但她的名字卻被歷史所銘記。
後世評價
陳碩真的起義雖然未能成功,但她自封“文佳皇帝”的舉動,無疑挑戰了當時社會的傳統規範,讓她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試圖稱帝的女性。對於她的這一歷史地位,後世的評價亦有不同。
明朝人謝肇淛在《五雜俎》中提到陳碩真,將她列為一時的豪傑,雖然她的行為被視為盜賊,但也同樣表現出她在當時的非凡膽略和領袖氣質。後世學者更將她視為一位強烈的反叛者,認為她的自封為皇是一種“牝朝開先聲”的象徵,突破了當時封建社會的性別限制。
《舊唐書》和《新唐書》對陳碩真的評價較為簡單,僅將她的起義記載為一個叛亂事件,並描述她以“妖言惑眾”的方式鼓動起義,最終因為其軍隊缺乏支持而被朝廷鎮壓。然而,這些歷史記錄並未抹煞她所帶來的歷史意義,反而使她的故事成為了後人反思當時社會矛盾與女性地位的重要契機。
後世紀念
在陳碩真的故鄉浙江淳安縣,至今仍有與她相關的遺址和紀念物。據說,在淳安的西梓桐源口上埠島有一座被稱為“文佳嶺”的山,這裡是她起義的發源地之一。山中遺留的古老建築和遺跡,至今仍吸引著不少歷史愛好者和學者前來研究。
此外,在浙江的千島湖區,也立有陳碩真的紀念雕像,讓人們回顧這位非凡女子的事跡。當地的民俗中,還保留著一些與她相關的風俗,譬如“麻布衫”和“東光裸葬”的傳說,這些習俗至今仍為當地人所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