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乙二
發佈於隨筆散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src
src
src

還記得日前在中華路的舊發現一文中,我分享了一棟設計語彙有特色的建築(圖1),落成於1974年,為王堅城建築師設計。近日於平等街接近中正路,發現了另一幢設計元素相當接近的建築(圖2),不知是否也是王堅城建築師的作品,目前我查證不出來。


另外在市府路接近中正路口,就在中央書局隔壁,有家與曉明女中同一創辦人的天主教惠華醫院,也具有非常接近的設計語彙,該元素來自於十字架。為張紹載建築師於1969年落成的作品(圖3、4),現在該建築作為老人安養中心使用。


196、70年代,世界建築思潮已經走過現代主義進入了後現代,那時國內當代的建築師深受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影響,因此誕生了許多摩登且富有設計風貌的建築。圖三、四惠華醫院的建築師張紹載先生,與當時的知名建築師王大閎、修澤蘭、陳其寬等人,一同獲頒第一屆建築金鼎獎,其中張建築師與修澤蘭建築師的作品皆有清晰的後現代主義風貌。


現在台大校園正進行王大閎建築師的展覽,台北鐵道博物館正展出修澤蘭建築師的作品,兩位都是那一年代的代表建築師。


其照片也補充進 台中舊城區設計感老建築 ,以及 後現代建築表情在台中 這兩篇分享文當中。

彼得-avatar-img
彼得和其他 15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