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舊城區設計感老建築

台中舊城區設計感老建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日夜夜以步行的方式踏尋台中舊城區的夜生活,上次說過,好無聊,下半身的運動只剩下走路,嗯......還有跑步。台中舊城區約略就是日治時期台中的繁華街區,沿著柳川與綠川河畔,我的足跡遍及昔日的若松町、初音町、柳町、新富町、錦町、寶町、大正町、榮町、綠川町等等,也會深入過去橘町、壽町、千歲町、明治町、幸町、利國町、村上町、旭町、末廣町等地,一夜兩小時穿梭其中,能看見不少過去曾風光一時的都市紋理。這些街區保留下些許日治時期的建築,直至戰後,仍有不少建築師在此區域的街頭大展身手,留下或大或小的精彩作品。我會陸續將我的發現分享給大家,今天我先整理出一些應該是戰後年代富有設計感的精采建築。



金國大飯店

金國大飯店


首先登場的是位於民族路綠川畔的金國大飯店,這我可以稍微介紹一點點。這座1967年(我還沒出生)開業的飯店,由當時霧峰林家的長媳鄭順娘女士創立,走過黃金年代歇業後,曾是鄭順娘文教基金會的所在地。看看這建築的立面,一塊塊外弧形的陽台女兒牆,刻意與修成內弧形的支撐柱留出縫隙,形成各自關係獨立的元素單元,雖然簡單,其實細節精緻,是棟非常有看頭的建築。




raw-image


這兩棟已然廢棄的並列建築,就位於民權路上台中州廳對面。兩座建築很明顯地呈現出戰前與戰後兩個時代。右手邊的建築師顯然受二戰前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用最簡單的手法,玩出了有層次的建築表情,應該也為業主省了不少錢。


raw-image


這是棟位於民生路接近三民路交會口的二層樓建築。利用兩個量體的錯落,形成了陽台的空間,手法簡單而巧妙。看起來也是受現代主義思維的影響,是棟小而精采的建築。



raw-image


位於中山路上接近中華路的臨街小店面,這棟建築簡單大氣的開出角窗,二、三樓的支撐力柱包在角窗之內,這也是受到包浩斯現代主義建築觀念影響下的設計,在那個年代而言算是相當新穎的設計。沿著窗框修出俐落的線腳,簡潔不失精緻。雖然因歲月的洗禮已顯陳舊,但仍掩不住這棟小建築當年的自信。





raw-image


這棟位於台灣大道與興民街轉角的建築,表面上充滿了立體符號,並且開窗就配合在符碼造型之上,這在戰後的一九六、七零年代,曾經是一種建築風潮。那個時期在台中產生了許多有這樣精采風貌的建築。


這是在中華路一段上接近民權路的臨街公寓,表面四方連續如盾甲般的遮板覆蓋於正立面,雖是與建築結構無關的裝飾,但是不是很精采?該建築1974年落成,由王堅城建築師設計。


raw-image


另外平等街接近中正路,還發現了另一幢設計元素相與上述中華路臨街公寓當接近的建築,不知是否也是王堅城建築師的作品,目前我查證不出來。







在市府路接近中正路口,就在中央書局隔壁,有家與曉明女中同一創辦人的天主教惠華醫院,也具有非常接近的設計語彙,該元素來自於十字架。為張紹載建築師於1969年落成的作品,現在該建築作為老人安養中心使用。


接下來這棟建築位於民權路綠川畔,在轉角的大立面上有著大面積抽象藝術的泥塑浮雕,是相當精彩的裝飾表現。窗戶也做出了設計簡約的三面雨遮,是棟細節很多的建築。我忘記這棟建築的原始功能,極有可能是飯店。


最後這棟在火車站附近,位於建國路上的建築,從小我就印象深刻。原因無他,就是那道內凹大牆表面馬賽克的圖案深深烙印在我內心,可愛又美麗。原來的建築是南北大飯店,如今雖然早已歇業,但招牌還在。陽貽炳建築師所設計,表面的馬賽克圖案,據說是由顏水龍先生的弟子所操刀,非常精采。




建築是一種維持時間很長久的藝術,不僅僅是滿足居住以及使用的功能,還是妝點都會街道的重要表情,以及描摹時代的記憶紋理。有幸能看到有心的建築師,在收入外,還願意投進心血注入在作品當中,讓街道上有精彩的時代樣貌。在變遷迅速的現代都會裏,再美的建築也不會一直都在。就讓我們於街頭偶遇它們之時,稍稍佇立欣賞一下它們的美麗身影。



avatar-img
乙二浮想事務所
102會員
387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發表一些我所寫的觀察閒聊、小說,以及一些關於文學、電影的心得隨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乙二浮想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筆、墨、紙、硯,習書臨帖少不了這幾樣文房四寶。當然有些人為方便起見使用墨汁,這沒什麼不好。不過如果是本格派研硯愛好者,墨條就是不可或缺的消耗品。 我認識有墨條收藏家,各式老墨藏品相當可觀,所擁有的明、清古墨不在少數,非常珍稀,讓人嘆為觀止。而且該藏家寫得一手好字,書法、篆刻皆是上上上等功,更是難得。
作天簡單介紹了位於台中市民權路與市府路街角的台中州廳,當然不能落掉相臨街角的台中市役所。台中市役所與台中州廳同樣都是日治時期的官署建築,落成於1911年。初期為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的辦公廳,到了1920年,埤圳聯合會移至對街的台中州廳辦公後,原本的建築才轉由台中市役所使用。
近日缺乏運動,駐紮在台中的這段期間,只好利用晚上時間出來踏查台中的夜生活,結果好無聊,下半身的運動基本只剩下走(大誤)。 日前經過台中州廳,美美的州廳建築正在整修圍了起來,沒得參觀實在可惜。台中州廳由台灣總督府技士森山松之助設計監造,於1912年動工,分四期擴大至現今規模,總工程於1934年完
筆、墨、紙、硯,習書臨帖少不了這幾樣文房四寶。當然有些人為方便起見使用墨汁,這沒什麼不好。不過如果是本格派研硯愛好者,墨條就是不可或缺的消耗品。 我認識有墨條收藏家,各式老墨藏品相當可觀,所擁有的明、清古墨不在少數,非常珍稀,讓人嘆為觀止。而且該藏家寫得一手好字,書法、篆刻皆是上上上等功,更是難得。
作天簡單介紹了位於台中市民權路與市府路街角的台中州廳,當然不能落掉相臨街角的台中市役所。台中市役所與台中州廳同樣都是日治時期的官署建築,落成於1911年。初期為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的辦公廳,到了1920年,埤圳聯合會移至對街的台中州廳辦公後,原本的建築才轉由台中市役所使用。
近日缺乏運動,駐紮在台中的這段期間,只好利用晚上時間出來踏查台中的夜生活,結果好無聊,下半身的運動基本只剩下走(大誤)。 日前經過台中州廳,美美的州廳建築正在整修圍了起來,沒得參觀實在可惜。台中州廳由台灣總督府技士森山松之助設計監造,於1912年動工,分四期擴大至現今規模,總工程於1934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