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長期關注的台光電、群電,這半年來我也一直盯著幾個成長潛力相當高的產業,像是 光通訊 和 水冷散熱。
這些族群過去本益比動輒 25、甚至 50 倍以上,有些公司甚至因為 EPS 為負,根本沒辦法用本益比衡量。老實說,半年前這些股票我根本懶得細看,太貴了,毫無深入研究的 CP 值可言。
但現在不同了。很多光通訊與散熱相關個股的股價已經腰斬,甜蜜點或許正在浮現。
你去看聯亞、聯鈞、光聖、上銓,這些公司的營收都還很小、股本也不大。未來只要這個產業真的起來,它們只要分到一點點湯,業績可能就會爆炸。
更有趣的是,它們本身並不是過去所謂「體質優良」的績優股,而是偏轉機型的標的,但也正因如此,才有可能出現 「業績成長 + 評價轉佳」的雙重提升空間。
在代表光通訊的十多間公司裡,每間公司所切入產業的環節不同,也沒有辦法直接對等比較,而我選擇標註光聖,是因為它是光通訊產業中目前獲利相對穩定、EPS 成長明確的公司之一,三率也走得漂亮。2025 年 Q1 的獲利已經快追上去年上半年水準,估值算得出來,相對有底氣。
回到水冷散熱,我持續追蹤奇鋐、雙鴻已久。去年這些公司的本益比還在 25~30 倍,但現在以奇鋐為例,假設今年賺 25 元,股價 400 就是 16 倍本益比。你說會不會再跌?當然可能,搞不好真的下探到 300,但我認為這正是該做分批、且分散佈局的時候,不需要預設會直接 V 轉,這種局勢下重壓歐印反而更危險。
台光電在 400G 交換器時代即握有領先技術與市佔。進入 800G 世代後,延續低損耗材料優勢,率先供貨國際一線大廠,將來提升至 1.6T 也相當有機會繼續在其領域中掌舵。
這波回檔讓不少成長股變得很「可口」,比過去一年裡任何時候都還有吸引力。
關稅、FED 政策對於股價的修正,會影響短中期走勢,但並不會改變光通訊與水冷散熱這兩個產業未來變成主流的事實。這是一個產業長線的趨勢,而不是技術面或籌碼面能主導的波段。
如果產業趨勢確立,公司又剛好站在風口上,股價終究會走出來。台光電、奇鋐、光通訊產業,這些是我認為有機會穿越關稅壓力與景氣循環,抵達下一波牛市的產業領航者。
這段時間的下跌,不只是恐慌,看看庫存都躺著那些股票呢?也可能正是換股到更有成長性的公司之關鍵時刻。
-------------------------------
本文為個人觀點與研究紀錄,非投資建議。投資皆有風險,請依自身資金與風險承受度審慎評估,並自行負責交易決策。
除了我長期關注的台光電、群電,這半年來我也一直盯著幾個成長潛力相當高的產業,像是 光通訊 和 水冷散熱。
這些族群過去本益比動輒 25、甚至 50 倍以上,有些公司甚至因為 EPS 為負,根本沒辦法用本益比衡量。老實說,半年前這些股票我根本懶得細看,太貴了,毫無深入研究的 CP 值可言。
但現在不同了。很多光通訊與散熱相關個股的股價已經腰斬,甜蜜點或許正在浮現。
你去看聯亞、聯鈞、光聖、上銓,這些公司的營收都還很小、股本也不大。未來只要這個產業真的起來,它們只要分到一點點湯,業績可能就會爆炸。
更有趣的是,它們本身並不是過去所謂「體質優良」的績優股,而是偏轉機型的標的,但也正因如此,才有可能出現 「業績成長 + 評價轉佳」的雙重提升空間。
在代表光通訊的十多間公司裡,每間公司所切入產業的環節不同,也沒有辦法直接對等比較,而我選擇標註光聖,是因為它是光通訊產業中目前獲利相對穩定、EPS 成長明確的公司之一,三率也走得漂亮。2025 年 Q1 的獲利已經快追上去年上半年水準,估值算得出來,相對有底氣。
回到水冷散熱,我持續追蹤奇鋐、雙鴻已久。去年這些公司的本益比還在 25~30 倍,但現在以奇鋐為例,假設今年賺 25 元,股價 400 就是 16 倍本益比。你說會不會再跌?當然可能,搞不好真的下探到 300,但我認為這正是該做分批、且分散佈局的時候,不需要預設會直接 V 轉,這種局勢下重壓歐印反而更危險。
台光電在 400G 交換器時代即握有領先技術與市佔。進入 800G 世代後,延續低損耗材料優勢,率先供貨國際一線大廠,將來提升至 1.6T 也相當有機會繼續在其領域中掌舵。
這波回檔讓不少成長股變得很「可口」,比過去一年裡任何時候都還有吸引力。
關稅、FED 政策對於股價的修正,會影響短中期走勢,但並不會改變光通訊與水冷散熱這兩個產業未來變成主流的事實。這是一個產業長線的趨勢,而不是技術面或籌碼面能主導的波段。
如果產業趨勢確立,公司又剛好站在風口上,股價終究會走出來。台光電、奇鋐、光通訊產業,這些是我認為有機會穿越關稅壓力與景氣循環,抵達下一波牛市的產業領航者。
這段時間的下跌,不只是恐慌,看看庫存都躺著那些股票呢?也可能正是換股到更有成長性的公司之關鍵時刻。
-------------------------------
本文為個人觀點與研究紀錄,非投資建議。投資皆有風險,請依自身資金與風險承受度審慎評估,並自行負責交易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