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前幾年吧,有一款國產手機遊戲上市,結果強撞某款大型日廠出品的知名IP新作,結果不論是宣傳還是熱度都硬生生被輾壓過去。當時我有實際玩過這款遊戲,因為玩著玩著感受不到趣味就刪除遊戲了。結果在我刪遊戲沒過一週,就看到製作團隊用「情緒動員」、也就是以小漫畫自我揭露開發遊戲的心路歷程,來引起玩家注意。
其實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好。對玩家來說應該是個很有趣的小巧思。可是當這個團隊越來越頻繁用「同一招」在呼喚讀者時,我內心只有兩個字。
「夠了!」
後來我就不再關注這遊戲。
我後來發現,這件事讓我最受不了的地方,不完全在於製作者總是在散發自己的情緒;而是他的所有呼籲與宣傳行動,幾乎都跟遊戲本體無關。這款遊戲到底好在哪,有沒有值得期待的發展,有沒有可以讓我著迷只是我沒發現的特色,他全都隻字不提,然後一直一直一直用「我好累好辛苦,我燒了好多錢」最後帶一點在艱苦中掙扎求生的小小勵志作為收尾──一次就算了,兩次三次四次都是同一招,我真的沒辦法接受。
因為,這不正說明了你的作品本身缺乏吸引人的特色,只能用與作品毫無關聯的手段「半情勒」式的要玩家課金嗎?這段過程中,玩家究竟又被迫接受多少次非自願的情緒勞動?
有在訂閱我菜鳥談的讀者都知道,我現在基本上都是把寫作的一些情感面的想法都寫在付費限定裡,很少寫在公開貼文或是免費文章;這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是很喜歡過度釋放偏情緒化的東西,尤其在從兩三年前經歷一些變化並開始收斂後。此外,釋出給讀者的訊息,本來就應該以有益於品牌成長、提供價值為主,讀者是支持者,不是任意揮霍的消耗品,讓他們承擔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然而很多寫作者卻反其道而行。這幾年來,我真的看過很多搞了訂閱制,或者寫沒幾篇文章經營也才半年不到,就開始在公開社群或平台大肆發洩自己的情緒,然後讓自己的讀者替他承擔。
剛開始大家或許會體諒你,認同你的辛苦;可是當同樣的情形一直發生,情緒一直釋放,讀者也是人,他們久了也會感到厭倦、困擾、麻煩,進而開始疏遠你,甚至更狠的直接出聲叫你閉嘴。
我知道發洩情緒,對不少寫作者來說是少數能夠博取認同的手段。但這種方式真的不能一直用,讀者是來看你的文字、想被你的文字感動,或者想從你的文字得到對他們來說幫助很大的價值,絕對不是為了被你的情緒消耗而來。發洩一下接受讀者的拍拍,偶爾為之還可以;但每次不管甚麼大事小事都要大家陪你情緒勞動,甚至賣個文字商品不去強調商品吸引人的地方,而是瘋狂用毫不相關的情緒內容要大家因為同情而付費,這是非常奇怪的事。
雖然跟上面想表達的無關,但最近跟一些網友聊天時,常常讓我皺眉頭。
就是有些人很奇怪,當我指出他們的一些問題或錯誤,他們會開始裝可憐,找各種理由表示自己有多OOXX才會這樣;後來我理解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做,因為我以前也做過。這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行為,用裝可憐來規避錯誤、弱化他人指教的正當性。這招或許對一般人有用,但對不買單的人,或是像我這種經歷過所以可以一眼看穿的人,都知道這就是爛招數而已。
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對世事現象產生的感觸和發洩。情緒是為了讓我們更加認識自己,但絕對不是拿來濫用、只為爭取那一丁點認同感的工具。
大概是前幾年吧,有一款國產手機遊戲上市,結果強撞某款大型日廠出品的知名IP新作,結果不論是宣傳還是熱度都硬生生被輾壓過去。當時我有實際玩過這款遊戲,因為玩著玩著感受不到趣味就刪除遊戲了。結果在我刪遊戲沒過一週,就看到製作團隊用「情緒動員」、也就是以小漫畫自我揭露開發遊戲的心路歷程,來引起玩家注意。
其實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好。對玩家來說應該是個很有趣的小巧思。可是當這個團隊越來越頻繁用「同一招」在呼喚讀者時,我內心只有兩個字。
「夠了!」
後來我就不再關注這遊戲。
我後來發現,這件事讓我最受不了的地方,不完全在於製作者總是在散發自己的情緒;而是他的所有呼籲與宣傳行動,幾乎都跟遊戲本體無關。這款遊戲到底好在哪,有沒有值得期待的發展,有沒有可以讓我著迷只是我沒發現的特色,他全都隻字不提,然後一直一直一直用「我好累好辛苦,我燒了好多錢」最後帶一點在艱苦中掙扎求生的小小勵志作為收尾──一次就算了,兩次三次四次都是同一招,我真的沒辦法接受。
因為,這不正說明了你的作品本身缺乏吸引人的特色,只能用與作品毫無關聯的手段「半情勒」式的要玩家課金嗎?這段過程中,玩家究竟又被迫接受多少次非自願的情緒勞動?
有在訂閱我菜鳥談的讀者都知道,我現在基本上都是把寫作的一些情感面的想法都寫在付費限定裡,很少寫在公開貼文或是免費文章;這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是很喜歡過度釋放偏情緒化的東西,尤其在從兩三年前經歷一些變化並開始收斂後。此外,釋出給讀者的訊息,本來就應該以有益於品牌成長、提供價值為主,讀者是支持者,不是任意揮霍的消耗品,讓他們承擔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然而很多寫作者卻反其道而行。這幾年來,我真的看過很多搞了訂閱制,或者寫沒幾篇文章經營也才半年不到,就開始在公開社群或平台大肆發洩自己的情緒,然後讓自己的讀者替他承擔。
剛開始大家或許會體諒你,認同你的辛苦;可是當同樣的情形一直發生,情緒一直釋放,讀者也是人,他們久了也會感到厭倦、困擾、麻煩,進而開始疏遠你,甚至更狠的直接出聲叫你閉嘴。
我知道發洩情緒,對不少寫作者來說是少數能夠博取認同的手段。但這種方式真的不能一直用,讀者是來看你的文字、想被你的文字感動,或者想從你的文字得到對他們來說幫助很大的價值,絕對不是為了被你的情緒消耗而來。發洩一下接受讀者的拍拍,偶爾為之還可以;但每次不管甚麼大事小事都要大家陪你情緒勞動,甚至賣個文字商品不去強調商品吸引人的地方,而是瘋狂用毫不相關的情緒內容要大家因為同情而付費,這是非常奇怪的事。
雖然跟上面想表達的無關,但最近跟一些網友聊天時,常常讓我皺眉頭。
就是有些人很奇怪,當我指出他們的一些問題或錯誤,他們會開始裝可憐,找各種理由表示自己有多OOXX才會這樣;後來我理解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做,因為我以前也做過。這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行為,用裝可憐來規避錯誤、弱化他人指教的正當性。這招或許對一般人有用,但對不買單的人,或是像我這種經歷過所以可以一眼看穿的人,都知道這就是爛招數而已。
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對世事現象產生的感觸和發洩。情緒是為了讓我們更加認識自己,但絕對不是拿來濫用、只為爭取那一丁點認同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