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早就寫作寫了好幾年的人,肯定會對過去經歷過的寫作之路有深刻感觸。
這種感觸是很難三言兩語說清的,因為其中含有太過巨量且複雜、源自於不同背景產生的不同因素、在不同時空環境造就的識見與現象、當下的情感與行動、更重要的是透過「人生」所捏塑的價值觀影響著我們的思考決斷等等,一點一點、或大或小堆積出我們的寫作人生。
寫作如同人生,寫夠久的人,絕對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涵。因此,當你看到有些作者明明在原先的路線上經營得好好的,卻突然陷入焦慮與自我否定;不要懷疑,這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必經之路。即使你告訴他「我覺得你很好了!」他還是會認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好,然後展開長久的掙扎──要面對自己的無聊,面對情緒的亂流,面對眼裡的文字充滿乏味,面對漫漫無期的時間波浪。
如果你拿人生來對照,你就會發現兩者是極其相似的;這是因為寫作原則上反映的是人的本質。當我們輸出文字,我們的經歷與思想,是絕對騙不了自己的。他會在無形中透過文字被反映出來,即使你毫無自覺;所以我們可以說,寫作有時是作者的自我揭露,你會看到很多人平常不會呈現的某一面,卻由文字清晰攤開。
然而正因為與人生相似,寫作也是個非常耗費時間的事。
當我們看到大作家以歷史或情感角度去解析一碗餛飩麵,我們會感到驚艷、好奇;可是由我們自己來解讀時,我們眼裡卻始終只是一碗餛飩麵,講不出甚麼大道理。這裡問題的根本不是在於他是大作家、我是平凡的寫作者,身分不是問題;而是大作家到底讀懂多少事、有過多少體驗、接觸過多少真實。當他的資歷越豐富,理所當然能夠融合很多思緒;反過來看,你之所以平凡,不是你真的庸俗,而是你知道的太少;而且這種「知道」,不是說你今天多讀一點書、多買一堆課程學習上課就能馬上融會貫通,更多的是要你實際遭遇才會明白。只是通常這種機遇,可遇不可求,往往得在人生一趟偶然才會實現。
結果就變成,大作家的本事讓我們羨慕不已。可是當我們試圖成為他們,就會發現這是趟遙遙無期且枯燥乏味的漫長旅途。
所以很多人在還沒起程時就放棄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想過,寫作居然還得跨越這麼一條又艱辛、又遙遠、不知盡頭的長路。
然而問題真的在於路太遠嗎?
不要忘了,人生這個概念其實是很虛無的。在我們一天24小時、3/4以上的時間裡,根本不會去在乎所謂人生如何;頂多只有在洗澡或睡前思緒沉靜下來時,才會注意到人生這回事;但這又是短暫的剎那,而且思考時間甚至不超過餘下的1/4。也就是說,我們光是平時的日常裡就不會刻意去在乎人生,也就不會去煩惱人生有多遠、有多麻煩。如果有人時時刻刻都要想著這個問題,那他大概會活得很辛苦、感受不到「活在當下」的樂趣。
寫作也是如此。你不能老想著「該如何熬過這段路」,這會讓你寫得很辛苦。在這個當下,你想寫什麼、能寫什麼,那就盡情所能用文字成就它。不要花時間思考你甚麼時候才能成為什麼,而是讓每一個寫下文字的當下,一點一點堆積出你理想的樣子;當你寫上數百篇、數十萬字,回過頭,你就會發現你在不知不覺中默默走過了曾經很遙遠的大半段路,而且在路程中,你會意識到,煩惱沒有意義,計算距離也沒有意義,到盡頭還要多久,也沒有意義。因為寫作的這個「當下」,才是最有意義的。而且是由你自己賦予這份意義。
所以如果你問我:如何熬過枯燥乏味的漫長?
不要去想,去寫作。先從寫開始,除了很基本的培養寫作能力,這同時也是在認識自己、認識你走過甚麼樣人生的好機會。
不要因為遙遠放棄這份機會。
我相信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早就寫作寫了好幾年的人,肯定會對過去經歷過的寫作之路有深刻感觸。
這種感觸是很難三言兩語說清的,因為其中含有太過巨量且複雜、源自於不同背景產生的不同因素、在不同時空環境造就的識見與現象、當下的情感與行動、更重要的是透過「人生」所捏塑的價值觀影響著我們的思考決斷等等,一點一點、或大或小堆積出我們的寫作人生。
寫作如同人生,寫夠久的人,絕對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涵。因此,當你看到有些作者明明在原先的路線上經營得好好的,卻突然陷入焦慮與自我否定;不要懷疑,這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必經之路。即使你告訴他「我覺得你很好了!」他還是會認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好,然後展開長久的掙扎──要面對自己的無聊,面對情緒的亂流,面對眼裡的文字充滿乏味,面對漫漫無期的時間波浪。
如果你拿人生來對照,你就會發現兩者是極其相似的;這是因為寫作原則上反映的是人的本質。當我們輸出文字,我們的經歷與思想,是絕對騙不了自己的。他會在無形中透過文字被反映出來,即使你毫無自覺;所以我們可以說,寫作有時是作者的自我揭露,你會看到很多人平常不會呈現的某一面,卻由文字清晰攤開。
然而正因為與人生相似,寫作也是個非常耗費時間的事。
當我們看到大作家以歷史或情感角度去解析一碗餛飩麵,我們會感到驚艷、好奇;可是由我們自己來解讀時,我們眼裡卻始終只是一碗餛飩麵,講不出甚麼大道理。這裡問題的根本不是在於他是大作家、我是平凡的寫作者,身分不是問題;而是大作家到底讀懂多少事、有過多少體驗、接觸過多少真實。當他的資歷越豐富,理所當然能夠融合很多思緒;反過來看,你之所以平凡,不是你真的庸俗,而是你知道的太少;而且這種「知道」,不是說你今天多讀一點書、多買一堆課程學習上課就能馬上融會貫通,更多的是要你實際遭遇才會明白。只是通常這種機遇,可遇不可求,往往得在人生一趟偶然才會實現。
結果就變成,大作家的本事讓我們羨慕不已。可是當我們試圖成為他們,就會發現這是趟遙遙無期且枯燥乏味的漫長旅途。
所以很多人在還沒起程時就放棄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想過,寫作居然還得跨越這麼一條又艱辛、又遙遠、不知盡頭的長路。
然而問題真的在於路太遠嗎?
不要忘了,人生這個概念其實是很虛無的。在我們一天24小時、3/4以上的時間裡,根本不會去在乎所謂人生如何;頂多只有在洗澡或睡前思緒沉靜下來時,才會注意到人生這回事;但這又是短暫的剎那,而且思考時間甚至不超過餘下的1/4。也就是說,我們光是平時的日常裡就不會刻意去在乎人生,也就不會去煩惱人生有多遠、有多麻煩。如果有人時時刻刻都要想著這個問題,那他大概會活得很辛苦、感受不到「活在當下」的樂趣。
寫作也是如此。你不能老想著「該如何熬過這段路」,這會讓你寫得很辛苦。在這個當下,你想寫什麼、能寫什麼,那就盡情所能用文字成就它。不要花時間思考你甚麼時候才能成為什麼,而是讓每一個寫下文字的當下,一點一點堆積出你理想的樣子;當你寫上數百篇、數十萬字,回過頭,你就會發現你在不知不覺中默默走過了曾經很遙遠的大半段路,而且在路程中,你會意識到,煩惱沒有意義,計算距離也沒有意義,到盡頭還要多久,也沒有意義。因為寫作的這個「當下」,才是最有意義的。而且是由你自己賦予這份意義。
所以如果你問我:如何熬過枯燥乏味的漫長?
不要去想,去寫作。先從寫開始,除了很基本的培養寫作能力,這同時也是在認識自己、認識你走過甚麼樣人生的好機會。
不要因為遙遠放棄這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