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Writing 生活玩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src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是明代淮安人吳承恩的作品,而在甘肅瓜州,考古學者發現當地著名古蹟「榆林窟」中也有多幅「玄奘取經圖」,年代比最早的《西遊記》版本還要早300年。


榆林窟,又稱萬佛峽,是絲路上著名的佛教石窟。它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城南約70公里,最早開鑿於隋唐時期,現存洞窟42個,彩塑約200身,壁畫約5,200平方公尺。


「玄奘取經圖」位於榆林窟第3窟西壁南側,畫中一條激流滾滾的大河,光著頭、身披袈裟的玄奘法師站在河邊,遙望遠方,彎腰合十。玄奘背後是猴臉人身的隨從,是人們熟悉的孫悟空形象。他齜牙咧嘴,仰頭望天,也是雙手合十,作祈禱狀。孫悟空旁邊有一匹白馬,馬鞍上有一朵蓮花,上面放著光芒四射的佛經包。


明朝《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在貞觀三年(629)西游去印度取經,經過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是他的必經之路,他經過瓜州,度玉門關,西去伊吾。


至於榆林窟壁畫中發現的的猴行者,其原型可能是玄奘之後約四十年出使西遊的高僧車奉朝。此人23歲時西遊,60歲時歸國,往返途中和玄奘一樣經歷了諸多磨難,「捐軀委命,誓心報國」。 後來,宋元話本、元雜劇和吳承恩《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便是以車奉朝為藍本,經過高度想像而成的藝術形象。


圖一:瓜州東千佛洞第2窟南壁

圖二:瓜州榆林窟第3窟西壁南側

圓瑩-avatar-img
圓瑩和其他 1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Writing 生活玩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src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是明代淮安人吳承恩的作品,而在甘肅瓜州,考古學者發現當地著名古蹟「榆林窟」中也有多幅「玄奘取經圖」,年代比最早的《西遊記》版本還要早300年。


榆林窟,又稱萬佛峽,是絲路上著名的佛教石窟。它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城南約70公里,最早開鑿於隋唐時期,現存洞窟42個,彩塑約200身,壁畫約5,200平方公尺。


「玄奘取經圖」位於榆林窟第3窟西壁南側,畫中一條激流滾滾的大河,光著頭、身披袈裟的玄奘法師站在河邊,遙望遠方,彎腰合十。玄奘背後是猴臉人身的隨從,是人們熟悉的孫悟空形象。他齜牙咧嘴,仰頭望天,也是雙手合十,作祈禱狀。孫悟空旁邊有一匹白馬,馬鞍上有一朵蓮花,上面放著光芒四射的佛經包。


明朝《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在貞觀三年(629)西游去印度取經,經過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是他的必經之路,他經過瓜州,度玉門關,西去伊吾。


至於榆林窟壁畫中發現的的猴行者,其原型可能是玄奘之後約四十年出使西遊的高僧車奉朝。此人23歲時西遊,60歲時歸國,往返途中和玄奘一樣經歷了諸多磨難,「捐軀委命,誓心報國」。 後來,宋元話本、元雜劇和吳承恩《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便是以車奉朝為藍本,經過高度想像而成的藝術形象。


圖一:瓜州東千佛洞第2窟南壁

圖二:瓜州榆林窟第3窟西壁南側

圓瑩-avatar-img
圓瑩和其他 1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