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制度最早記載於《尚書》之中。相傳堯為部落聯盟領袖時,四岳推舉舜為繼承人,堯對舜進行三年考核後,使幫助為事。堯死後,舜繼位,這也是歷史上大家耳熟的儒家典故,然而我們在教科書上看到的歷史,不見得是真實的。
《竹書紀年》中記載,舜將堯放逐到平陽囚禁,先立丹朱為帝,後奪取帝位。關於舜脅迫堯父子讓位,在古代並非只有《竹書紀年》記載這段真實歷史,戰國時期的荀子、韓非子亦先後有類似說法。
《荀子·正論》:「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是陋者之說也。」
《韓非子·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人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而成書時代約略同期的《山海經·海內南經》裡也證實:「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文中直接稱呼「丹朱為帝」,間接否定了堯直接禪位予舜的觀點,其實舜是奪位,只是他把自己的行為給美化了。
後世亦有人懷疑堯舜並非禪讓:曹丕篡漢之後,曾感嘆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唐朝詩人李白在《遠別離》寫到:「堯幽囚,舜野死。」連古人都看出端倪,懷疑堯舜禪讓的說法。
禪讓制度最早記載於《尚書》之中。相傳堯為部落聯盟領袖時,四岳推舉舜為繼承人,堯對舜進行三年考核後,使幫助為事。堯死後,舜繼位,這也是歷史上大家耳熟的儒家典故,然而我們在教科書上看到的歷史,不見得是真實的。
《竹書紀年》中記載,舜將堯放逐到平陽囚禁,先立丹朱為帝,後奪取帝位。關於舜脅迫堯父子讓位,在古代並非只有《竹書紀年》記載這段真實歷史,戰國時期的荀子、韓非子亦先後有類似說法。
《荀子·正論》:「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是陋者之說也。」
《韓非子·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人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而成書時代約略同期的《山海經·海內南經》裡也證實:「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文中直接稱呼「丹朱為帝」,間接否定了堯直接禪位予舜的觀點,其實舜是奪位,只是他把自己的行為給美化了。
後世亦有人懷疑堯舜並非禪讓:曹丕篡漢之後,曾感嘆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唐朝詩人李白在《遠別離》寫到:「堯幽囚,舜野死。」連古人都看出端倪,懷疑堯舜禪讓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