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國王參加十字軍的時間非常早,幾乎是一開始就在了。其中之一,是丹麥的國王「好人艾利克」(Eric the Good)
艾利克在第一次十字軍結束僅僅四年之後(1103年),就宣布要帶著一大批軍隊,前往聖地朝聖。他無視了臣民的抗議,自行與王后帶隊出發,循著傳統的維京人路線,經由羅斯人的大地,來到了君士坦丁堡,成為拜占庭的座上客。
雖然君士坦丁堡應該是中世紀最文明的城市之一,艾利克卻忽地健康急速惡化。他不顧抗議繼續搭船前往賽普勒斯,然後一病不起,死在島上。最後葬在那裡。王后則堅決進行自己的朝聖之旅,卻同樣於耶路撒冷去世。
這些北歐君主的近東十字軍之旅凸顯出了整個遠征中宗教狂熱是多麼重大的因素。若撇除掉宗教情懷,大概很難理解北歐國王大費周章跑到聖地是為了什麼。
今天在賽普勒斯,還有塊石牌,紀念葬在這座島上的艾利克國王,昭示著久遠的十字軍遺跡。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Siege of Damascus, second crusade.jpg"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ips, 《The Second Crusade: Extending the Frontiers of Christendom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 233-234.
英語維基百科條目,"Eric I of Denmark"
北歐國王參加十字軍的時間非常早,幾乎是一開始就在了。其中之一,是丹麥的國王「好人艾利克」(Eric the Good)
艾利克在第一次十字軍結束僅僅四年之後(1103年),就宣布要帶著一大批軍隊,前往聖地朝聖。他無視了臣民的抗議,自行與王后帶隊出發,循著傳統的維京人路線,經由羅斯人的大地,來到了君士坦丁堡,成為拜占庭的座上客。
雖然君士坦丁堡應該是中世紀最文明的城市之一,艾利克卻忽地健康急速惡化。他不顧抗議繼續搭船前往賽普勒斯,然後一病不起,死在島上。最後葬在那裡。王后則堅決進行自己的朝聖之旅,卻同樣於耶路撒冷去世。
這些北歐君主的近東十字軍之旅凸顯出了整個遠征中宗教狂熱是多麼重大的因素。若撇除掉宗教情懷,大概很難理解北歐國王大費周章跑到聖地是為了什麼。
今天在賽普勒斯,還有塊石牌,紀念葬在這座島上的艾利克國王,昭示著久遠的十字軍遺跡。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Siege of Damascus, second crusade.jpg"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ips, 《The Second Crusade: Extending the Frontiers of Christendom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 233-234.
英語維基百科條目,"Eric I of Den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