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E編
「有感因為經驗不足,明明長期加班......但卻沒能反應在市場銷售與業績成長上。也時常因為工時過長導致飲食、睡眠不正常,間接影響了身體健康,也造成工作上越來越多起因失察而產生的失誤。......我應該如何在不考慮離職的前提下,應對這樣的工作量與職場狀況?」
在正式開始相談之前,我仔細讀相談人C的相談內容,心裡一驚,這樣下去真的不妙!於是見面一開始,我便直接問他:「請問您現在一個月要編多少本書呢?」
C尷尬一笑,說出一個讓我乍舌的本數,其中還有兩本以上超過十萬字。若我沒記錯,這已經是我今年初以來,第三或第四位相談時提到自己編書量遠遠超過負荷的年輕編輯了。
他接著說:「我不禁去想說是不是自己到底有什麼問題......」
我立刻安撫他:「你現在一個月要編的書量真的非常不合理,還已經影響到你的健康,可是公司卻沒人覺得這樣不對,那你真的不要先懷疑自己。」
進一步聊下去才知道,原來公司近年經歷內部震盪,中間層主管大量流失,資深同仁也留不住,新人來了又走,導致C這一批剛入職不久的年輕編輯,被迫承擔起原本不屬於他們的龐大工作量。
C也曾向主管反映過困境,但得到的回應總是:「共體時艱,等新人補齊就會好了。」然而,這段「共體時艱」已經持續快一年了。
如果影響到身心健康,短期內環境也無法改善,我建議C:「可以思考其他的可能性了。」
C沉默一下,緩緩說:「我從國中開始就夢想當編輯,能在一畢業就實現夢想,我真的很開心,但又怕撐不下去......」
我問:「國中的契機是什麼呢?」
「我在一個際遇下聽到一位總編輯的演講,分享他與作者的互動,共築夢想完成一本書,那真的很棒,所以我從那時刻就夢想成為編輯,一路努力,大學也是相關科系,爭取進出版社實習。」此時的C,眼裡閃耀著光芒。
接下來,C詢問了許多關於正常編輯的書量、翻譯書的作業流程與選書模式,我也一一分享自己的經驗,同時提醒他無論如何都要顧好身體。即使再有熱忱、再喜歡這份工作,如果健康不在了,其他也就無從談起。
我對他說:「未來的路很長,你還很年輕。」
離別前,C語氣明顯比剛來時堅定許多,向我透露:「其實我已經設定一個目標,希望X年後能前往X國的出版業工作,那裡的產業制度較穩定,對新人也比較友善,我已經開始做功課了。」
聽他這麼說,我也放心許多。離開後不久,就收到他來信:
「今日非常感謝您抽空相談,讓身為出版業新人的我,對這個產業有更明確的認知,心裡的困惑與自責也釋懷了許多。
很感謝有您這樣的資深前輩,願意花時間給新人們這樣的資源。
今日走得倉促,希望來日相逢時,與您分享的會是在編輯這條路上,與其他年輕編輯們共同努力,享受這個產業的經驗。
再次向您與團隊致上深深的謝意。」
撰文:E編
「有感因為經驗不足,明明長期加班......但卻沒能反應在市場銷售與業績成長上。也時常因為工時過長導致飲食、睡眠不正常,間接影響了身體健康,也造成工作上越來越多起因失察而產生的失誤。......我應該如何在不考慮離職的前提下,應對這樣的工作量與職場狀況?」
在正式開始相談之前,我仔細讀相談人C的相談內容,心裡一驚,這樣下去真的不妙!於是見面一開始,我便直接問他:「請問您現在一個月要編多少本書呢?」
C尷尬一笑,說出一個讓我乍舌的本數,其中還有兩本以上超過十萬字。若我沒記錯,這已經是我今年初以來,第三或第四位相談時提到自己編書量遠遠超過負荷的年輕編輯了。
他接著說:「我不禁去想說是不是自己到底有什麼問題......」
我立刻安撫他:「你現在一個月要編的書量真的非常不合理,還已經影響到你的健康,可是公司卻沒人覺得這樣不對,那你真的不要先懷疑自己。」
進一步聊下去才知道,原來公司近年經歷內部震盪,中間層主管大量流失,資深同仁也留不住,新人來了又走,導致C這一批剛入職不久的年輕編輯,被迫承擔起原本不屬於他們的龐大工作量。
C也曾向主管反映過困境,但得到的回應總是:「共體時艱,等新人補齊就會好了。」然而,這段「共體時艱」已經持續快一年了。
如果影響到身心健康,短期內環境也無法改善,我建議C:「可以思考其他的可能性了。」
C沉默一下,緩緩說:「我從國中開始就夢想當編輯,能在一畢業就實現夢想,我真的很開心,但又怕撐不下去......」
我問:「國中的契機是什麼呢?」
「我在一個際遇下聽到一位總編輯的演講,分享他與作者的互動,共築夢想完成一本書,那真的很棒,所以我從那時刻就夢想成為編輯,一路努力,大學也是相關科系,爭取進出版社實習。」此時的C,眼裡閃耀著光芒。
接下來,C詢問了許多關於正常編輯的書量、翻譯書的作業流程與選書模式,我也一一分享自己的經驗,同時提醒他無論如何都要顧好身體。即使再有熱忱、再喜歡這份工作,如果健康不在了,其他也就無從談起。
我對他說:「未來的路很長,你還很年輕。」
離別前,C語氣明顯比剛來時堅定許多,向我透露:「其實我已經設定一個目標,希望X年後能前往X國的出版業工作,那裡的產業制度較穩定,對新人也比較友善,我已經開始做功課了。」
聽他這麼說,我也放心許多。離開後不久,就收到他來信:
「今日非常感謝您抽空相談,讓身為出版業新人的我,對這個產業有更明確的認知,心裡的困惑與自責也釋懷了許多。
很感謝有您這樣的資深前輩,願意花時間給新人們這樣的資源。
今日走得倉促,希望來日相逢時,與您分享的會是在編輯這條路上,與其他年輕編輯們共同努力,享受這個產業的經驗。
再次向您與團隊致上深深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