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講到朝鮮使團把清代北京的俄羅斯人形容得多凶神惡煞。這當然只是一面之詞而已。俄羅斯駐紮在清北京的人員既有不肖之徒,也有儒雅之士。
例如,附圖是嘉慶年間來到北京的東正教神父,「比丘林」先生(Ники́та Я́ковлевич Бичу́рин),是俄羅斯中國研究的鼻祖之一。不少漢文經典,是經由他的譯筆才流通於俄羅斯的。並且他很積極地開辦漢文教學,也是俄國系統性漢文教育的祖師。
他後來病故於俄國後,墓碑上還刻著八個用文言文寫成的大字:「無時勤勞,垂光史冊。」算是總結這位神父十五年於滿清工作的貢獻。
附帶一提,比丘林在今日俄羅斯學漢語的圈子中,似乎還是很知名。有個朋友就跟我分享過說,他曾聽聞,比丘林學會官話的法子,真的就是在北京四處抓路人,比手畫腳地問「這是什麼?」然後逐漸學成漢語的。
我後來想了想,這不就是Thierry Hsieh曾經推廣過的方法嗎(無論對話長短、盡可能與當地人接觸,聊多算賺到,聊少也有收穫)?有些方法真的是古今通用呢。
但我臉皮比較薄,不太敢這樣做就是了。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Иакинф в китайской одежде1.JPG"
Wiki Commons, "Iakinf Bichurin.jpg"
今天早上講到朝鮮使團把清代北京的俄羅斯人形容得多凶神惡煞。這當然只是一面之詞而已。俄羅斯駐紮在清北京的人員既有不肖之徒,也有儒雅之士。
例如,附圖是嘉慶年間來到北京的東正教神父,「比丘林」先生(Ники́та Я́ковлевич Бичу́рин),是俄羅斯中國研究的鼻祖之一。不少漢文經典,是經由他的譯筆才流通於俄羅斯的。並且他很積極地開辦漢文教學,也是俄國系統性漢文教育的祖師。
他後來病故於俄國後,墓碑上還刻著八個用文言文寫成的大字:「無時勤勞,垂光史冊。」算是總結這位神父十五年於滿清工作的貢獻。
附帶一提,比丘林在今日俄羅斯學漢語的圈子中,似乎還是很知名。有個朋友就跟我分享過說,他曾聽聞,比丘林學會官話的法子,真的就是在北京四處抓路人,比手畫腳地問「這是什麼?」然後逐漸學成漢語的。
我後來想了想,這不就是Thierry Hsieh曾經推廣過的方法嗎(無論對話長短、盡可能與當地人接觸,聊多算賺到,聊少也有收穫)?有些方法真的是古今通用呢。
但我臉皮比較薄,不太敢這樣做就是了。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Иакинф в китайской одежде1.JPG"
Wiki Commons, "Iakinf Bichuri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