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秘白
avatar-avatar
董秘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c

「未來的孩子,需要什麼能力?」這是課程第三單元開場時,老師拋給我們的一個問題。


當AI已經在翻譯、寫作、影像中展現驚人能力,教育者還能帶給孩子什麼?

課程以一種務實又充滿希望的視角,帶我看見:STEM不只是一套教學方法,而是通往未來的思維訓練。


專業人物:Jeannette Wing與運算思維

這堂課的核心,是介紹Jeannette Wing這位電腦科學家。她在2006年發表論文,正式提出**「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概念。

Jeannette Wing認為:「運算思維不是要每個人都成為工程師,而是培養一種用電腦科學拆解問題的能力。」

運算思維有四大步驟:

1問題拆解(Decomposition)把複雜問題拆成小任務。

2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觀察與過往類似問題的相似性。

3抽象化(Abstraction)找出共通特徵,去除無關細節。

4演算法(Algorithm)設計解決問題的一連串步驟。

老師說:「這四步驟,就是AI時代最關鍵的生存能力。」

 

一直以為運算思維只能用在寫程式,但其實它就在日常裡。舉例來說:計畫自助旅行

1拆解:先分成交通、住宿、飲食、景點四大部分。

2模式識別:回想過去訂房、搭機經驗。

3抽象化:把相似流程整理成一套規劃邏輯。

4演算法:寫下每一步行動清單。

當孩子從小學會這種思考方式,無論面對學科還是生活挑戰,都能更有系統地應對。

 

課堂中,老師特別強調在AI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培養三種核心能力:

1批判性思維學會辨認資訊真假。

2創意想像提出電腦無法預測的創新解法。

3人文同理理解不同群體的需要與情感。


創意跨領域:設計思考的力量

老師提到一個我特別喜歡的案例:在手機設計剛起步時,大家都在鑽研如何讓螢幕、鍵盤愈小愈好,直到蘋果提出**「多點觸控」**,完全改變了產業。

這就是所謂的:

創意:想法的起點。

創造:把想法做出來。

創新:解決未知問題,改變人類生活。

老師用這個例子提醒我們:AI雖強大,但真正的改變始終來自人的創意。

 

性別化創新:讓設計更有溫度

課程中,老師還提到「性別化創新」:

滑鼠設計,過去只考量右撇子,忽略左撇子需求。

汽車撞擊測試多用成年男性假人,可以增加兒童或孕婦。

這些都啟發我:教育要幫我們看見不同使用者的角度,才能做出有溫度的設計。

 

三個專業記憶點

2006年Jeannette Wing提出運算思維四步驟:拆解、模式識別、抽象化、演算法。

AI時代,人類最珍貴的是創意、判斷力與同理心。

設計思考與性別化創新,讓科技回歸以人為本。

 

課程最後,老師說了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紙上談兵不如上場發揮,學習不只是知道,而是去創造。」

如今,當我看著孩子拿著繪本、用磁鐵積木搭建屬於自己的「蜂巢」、在廚房和浴室裡當小小科學家時,我明白: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要孩子成為誰,而是讓他們勇敢地成為自己。

董秘白-avatar-img
董秘白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董秘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c

「未來的孩子,需要什麼能力?」這是課程第三單元開場時,老師拋給我們的一個問題。


當AI已經在翻譯、寫作、影像中展現驚人能力,教育者還能帶給孩子什麼?

課程以一種務實又充滿希望的視角,帶我看見:STEM不只是一套教學方法,而是通往未來的思維訓練。


專業人物:Jeannette Wing與運算思維

這堂課的核心,是介紹Jeannette Wing這位電腦科學家。她在2006年發表論文,正式提出**「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概念。

Jeannette Wing認為:「運算思維不是要每個人都成為工程師,而是培養一種用電腦科學拆解問題的能力。」

運算思維有四大步驟:

1問題拆解(Decomposition)把複雜問題拆成小任務。

2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觀察與過往類似問題的相似性。

3抽象化(Abstraction)找出共通特徵,去除無關細節。

4演算法(Algorithm)設計解決問題的一連串步驟。

老師說:「這四步驟,就是AI時代最關鍵的生存能力。」

 

一直以為運算思維只能用在寫程式,但其實它就在日常裡。舉例來說:計畫自助旅行

1拆解:先分成交通、住宿、飲食、景點四大部分。

2模式識別:回想過去訂房、搭機經驗。

3抽象化:把相似流程整理成一套規劃邏輯。

4演算法:寫下每一步行動清單。

當孩子從小學會這種思考方式,無論面對學科還是生活挑戰,都能更有系統地應對。

 

課堂中,老師特別強調在AI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培養三種核心能力:

1批判性思維學會辨認資訊真假。

2創意想像提出電腦無法預測的創新解法。

3人文同理理解不同群體的需要與情感。


創意跨領域:設計思考的力量

老師提到一個我特別喜歡的案例:在手機設計剛起步時,大家都在鑽研如何讓螢幕、鍵盤愈小愈好,直到蘋果提出**「多點觸控」**,完全改變了產業。

這就是所謂的:

創意:想法的起點。

創造:把想法做出來。

創新:解決未知問題,改變人類生活。

老師用這個例子提醒我們:AI雖強大,但真正的改變始終來自人的創意。

 

性別化創新:讓設計更有溫度

課程中,老師還提到「性別化創新」:

滑鼠設計,過去只考量右撇子,忽略左撇子需求。

汽車撞擊測試多用成年男性假人,可以增加兒童或孕婦。

這些都啟發我:教育要幫我們看見不同使用者的角度,才能做出有溫度的設計。

 

三個專業記憶點

2006年Jeannette Wing提出運算思維四步驟:拆解、模式識別、抽象化、演算法。

AI時代,人類最珍貴的是創意、判斷力與同理心。

設計思考與性別化創新,讓科技回歸以人為本。

 

課程最後,老師說了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紙上談兵不如上場發揮,學習不只是知道,而是去創造。」

如今,當我看著孩子拿著繪本、用磁鐵積木搭建屬於自己的「蜂巢」、在廚房和浴室裡當小小科學家時,我明白: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要孩子成為誰,而是讓他們勇敢地成為自己。

董秘白-avatar-img
董秘白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