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有好多人從博士班畢業,照慣例大家都會幫他們basteln(手工製)一頂博士帽,並會在大學老城堡大禮堂舉辦的畢業典禮之後,將這頂充滿回憶和樂趣的帽子送給當事人。
圓筒帽的側面,我們實驗室的做法會貼滿該博士畢業生的生活照片,有些可能還是在當事人背後神祕偷拍的(像我就知道有同事偷拍過我的照片,不過這種偷拍無惡意);頂面則會擺滿各式充滿巧思的小物件,可能是他合成的有機藥物結構、平時喜歡的東西、講過的話、家鄉或國際交換的國家等等。
這次Arbeitsgruppe(工作團隊)總共有三個同是功德圓滿,其中就包含平時很受歡迎、有點傻大姊、個性友善、熱心公益的德國女同事JK;和一個平日幾乎很少和人有互動、個性比較閉思的蘇丹穆斯林女同事R,人應該不壞,但在團隊裡面就像隱形人一樣。
JK有超級多同事主動幫她添加帽子上的裝飾,多到一個盤子都裝不下,大家還是一直做;R的帽子大家則興趣缺缺,畢業典禮在即,盤子都還是沒有幾樣東西。我問了幾個同事要怎麼辦,大家都說跟她不熟,不了解她,所以不知道要做什麼給她?
最後怎樣都沒想法,就是放一些實驗室普通的vial瓶或針筒,不然帽子上面太空盪大家也會很尷尬。該說她可憐或被排擠嗎?就我自己跟那位蘇丹女同事相處的經驗,這些德國同事的反應其實也不令人意外。
最早和她長談的時候,是在去其他同事畢業典禮的途中,她怨念很深,幾乎是沿路都在抱怨德國;有一次則是整個團隊去野外去打迷你高爾夫,順便慶祝大老闆生日,因為我們剛好要一起搭公車。我就和她面對面,還在想等等要開口先聊什麼,而為此沒有戴耳機,想說這樣做會不禮貌……結果她屁股一坐定,便開始拿著手機自顧自地開心講電話,我就完全被晾在一邊,直到到站。
有那次的經驗之後,除了在走廊看到會打個招呼之外,我也就和她沒什麼互動了。看她在許多同事在的場合,也都是自顧自地看手機,不太會攀談。幫其他同事basteln的時候,人雖然有到茶水間佔一個位置,但還是在看手機,也不太主動問需要幫忙做什麼,就跟空氣一樣。也因此,到最後,她的博士帽乏人問津。
不知道我在畢業後,會拿到什麼樣的博士帽?
說真的,我不覺得自己的陰德值有太高,畢竟我幾乎不跟同事去吃午餐,也幾乎不進茶水間,所以有些資訊就沒有get到。像是去年聖誕節聚餐大家說要各自額外帶一些點心過來,登記的表單就放在茶水間,我不知道,最後就是兩手空空;工作之外,我也只是偶爾會參加同事的社交活動,但常常都是最早閃人的一批。
我和R不一樣,我可以在上班時間呈現出很熱情親切的樣貌,所以也很常和某幾個德國同事嘻笑打鬧,還會從台灣帶一些等路回來給他們吃。但我自己很清楚,那終歸是一些很表面的互動,因為我無法卸下自己過往心理創傷所結起的一層層心防。和同事好好相處,也只是被我視為工作的一環而已。這點,可能德國的同事或多或少能感受到吧?
這一陣子有好多人從博士班畢業,照慣例大家都會幫他們basteln(手工製)一頂博士帽,並會在大學老城堡大禮堂舉辦的畢業典禮之後,將這頂充滿回憶和樂趣的帽子送給當事人。
圓筒帽的側面,我們實驗室的做法會貼滿該博士畢業生的生活照片,有些可能還是在當事人背後神祕偷拍的(像我就知道有同事偷拍過我的照片,不過這種偷拍無惡意);頂面則會擺滿各式充滿巧思的小物件,可能是他合成的有機藥物結構、平時喜歡的東西、講過的話、家鄉或國際交換的國家等等。
這次Arbeitsgruppe(工作團隊)總共有三個同是功德圓滿,其中就包含平時很受歡迎、有點傻大姊、個性友善、熱心公益的德國女同事JK;和一個平日幾乎很少和人有互動、個性比較閉思的蘇丹穆斯林女同事R,人應該不壞,但在團隊裡面就像隱形人一樣。
JK有超級多同事主動幫她添加帽子上的裝飾,多到一個盤子都裝不下,大家還是一直做;R的帽子大家則興趣缺缺,畢業典禮在即,盤子都還是沒有幾樣東西。我問了幾個同事要怎麼辦,大家都說跟她不熟,不了解她,所以不知道要做什麼給她?
最後怎樣都沒想法,就是放一些實驗室普通的vial瓶或針筒,不然帽子上面太空盪大家也會很尷尬。該說她可憐或被排擠嗎?就我自己跟那位蘇丹女同事相處的經驗,這些德國同事的反應其實也不令人意外。
最早和她長談的時候,是在去其他同事畢業典禮的途中,她怨念很深,幾乎是沿路都在抱怨德國;有一次則是整個團隊去野外去打迷你高爾夫,順便慶祝大老闆生日,因為我們剛好要一起搭公車。我就和她面對面,還在想等等要開口先聊什麼,而為此沒有戴耳機,想說這樣做會不禮貌……結果她屁股一坐定,便開始拿著手機自顧自地開心講電話,我就完全被晾在一邊,直到到站。
有那次的經驗之後,除了在走廊看到會打個招呼之外,我也就和她沒什麼互動了。看她在許多同事在的場合,也都是自顧自地看手機,不太會攀談。幫其他同事basteln的時候,人雖然有到茶水間佔一個位置,但還是在看手機,也不太主動問需要幫忙做什麼,就跟空氣一樣。也因此,到最後,她的博士帽乏人問津。
不知道我在畢業後,會拿到什麼樣的博士帽?
說真的,我不覺得自己的陰德值有太高,畢竟我幾乎不跟同事去吃午餐,也幾乎不進茶水間,所以有些資訊就沒有get到。像是去年聖誕節聚餐大家說要各自額外帶一些點心過來,登記的表單就放在茶水間,我不知道,最後就是兩手空空;工作之外,我也只是偶爾會參加同事的社交活動,但常常都是最早閃人的一批。
我和R不一樣,我可以在上班時間呈現出很熱情親切的樣貌,所以也很常和某幾個德國同事嘻笑打鬧,還會從台灣帶一些等路回來給他們吃。但我自己很清楚,那終歸是一些很表面的互動,因為我無法卸下自己過往心理創傷所結起的一層層心防。和同事好好相處,也只是被我視為工作的一環而已。這點,可能德國的同事或多或少能感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