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rogu的炬靈書室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我終於暫時把楓之谷關掉了,因為很想寫點什麼,就趁著這個興致跟大家繼續聊在方格子經營小說的問題。


簡單一句話:小說家能做的事情太少了。


不是只有什麼排版很難閱讀、方格子讀者調性不太習慣接觸小說的問題,只提這兩個點根本沒有切中核心;更主要的是小說家可以在方格子做的事太有限了。


我先來說推薦。

一篇「單篇說完一件事情」的文章跟一篇「長篇連載其中一個章節」的文章,兩者在推薦在效果是不同的。前者在方格子很容易引起讀者回饋,這是當然的事,可以在一篇格局內把事情好好說完的文章,通常是主題明確、段落邏輯有其意義、有可以理解的資訊並引起讀者思考或共鳴;這樣的文章要得到回饋是輕而易舉。

然而長篇連載就不行了。它被推薦給陌生讀者的內容,說直白點就是不完整的。它只是一大段故事中其中一個拼圖,只知其形不知其貌,更遑論要僅憑一篇被推薦的連載內容就要勾起讀者興趣。此外,根據我的個人經驗,長篇連載的部分內容就算被推薦、有大量瀏覽量,這些數字通常也只是「過客」,他們都是「點一下就跳出去」的路人,完全不用妄想他們能成為讀者。而這就讓「長篇連載的小說被推薦」這檔事變得非常尷尬。

然後更現實的是,就算你乖乖掛行動呼籲、也在文內好好推薦自己的作品,不會點的就是不會點,因為他們不像在讀「單篇說完一件事情」的文章,至少會好好看完再看到你的行動呼籲;而是開頭看沒幾行就直接往下滑然後上一頁,真的是來當路人的。

不過,如果你寫的是「單篇結束的短篇小說」,那麼推薦的效果就很好,原因如前者。


功能問題。

這點我提醒好多次了,方格子是一次服務好幾種不同文字領域的寫作者和讀者們,所以它的功能不可能完全偏重小說創作者,也因此你會覺得方格子用起來很雞肋,或是有種方向感覺很對可是又有點搔不到癢處,是理所當然的事。於是你就會發現,很多功能其實都很好用,可是套在小說上面硬生生就是「怪怪的」。比如方格子沙龍:概念上可以做成書櫃,對。也可以分類,對──但問題是,實際做了、看起來卻不怎麼方便、直覺。


平台活動。

其實我剛加入方格子的時候,平台還有不少好玩的策展活動可以參加,而且三不五時就有小說創作者也可以參與的活動;但後來隨著生態改變,這類活動也越來越少了。到今天改成沙龍,連偶爾想玩一下的小說活動都沒有。我自己覺得最煩悶的大概是web3爆紅那一年,每天看discord都是web3的東西,看久了覺得很無聊後來就乾脆不看了;後來跟小說有關的東西也是少了很多。然而這裡也有很現實的地方,那就是你我都知道方格子的小說讀者很少,所以就算有活動也是我們少數小說創作者在自嗨。


環境。

這點大家已經知道了。前面有講,方格子的讀者群貌多樣到反而很少有小說愛好者。不過還有一點是,方格子的分類亂到大家就算真心想要找一篇原創小說來讀,也會被一堆「根本不是小說的東西」干擾,不信你去創作分類看就知道了。現在雖然多了小說分類,不過因為方格子的分類方式非常地「自由心證」,所以類似的問題還是存在(何況官方有公開說,就連「小說評論」、「小說推薦」這類應該待在書評的內容也歡迎掛在小說分類,理所當然稀釋了真正的「小說創作」)。


整體來說大致是這樣。


你問我有沒有解法喔,真是問對了。

今年方格子打算推出手機板,之前台北翁先生自己也出來說會做專門提供給小說的app,而且先前也有共識認為app應該以偏重閱讀為主;我認為屆時如果app順利推出,「優先解決閱讀便利性」會是很重要的一點。畢竟會用現行的文章閱讀方式來讀小說連載,喔,已經不只一個人跟我抱怨這樣很難讀了,所以到時候app能不能改善這點、並且能友善小說創作,會是很重要的關鍵。

閱讀便利性先解決,上面這堆問題都好說了。因為坦白講,方格子是商業平台,啊小說就不賺啊丟一堆資源推有甚麼用?何況你也知道這個地方的讀者就不完全是小說愛好者,那推小說的利潤怎麼來?所以到目前為止,雖然方格子都只下資源在別的文字領域,讓很多人覺得懊惱煩躁,但這就是市場考量(不要急著生氣,我已經替你們悶很久了)


如果閱讀問題可以解決,小說讀者比例提高、市場規模開始成長,那到時候他們或許才會願意投入比較多資源做小說。


說真的我老是講不要來跟我吵方格子不適合寫小說,就是因為我切身體會比很多人還多。你自己去看外面那圈抱怨的人有哪個說得比我詳細;那種處處被上限卡住的感覺,有人只體驗兩、三年,我體驗七年,不跟你開玩笑。

霧隱財那 🥷-avatar-img
霧隱財那 🥷和其他 35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我終於暫時把楓之谷關掉了,因為很想寫點什麼,就趁著這個興致跟大家繼續聊在方格子經營小說的問題。


簡單一句話:小說家能做的事情太少了。


不是只有什麼排版很難閱讀、方格子讀者調性不太習慣接觸小說的問題,只提這兩個點根本沒有切中核心;更主要的是小說家可以在方格子做的事太有限了。


我先來說推薦。

一篇「單篇說完一件事情」的文章跟一篇「長篇連載其中一個章節」的文章,兩者在推薦在效果是不同的。前者在方格子很容易引起讀者回饋,這是當然的事,可以在一篇格局內把事情好好說完的文章,通常是主題明確、段落邏輯有其意義、有可以理解的資訊並引起讀者思考或共鳴;這樣的文章要得到回饋是輕而易舉。

然而長篇連載就不行了。它被推薦給陌生讀者的內容,說直白點就是不完整的。它只是一大段故事中其中一個拼圖,只知其形不知其貌,更遑論要僅憑一篇被推薦的連載內容就要勾起讀者興趣。此外,根據我的個人經驗,長篇連載的部分內容就算被推薦、有大量瀏覽量,這些數字通常也只是「過客」,他們都是「點一下就跳出去」的路人,完全不用妄想他們能成為讀者。而這就讓「長篇連載的小說被推薦」這檔事變得非常尷尬。

然後更現實的是,就算你乖乖掛行動呼籲、也在文內好好推薦自己的作品,不會點的就是不會點,因為他們不像在讀「單篇說完一件事情」的文章,至少會好好看完再看到你的行動呼籲;而是開頭看沒幾行就直接往下滑然後上一頁,真的是來當路人的。

不過,如果你寫的是「單篇結束的短篇小說」,那麼推薦的效果就很好,原因如前者。


功能問題。

這點我提醒好多次了,方格子是一次服務好幾種不同文字領域的寫作者和讀者們,所以它的功能不可能完全偏重小說創作者,也因此你會覺得方格子用起來很雞肋,或是有種方向感覺很對可是又有點搔不到癢處,是理所當然的事。於是你就會發現,很多功能其實都很好用,可是套在小說上面硬生生就是「怪怪的」。比如方格子沙龍:概念上可以做成書櫃,對。也可以分類,對──但問題是,實際做了、看起來卻不怎麼方便、直覺。


平台活動。

其實我剛加入方格子的時候,平台還有不少好玩的策展活動可以參加,而且三不五時就有小說創作者也可以參與的活動;但後來隨著生態改變,這類活動也越來越少了。到今天改成沙龍,連偶爾想玩一下的小說活動都沒有。我自己覺得最煩悶的大概是web3爆紅那一年,每天看discord都是web3的東西,看久了覺得很無聊後來就乾脆不看了;後來跟小說有關的東西也是少了很多。然而這裡也有很現實的地方,那就是你我都知道方格子的小說讀者很少,所以就算有活動也是我們少數小說創作者在自嗨。


環境。

這點大家已經知道了。前面有講,方格子的讀者群貌多樣到反而很少有小說愛好者。不過還有一點是,方格子的分類亂到大家就算真心想要找一篇原創小說來讀,也會被一堆「根本不是小說的東西」干擾,不信你去創作分類看就知道了。現在雖然多了小說分類,不過因為方格子的分類方式非常地「自由心證」,所以類似的問題還是存在(何況官方有公開說,就連「小說評論」、「小說推薦」這類應該待在書評的內容也歡迎掛在小說分類,理所當然稀釋了真正的「小說創作」)。


整體來說大致是這樣。


你問我有沒有解法喔,真是問對了。

今年方格子打算推出手機板,之前台北翁先生自己也出來說會做專門提供給小說的app,而且先前也有共識認為app應該以偏重閱讀為主;我認為屆時如果app順利推出,「優先解決閱讀便利性」會是很重要的一點。畢竟會用現行的文章閱讀方式來讀小說連載,喔,已經不只一個人跟我抱怨這樣很難讀了,所以到時候app能不能改善這點、並且能友善小說創作,會是很重要的關鍵。

閱讀便利性先解決,上面這堆問題都好說了。因為坦白講,方格子是商業平台,啊小說就不賺啊丟一堆資源推有甚麼用?何況你也知道這個地方的讀者就不完全是小說愛好者,那推小說的利潤怎麼來?所以到目前為止,雖然方格子都只下資源在別的文字領域,讓很多人覺得懊惱煩躁,但這就是市場考量(不要急著生氣,我已經替你們悶很久了)


如果閱讀問題可以解決,小說讀者比例提高、市場規模開始成長,那到時候他們或許才會願意投入比較多資源做小說。


說真的我老是講不要來跟我吵方格子不適合寫小說,就是因為我切身體會比很多人還多。你自己去看外面那圈抱怨的人有哪個說得比我詳細;那種處處被上限卡住的感覺,有人只體驗兩、三年,我體驗七年,不跟你開玩笑。

霧隱財那 🥷-avatar-img
霧隱財那 🥷和其他 35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