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先前有人講過,我們這一代人(我1993年的,就差不多跟我接近的年紀就對了)什麼都經歷過了:SARS、武漢肺炎、2007好像還有個金融海嘯、馬英九執政的22K(那陣子其實有很多跟現在差不多危險的東西可以講);然後我覺得2016、2020的總統大選也是牽動國際、國內政治的重大事件。
我永遠記得很清楚,一直到2016年以前,國際從來沒有半個國家願意說出「臺灣」。小時候不理解政治,長大後的現在才明白,那是因為以前連臺灣自己的政局都不明確,臺灣在陳水扁當完總統八年又回到國民黨手裡,馬英九削弱臺灣國防,經濟方面開放中國大舉入侵臺灣,外交更是維持著與中國曖昧的關係、反而讓世界看不明白「臺灣到底是中國,還是臺灣人的臺灣」。
我永遠記得很清楚,很久以前有支影片是一群音樂工作者到國外演出,搭電梯時被問及「你們是中國人嗎」,他們連忙否認並稱自己是臺灣人──這在2016年以前是非常普遍的事。任何走到國外的臺灣人,永遠會被當作中國人;就算談起臺灣,也會被問「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馬英九執政八年,最顯著的影響還有觀光業。當年到處都是中國一條龍式旅遊,也就是低價旅遊團。這種一條龍走法,就是把中國團客拉到臺灣後,住都是住低價飯店、買都是買跟旅行社有「合作」的特定商店,然後跑一些地方景點,跑完再拉回去買買買;當時新聞都報說中國錢有多好賺、經濟一片欣欣向榮,可實際的情況是,中國一條龍拉低了臺灣的旅遊品質。旅館飯店業發現靠一條龍可以賺快錢後,也就懶得提升飯店品質;很多商家發現只要東西擺出來隨便賣,中國人都隨便買,結果就是你去這些觀光景點到處都是看到「一模一樣的商品」。
但更可怕的是,後來有人陸續發現,這些一條龍跑過的旅館、商店,居然都是有中資、港資背景的。像是花蓮曾經有一間「地方特產」商店,就被挖出來是中國人開的;這等於說中國團客來了,賺到錢的還是中國人。而由於我曾是做環境議題的,我也曾關注到以前日月潭向山,曾有一間新開業的飯店也是中資背景。
早在2014的318學運以前,中資其實早就大舉入侵了。要是當時服貿一通過,實在很難想像會有多少產業被徹底侵蝕。如今跟中國簽屬一帶一路的那些國家現在有甚麼下場,都值得「借鑑」。
現在回想,馬英九第二任當選時,新聞報導一群企業老闆在飯店舉杯歡慶的畫面,實在毛骨悚然。
這幾天迅速成為話題的「百工百業挺罷免」,讓人意外的是「很多過去認知是國民黨支持者族群」的人,居然紛紛表態挺罷免。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大家,即便過去有多少牽動國家發展未來的重大選舉,都不曾有過這種現象。真相是騙不了人的。所有人都知道,一旦繼續讓國民黨、民眾黨藉著國會之手搗毀臺灣,影響的不單單只有政治,也對社會、經濟乃至於國際外交關係的穩定性都會產生無法預期的動搖;而這一切都緊扣著民生。縱使你是個過去數十年來不關心政治的人,也會注意到自己的權利正在喪失。
也許,正是因為警訊已經深入人民日常了,所以才會引起如此廣泛的迴響。
大罷免是很不可思議的公民行動。雖然某些媒體很愛講是民進黨煽動的,可實際上民進黨根本沒動員(甚至他們內部有些人是不支持大罷免的),總共35個選區,35個罷免團體,全都是公民的自發行為。
如果對民主的認識僅限於「選舉」,或許很難認同罷免也是民主的一部份,不會認同所謂的公民自主、公民行動,也就很難相信這世界上居然會有人同時自動自發發起罷免行動。然而我可以很確信的是,這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早在去年總統大選結束後,國民黨、民眾黨在國會過半,幾乎就已經預期到未來他們會幹出甚麼好事;而這點在去年五月的國會擴權法案就驗證了,也有很多很多人是在那時候覺醒。接著,財劃法的粗糙修法、明顯針對罷免行動的選罷法修法,還有毫無道理的總預算刪除與凍結……這些問題,慢慢在人們心中從疑慮轉為困惑,困惑又提升為危機。之後在大罷免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連署行動時,它們被持續討論、討論到危機意識越來越深入,深入到所有人總算發現「要是再放任藍白亂搞下去,對臺灣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大罷免是臺灣民主歷史上十分罕見的行動。它喚醒了遠比預想數量還要多、光譜還要廣的臺灣人,而同時,它也很真實地反映出現今的臺灣正處在多麼急迫的局勢中。不論是臺灣國內還是世界各國,我相信有非常非常多的國家與人士都在關注這場罷免的結果,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最有真實感、真的會影響到臺灣人未來的選舉。
大罷免必須大成功。作為文化產業的一份子,不希望自己的未來被勒在中國威權審查之下。我是見證過艱苦的創作時代的寫作者,我深知在那個年代,中國看似繁榮的創作市場,其實也帶來了險惡的競爭環境與對創作者的壓榨、脅迫。我不希望身在臺灣的我們得經歷那種事。
我是南投人,所以我要到8/23才能投票。7/26能夠投票的各位,請一定要站出來投下「同意罷免」。
記得先前有人講過,我們這一代人(我1993年的,就差不多跟我接近的年紀就對了)什麼都經歷過了:SARS、武漢肺炎、2007好像還有個金融海嘯、馬英九執政的22K(那陣子其實有很多跟現在差不多危險的東西可以講);然後我覺得2016、2020的總統大選也是牽動國際、國內政治的重大事件。
我永遠記得很清楚,一直到2016年以前,國際從來沒有半個國家願意說出「臺灣」。小時候不理解政治,長大後的現在才明白,那是因為以前連臺灣自己的政局都不明確,臺灣在陳水扁當完總統八年又回到國民黨手裡,馬英九削弱臺灣國防,經濟方面開放中國大舉入侵臺灣,外交更是維持著與中國曖昧的關係、反而讓世界看不明白「臺灣到底是中國,還是臺灣人的臺灣」。
我永遠記得很清楚,很久以前有支影片是一群音樂工作者到國外演出,搭電梯時被問及「你們是中國人嗎」,他們連忙否認並稱自己是臺灣人──這在2016年以前是非常普遍的事。任何走到國外的臺灣人,永遠會被當作中國人;就算談起臺灣,也會被問「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馬英九執政八年,最顯著的影響還有觀光業。當年到處都是中國一條龍式旅遊,也就是低價旅遊團。這種一條龍走法,就是把中國團客拉到臺灣後,住都是住低價飯店、買都是買跟旅行社有「合作」的特定商店,然後跑一些地方景點,跑完再拉回去買買買;當時新聞都報說中國錢有多好賺、經濟一片欣欣向榮,可實際的情況是,中國一條龍拉低了臺灣的旅遊品質。旅館飯店業發現靠一條龍可以賺快錢後,也就懶得提升飯店品質;很多商家發現只要東西擺出來隨便賣,中國人都隨便買,結果就是你去這些觀光景點到處都是看到「一模一樣的商品」。
但更可怕的是,後來有人陸續發現,這些一條龍跑過的旅館、商店,居然都是有中資、港資背景的。像是花蓮曾經有一間「地方特產」商店,就被挖出來是中國人開的;這等於說中國團客來了,賺到錢的還是中國人。而由於我曾是做環境議題的,我也曾關注到以前日月潭向山,曾有一間新開業的飯店也是中資背景。
早在2014的318學運以前,中資其實早就大舉入侵了。要是當時服貿一通過,實在很難想像會有多少產業被徹底侵蝕。如今跟中國簽屬一帶一路的那些國家現在有甚麼下場,都值得「借鑑」。
現在回想,馬英九第二任當選時,新聞報導一群企業老闆在飯店舉杯歡慶的畫面,實在毛骨悚然。
這幾天迅速成為話題的「百工百業挺罷免」,讓人意外的是「很多過去認知是國民黨支持者族群」的人,居然紛紛表態挺罷免。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大家,即便過去有多少牽動國家發展未來的重大選舉,都不曾有過這種現象。真相是騙不了人的。所有人都知道,一旦繼續讓國民黨、民眾黨藉著國會之手搗毀臺灣,影響的不單單只有政治,也對社會、經濟乃至於國際外交關係的穩定性都會產生無法預期的動搖;而這一切都緊扣著民生。縱使你是個過去數十年來不關心政治的人,也會注意到自己的權利正在喪失。
也許,正是因為警訊已經深入人民日常了,所以才會引起如此廣泛的迴響。
大罷免是很不可思議的公民行動。雖然某些媒體很愛講是民進黨煽動的,可實際上民進黨根本沒動員(甚至他們內部有些人是不支持大罷免的),總共35個選區,35個罷免團體,全都是公民的自發行為。
如果對民主的認識僅限於「選舉」,或許很難認同罷免也是民主的一部份,不會認同所謂的公民自主、公民行動,也就很難相信這世界上居然會有人同時自動自發發起罷免行動。然而我可以很確信的是,這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早在去年總統大選結束後,國民黨、民眾黨在國會過半,幾乎就已經預期到未來他們會幹出甚麼好事;而這點在去年五月的國會擴權法案就驗證了,也有很多很多人是在那時候覺醒。接著,財劃法的粗糙修法、明顯針對罷免行動的選罷法修法,還有毫無道理的總預算刪除與凍結……這些問題,慢慢在人們心中從疑慮轉為困惑,困惑又提升為危機。之後在大罷免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連署行動時,它們被持續討論、討論到危機意識越來越深入,深入到所有人總算發現「要是再放任藍白亂搞下去,對臺灣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大罷免是臺灣民主歷史上十分罕見的行動。它喚醒了遠比預想數量還要多、光譜還要廣的臺灣人,而同時,它也很真實地反映出現今的臺灣正處在多麼急迫的局勢中。不論是臺灣國內還是世界各國,我相信有非常非常多的國家與人士都在關注這場罷免的結果,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最有真實感、真的會影響到臺灣人未來的選舉。
大罷免必須大成功。作為文化產業的一份子,不希望自己的未來被勒在中國威權審查之下。我是見證過艱苦的創作時代的寫作者,我深知在那個年代,中國看似繁榮的創作市場,其實也帶來了險惡的競爭環境與對創作者的壓榨、脅迫。我不希望身在臺灣的我們得經歷那種事。
我是南投人,所以我要到8/23才能投票。7/26能夠投票的各位,請一定要站出來投下「同意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