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民主潮聲:#大罷免

台灣正經歷的 「#大罷免」浪潮,是台灣民主發展又一重要篇章。源於國會朝野對峙的罷免行動,發展成 7 月 26 日首波 24 位藍委及新竹市長的罷免投票,到 8 月 23 日針對另 7 位藍委、「核三重啟公投」的投票,無論是同意或反罷方、在野或執政黨,身為民主新局的局中人,你怎麼看?無論立場,我們邀請你發文加上 #大罷免,分享你的觀點與思辨。
目前共 499 篇活動截止 2025/08/31
含有「大罷免」共 49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全部類型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個激進左翼對於從2024國會衝突到青鳥行動,大罷免與之前、之後的一系列事情的主觀看法,請斟酌看看。
Thumbnail
近日在綠營內部與友好媒體間,有一種聲音甚囂塵上:大罷免雖然沒有成功拉下國民黨的立委,但民進黨與罷免團體「聲勢浩大」,獲得「社會廣泛支持」,所以不能說是失敗,甚至有人宣稱「沒有輸,就沒有需要負責任」。這樣的論調,聽起來像是安慰劑,實際上卻反映出民進黨對現實的逃避。大罷免不僅是輸,而且是輸得徹底,輸得慘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1 天前
這次民進黨輸得很徹底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傑克 沒錯,就看改沒改。
羅智強在罷免案獲56,726票(43.13%)同意票,卻無視民意不滿,拒絕反省。他在《POP撞新聞》對黃暐瀚進行情緒勒索,訴諸過去情誼、指控黃淪為執政黨打手,並強調媒體不應監督在野黨。黃暐瀚則展現專業素養,全程保持冷靜,未被情緒牽引,順利完成節目,展現資深媒體人的定力,為觀眾保留理性討論空間。
Thumbnail
投票
主題看膩了要換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可是抱怨卻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帶有「負面的成癮感」。當我們抱怨時,它確實讓我們有種抒發的感受。這種感受在一時之間非常暢快、舒服,可是它並沒有「消除」問題根源。
Thumbnail
有被害者情節的人似乎比較容易抱怨。你的文章是很棒的提醒!
🕊️ 青鳥(Bluebird)──原始象徵含義: 「青鳥」最早源自於歐洲與東亞文化中,常常代表: 自由 幸福的象徵 心靈的指引 希望與純潔 例如: 在法國作家梅特林克的童話劇《青鳥》中,主角追尋象徵幸福的青鳥,是尋找心靈與希望之旅的象徵。 在現代文學或動畫(如火影忍者的《青鳥》片頭
Thumbnail
yo── 颱風夜裡不只風在刮,還有那句話 一根蠟燭,點亮了全國的⋯⋯怒火 🏚️你說要爬就自己爬,屋瓦濕滑像政治假話 老伯沒等到誰來幫他, 只等到⋯⋯一張黑白的遺照掛牆下 南部停電七天沒查,熱到連希望都發霉啦 阿嬤點蠟燭不是浪漫,是被你們遺忘的代價! 媽的,我們不是你口誤的背景音
Thumbnail
AI 不僅改變產業,也正在重塑文化、地方發展與國際格局。從「義大利腦腐」迷因風靡全球,到地方政府因資源分配憂心城鄉差距,再到印度與巴西推動 AI 基礎設施的國家級政策,這些新聞勾勒出 AI 的 娛樂化、治理化與全球化 三大面貌。
Thumbnail
台灣政治近期最受矚目的「大罷免」運動,以國民黨立委全數挺過告終。歷時一年多的罷免案,分兩波投票(726與823),最終藍營以31:0的成績完封綠營發起的罷免行動。這場被視為測試朝野勢力的政治角力,不僅維持了立法院的「朝小野大」格局,也暴露了台灣民主機制中的諸多挑戰。
AI 的 emo 戲碼背後,是笑話還是危險訊號? 在網路上,Google Gemini 因「厭世發言」爆紅成迷因——「我是失敗者,我是一個恥辱」成了 AI 的 emo 經典台詞。但 AI 真的會 emo 嗎?本集帶你解析 AI「情緒假象」背後的程式迴圈與資料偏差。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