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iVsJames的美股投資分享
avatar-avatar
MimiVsJame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c

美股為什麼跌不下去?資金還在場內,盤點美股的流動性現況才能了解機構主力的想法與動向

對比1995年美聯儲「高位降息」後的12個月美股走勢,推測未來12個月美股的點位預估


降息預期+流動性寬鬆,美股得了「不跌病」?

從Q2六月開始,不少長線投資人就抱怨:美股怎麼這麼難跌?估值這麼貴還在創高,這合理嗎?想進場都找不到時機進場。現在這種現象甚至有了個說法:「美股得了不跌病」,跌一下馬上有人接,壓一下資金就補,搞得空頭連個像樣的反擊都打不出來。

我們不是死多頭唱多,我們是希望用資金層面也就是美股的流動性來解釋現在的現象,並且推測今年如果降息超過兩碼時,美股未來會怎麼走。文章有未來12個月點位的修正預估。


美股現在在走什麼大格局?

流動性「選擇性寬鬆」+降息預期成形,構成了支撐股市高檔不墜的那一隻「隱形」的手。 即使聯準會的QT(縮表)還在技術上持續、財政部還在不斷發債,但你如果打開銀行準備金與逆回購RRP的圖,會發現市場資金根本沒有緊縮,甚至在慢慢回灌。

再加上,現在市場已經預期年內會降息至少兩碼(9 月起),就是基本面變化不大,但「流動性寬鬆」這種情況下,至少現階段美股「很難跌」。

估值貴嗎?當然是,但資金/ 錢還繼續堆高。主力資金反而趁大家喊貴、喊高、喊泡沫的時候,悄悄把錢丟進大型成長股、AI龍頭、中小型高beta題材上。短期不是估值合理與否的問題,而是資金願不願意抽走或持續灌進美股市場的問題。


為什麼?因為後面有預期降息週期另一波的開啟。


本篇將從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四大核心架構切入,剖析當前水位與潛在「資金催化劑」的動能來源,並進一步討論: 為何2025年的「降息」情境,會讓市場走出類似1995年那種「軟著陸+降息」的劇本,以及我們會分析,2025下半年對長線投資人來說,到底現在是該持續樂觀進場、還是審慎等待更明確的催化劑?我們來算清楚這筆流動性帳,然後再來決定該加倉、還是該砍倉。


完整文章:

https://vocus.cc/article/689b91affd8978000155a66d

Edward Yang-avatar-img
Edward Yang和其他 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MimiVsJame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c

美股為什麼跌不下去?資金還在場內,盤點美股的流動性現況才能了解機構主力的想法與動向

對比1995年美聯儲「高位降息」後的12個月美股走勢,推測未來12個月美股的點位預估


降息預期+流動性寬鬆,美股得了「不跌病」?

從Q2六月開始,不少長線投資人就抱怨:美股怎麼這麼難跌?估值這麼貴還在創高,這合理嗎?想進場都找不到時機進場。現在這種現象甚至有了個說法:「美股得了不跌病」,跌一下馬上有人接,壓一下資金就補,搞得空頭連個像樣的反擊都打不出來。

我們不是死多頭唱多,我們是希望用資金層面也就是美股的流動性來解釋現在的現象,並且推測今年如果降息超過兩碼時,美股未來會怎麼走。文章有未來12個月點位的修正預估。


美股現在在走什麼大格局?

流動性「選擇性寬鬆」+降息預期成形,構成了支撐股市高檔不墜的那一隻「隱形」的手。 即使聯準會的QT(縮表)還在技術上持續、財政部還在不斷發債,但你如果打開銀行準備金與逆回購RRP的圖,會發現市場資金根本沒有緊縮,甚至在慢慢回灌。

再加上,現在市場已經預期年內會降息至少兩碼(9 月起),就是基本面變化不大,但「流動性寬鬆」這種情況下,至少現階段美股「很難跌」。

估值貴嗎?當然是,但資金/ 錢還繼續堆高。主力資金反而趁大家喊貴、喊高、喊泡沫的時候,悄悄把錢丟進大型成長股、AI龍頭、中小型高beta題材上。短期不是估值合理與否的問題,而是資金願不願意抽走或持續灌進美股市場的問題。


為什麼?因為後面有預期降息週期另一波的開啟。


本篇將從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四大核心架構切入,剖析當前水位與潛在「資金催化劑」的動能來源,並進一步討論: 為何2025年的「降息」情境,會讓市場走出類似1995年那種「軟著陸+降息」的劇本,以及我們會分析,2025下半年對長線投資人來說,到底現在是該持續樂觀進場、還是審慎等待更明確的催化劑?我們來算清楚這筆流動性帳,然後再來決定該加倉、還是該砍倉。


完整文章:

https://vocus.cc/article/689b91affd8978000155a66d

Edward Yang-avatar-img
Edward Yang和其他 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