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學習
avatar-avata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摘要:

這次活動的起點來自《自由的哲學》,因而認識史丹納,接觸人智學。原本閱讀難懂,但課程第一天就清楚介紹「三元四體」,並在活動中反覆體驗。這期正是 IPMT 的最後一期,主題是「社群」與「溝通」。

每天早晨的優律思美,讓我用身體而非腦袋去理解流動與開展,體會接受、流轉與回饋。透過歌德觀察,我更明白溝通不必依賴語言,眼神或微笑也能建立共感。文本研讀則讓我在《給青年醫師的課程》第四章中體會到,「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藝術課程成為一次深度自療。老師帶領我們回顧生命節點,讓我彷彿完成了《生命傳記》。在小班分享中,體會到療癒的第一步就是「發現」:當你意識到,它便開始發生。這讓我學會透過身體去感受,而不僅是腦袋的思考。

晚講的內容包含經濟發展史、宗教與政治,顯示社會如何交織,也讓我理解世界的整合。

生活中,室友帶來意外的收穫。他推薦裙子與舒服的睡衣,讓我重新接受穿裙子,甚至買下一件「財神色」的長裙。第二天穿著去爬山,獲得許多讚美,也感受到裙子帶來的身體整合。

Echo 回饋的方式,讓我放下焦慮,只需一句話留在當下。活動中的歌聲、小圈圈合唱,以及發證書的過程,更加強了群體的連結。

雖然課程緊湊,我仍在杉林溪找時間親近自然。最後一天走到未過度整理的步道,感受雜亂卻和諧的生長。夜裡看螢火蟲,在白線引導下幾乎不用手電筒,螢火蟲在黑夜中飛舞如銀河,成為最神奇的體驗。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摘要:

這次活動的起點來自《自由的哲學》,因而認識史丹納,接觸人智學。原本閱讀難懂,但課程第一天就清楚介紹「三元四體」,並在活動中反覆體驗。這期正是 IPMT 的最後一期,主題是「社群」與「溝通」。

每天早晨的優律思美,讓我用身體而非腦袋去理解流動與開展,體會接受、流轉與回饋。透過歌德觀察,我更明白溝通不必依賴語言,眼神或微笑也能建立共感。文本研讀則讓我在《給青年醫師的課程》第四章中體會到,「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藝術課程成為一次深度自療。老師帶領我們回顧生命節點,讓我彷彿完成了《生命傳記》。在小班分享中,體會到療癒的第一步就是「發現」:當你意識到,它便開始發生。這讓我學會透過身體去感受,而不僅是腦袋的思考。

晚講的內容包含經濟發展史、宗教與政治,顯示社會如何交織,也讓我理解世界的整合。

生活中,室友帶來意外的收穫。他推薦裙子與舒服的睡衣,讓我重新接受穿裙子,甚至買下一件「財神色」的長裙。第二天穿著去爬山,獲得許多讚美,也感受到裙子帶來的身體整合。

Echo 回饋的方式,讓我放下焦慮,只需一句話留在當下。活動中的歌聲、小圈圈合唱,以及發證書的過程,更加強了群體的連結。

雖然課程緊湊,我仍在杉林溪找時間親近自然。最後一天走到未過度整理的步道,感受雜亂卻和諧的生長。夜裡看螢火蟲,在白線引導下幾乎不用手電筒,螢火蟲在黑夜中飛舞如銀河,成為最神奇的體驗。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