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發佈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拜占庭在十一世紀時,開始雇用大批從法國北部輾轉而來的諾曼人軍團。這些人是法蘭克化的維京人後裔,當時以驍勇善戰著稱,但後來證明對拜占庭帝國而言是利弊參半的大麻煩。


這是因為,諾曼人儘管戰力超群,但在十一世紀效力於帝國的三大諾曼首領中,「每一個」都叛變:


[法蘭克人之子」艾勒維(Hervé Frangopoulos):1057年左右叛變。


羅伯.克利斯平(Robert Crispin):在1069年左右叛變。


貝勒爾的胡賽爾(Roussel de Bailleul):在1073年左右叛變。


諾曼人之所以特別容易自行其是,可能是因為他們實質上都是圍繞著某位「軍事冒險家」帶來的嫡系團體組成的。

換言之,這位冒險家有子弟兵,同時也有自己的政治野望,看準時機就會想據地稱王。


這跟另一批拜占庭北歐傭兵「瓦良吉衛隊」完全不同,瓦良吉衛隊的人主要就是來掙錢、名望,賺飽就回國的,並不特別對拜占庭有什麼領土野心。


諾曼叛變成為帝國崩潰的一大因素之一。在1073年貝勒爾的胡賽爾叛變時,大量的塞爾柱突厥人已經開始在深入小亞細亞割據一方,帝國卻不得不分散大批資源對付胡賽爾。


等到胡賽爾被打敗時,小亞細亞的領土也已經幾乎全部輸給突厥人了。


&


圖片:後人對1066年諾曼騎兵的想像插畫

圖片來源:

The Vinkhuijzen collection of military uniforms

資料來源:

Anthony Kaldellis, "Streams of Gold, Rivers of BLood: The Rise and Fall of Byzantium, 955A.D. to the First Crusade."

Wai Lau-avatar-img
Wai Lau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發佈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拜占庭在十一世紀時,開始雇用大批從法國北部輾轉而來的諾曼人軍團。這些人是法蘭克化的維京人後裔,當時以驍勇善戰著稱,但後來證明對拜占庭帝國而言是利弊參半的大麻煩。


這是因為,諾曼人儘管戰力超群,但在十一世紀效力於帝國的三大諾曼首領中,「每一個」都叛變:


[法蘭克人之子」艾勒維(Hervé Frangopoulos):1057年左右叛變。


羅伯.克利斯平(Robert Crispin):在1069年左右叛變。


貝勒爾的胡賽爾(Roussel de Bailleul):在1073年左右叛變。


諾曼人之所以特別容易自行其是,可能是因為他們實質上都是圍繞著某位「軍事冒險家」帶來的嫡系團體組成的。

換言之,這位冒險家有子弟兵,同時也有自己的政治野望,看準時機就會想據地稱王。


這跟另一批拜占庭北歐傭兵「瓦良吉衛隊」完全不同,瓦良吉衛隊的人主要就是來掙錢、名望,賺飽就回國的,並不特別對拜占庭有什麼領土野心。


諾曼叛變成為帝國崩潰的一大因素之一。在1073年貝勒爾的胡賽爾叛變時,大量的塞爾柱突厥人已經開始在深入小亞細亞割據一方,帝國卻不得不分散大批資源對付胡賽爾。


等到胡賽爾被打敗時,小亞細亞的領土也已經幾乎全部輸給突厥人了。


&


圖片:後人對1066年諾曼騎兵的想像插畫

圖片來源:

The Vinkhuijzen collection of military uniforms

資料來源:

Anthony Kaldellis, "Streams of Gold, Rivers of BLood: The Rise and Fall of Byzantium, 955A.D. to the First Crusade."

Wai Lau-avatar-img
Wai Lau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