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二班的回憶錄
卷一 兒時記趣
第四章 小三,1971-1972
之六、喂!模範生
每年的兒童節前夕,都要上演這齣揪心的大戲:模範生選拔。
小一的時候,似乎根本就沒選,老師直接就內定班長阿娟是模範生。那時大家都還沒有反抗的能力,老師這麼決定,大約也不會有人反對。
到了小二,老師說要民主一點,用提名投票表決的方式;名額只有一個,所以只能投一票。那時,大家其實還搞不清楚「模範」二字的意義,老師也沒多做解釋,只是大略提點了一下,說是你覺得誰最優秀,就投給他。
老師一提到「優秀」二字,我的心就開始砰砰跳。因為月考我才剛考了第一名,這「優秀」指的不就是我嗎?雖然老師說這話的時候並不是在看我,心中還是喜孜孜的小鹿亂撞。
想想不過是小二的年歲,哪裡懂得比較品行操守、處事能力什麼的;選班級幹部也好,選模範生也好,反正就是選成績好的,選老師的最愛,要不就是選人緣好的,再沒有其他選項。而後者又跟前二選項盤根錯節,關係密切。
果不其然,那次的選舉是兩強相爭,「成績派」對決「老師最愛派」,我和班長阿娟居然同燈同分,票數相同;於是大家看著老師等候裁決。
我原本以為會重新投票,沒想到,老師輕描淡寫地說,班長為大家服務較多,所以,老師投了一票給阿娟。
只記得當時的我,耳根臊熱,心跳加速,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大約就是那個時候,我發現老師具有崇高的權威,注定了日後也走上為人師表的不歸路。
小三下學期,緊張刺激、揪人心肝的模範生選拔大會又準時登場。這一回,「成績派」情勢一片大好,因為三年級的級任老師似乎沒表現出有特別鍾愛的學生。於是形成「成績派」群雄並起大亂鬥的局面,既檢驗學習成果,也驗收人際關係。
小三上學期時,我的成績還算可觀,再加上下學期一開學就利用奶粉罐的鋁箔創意得到寒假作業獎(詳見第六章之一),讓人印象深刻,所以起手的氣勢都讓我自己覺得希望無窮。結果票數開出來,居然又跟另外一位同學同燈同分,並列榜首。二年級時的夢魘猶在,我又開始耳根臊熱,心跳加速。
再一次,全班看著老師等候裁決。老師還沒開口,我心裡已經開始嘀咕:「不會吧?還來!莫非又要歷史重演?」
結果卻是出人意外,老師笑嘻嘻地宣布答案:別緊張,今年每班要選兩名模範生。
嘿,怎麼不早說?為什麼不早說?讓一票虛榮的小屁孩緊張半天。
接著,老師又宣布,當選的小屁孩,不是,是當選的模範生要先去拍大頭照,然後要去參加市政府的表揚大會。
這兩件事都挺麻煩。
先說拍照。那是尚未脫離物力維艱的年代,除了吃穿以外的花費,盡屬奢侈。小學剛入學的時候,因應學籍資料及換發軍人眷屬補給證的需求,已經拍過一次穿著白色制服的大頭照,老爹說要拿那張去充數,我連忙解釋:「照片要貼公佈欄,那張太幼稚了,一看就不像我啦!」
當時我人微言輕,老爹原本不太想理我;所幸,讀六年級的老哥也當選了模範生,只好勉為其難,帶著我們去重拍。
接著是市政府的表揚大會。兒童節當天,市府借用了市營的國民大戲院(日據時期的「有樂館」,全台首座具有冷氣設備的歐化劇場,現為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舉行全市模範兒童頒獎典禮。典禮訂於上午十點開始,而我們九點不到就已自家中步行抵達。
對於從未見過大場面的我,心中充滿了自以為是的幻想:想著要站在舞台上,在全市模範兒童面前,從市長手中接過獎牌還是獎狀獎品什麼的,然後全場熱烈鼓掌…心中可美的咧!
結果進場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市長致詞完,象徵性的頒了幾份獎品,就先行開溜了。接下來像是不值錢的模範生,成批被叫上台領獎。而台下呢?等待的「模範」生們,或站或坐或走動,亂成一團。我們一直等到快一點才輪到上台去鞠躬,然後每個人領了一個磁鐵鉛筆盒、一盒鉛筆就完事了。沒有市長頒獎牌,也沒有全場鼓掌,連獎狀都是由學校自行頒發的。
放完春假回到學校,小平見到我開口第一句話居然是:「喂!模範生,你是哪裡不高興?」我有點莫名其妙,心想難道他知道表揚大會的混亂情況?回了一聲:「蛤?」原來他說的是公佈欄上張貼的照片。下課時,我偷偷跑到公佈欄看自己的照片:理著小平頭,穿著卡其制服,中規中矩,沒甚麼不對啊!再看看別人…
噢,原來全校的模範生照片裡,只有我一個人是板著臉,沒有一絲笑容。
五年二班的回憶錄
卷一 兒時記趣
第四章 小三,1971-1972
之六、喂!模範生
每年的兒童節前夕,都要上演這齣揪心的大戲:模範生選拔。
小一的時候,似乎根本就沒選,老師直接就內定班長阿娟是模範生。那時大家都還沒有反抗的能力,老師這麼決定,大約也不會有人反對。
到了小二,老師說要民主一點,用提名投票表決的方式;名額只有一個,所以只能投一票。那時,大家其實還搞不清楚「模範」二字的意義,老師也沒多做解釋,只是大略提點了一下,說是你覺得誰最優秀,就投給他。
老師一提到「優秀」二字,我的心就開始砰砰跳。因為月考我才剛考了第一名,這「優秀」指的不就是我嗎?雖然老師說這話的時候並不是在看我,心中還是喜孜孜的小鹿亂撞。
想想不過是小二的年歲,哪裡懂得比較品行操守、處事能力什麼的;選班級幹部也好,選模範生也好,反正就是選成績好的,選老師的最愛,要不就是選人緣好的,再沒有其他選項。而後者又跟前二選項盤根錯節,關係密切。
果不其然,那次的選舉是兩強相爭,「成績派」對決「老師最愛派」,我和班長阿娟居然同燈同分,票數相同;於是大家看著老師等候裁決。
我原本以為會重新投票,沒想到,老師輕描淡寫地說,班長為大家服務較多,所以,老師投了一票給阿娟。
只記得當時的我,耳根臊熱,心跳加速,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大約就是那個時候,我發現老師具有崇高的權威,注定了日後也走上為人師表的不歸路。
小三下學期,緊張刺激、揪人心肝的模範生選拔大會又準時登場。這一回,「成績派」情勢一片大好,因為三年級的級任老師似乎沒表現出有特別鍾愛的學生。於是形成「成績派」群雄並起大亂鬥的局面,既檢驗學習成果,也驗收人際關係。
小三上學期時,我的成績還算可觀,再加上下學期一開學就利用奶粉罐的鋁箔創意得到寒假作業獎(詳見第六章之一),讓人印象深刻,所以起手的氣勢都讓我自己覺得希望無窮。結果票數開出來,居然又跟另外一位同學同燈同分,並列榜首。二年級時的夢魘猶在,我又開始耳根臊熱,心跳加速。
再一次,全班看著老師等候裁決。老師還沒開口,我心裡已經開始嘀咕:「不會吧?還來!莫非又要歷史重演?」
結果卻是出人意外,老師笑嘻嘻地宣布答案:別緊張,今年每班要選兩名模範生。
嘿,怎麼不早說?為什麼不早說?讓一票虛榮的小屁孩緊張半天。
接著,老師又宣布,當選的小屁孩,不是,是當選的模範生要先去拍大頭照,然後要去參加市政府的表揚大會。
這兩件事都挺麻煩。
先說拍照。那是尚未脫離物力維艱的年代,除了吃穿以外的花費,盡屬奢侈。小學剛入學的時候,因應學籍資料及換發軍人眷屬補給證的需求,已經拍過一次穿著白色制服的大頭照,老爹說要拿那張去充數,我連忙解釋:「照片要貼公佈欄,那張太幼稚了,一看就不像我啦!」
當時我人微言輕,老爹原本不太想理我;所幸,讀六年級的老哥也當選了模範生,只好勉為其難,帶著我們去重拍。
接著是市政府的表揚大會。兒童節當天,市府借用了市營的國民大戲院(日據時期的「有樂館」,全台首座具有冷氣設備的歐化劇場,現為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舉行全市模範兒童頒獎典禮。典禮訂於上午十點開始,而我們九點不到就已自家中步行抵達。
對於從未見過大場面的我,心中充滿了自以為是的幻想:想著要站在舞台上,在全市模範兒童面前,從市長手中接過獎牌還是獎狀獎品什麼的,然後全場熱烈鼓掌…心中可美的咧!
結果進場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市長致詞完,象徵性的頒了幾份獎品,就先行開溜了。接下來像是不值錢的模範生,成批被叫上台領獎。而台下呢?等待的「模範」生們,或站或坐或走動,亂成一團。我們一直等到快一點才輪到上台去鞠躬,然後每個人領了一個磁鐵鉛筆盒、一盒鉛筆就完事了。沒有市長頒獎牌,也沒有全場鼓掌,連獎狀都是由學校自行頒發的。
放完春假回到學校,小平見到我開口第一句話居然是:「喂!模範生,你是哪裡不高興?」我有點莫名其妙,心想難道他知道表揚大會的混亂情況?回了一聲:「蛤?」原來他說的是公佈欄上張貼的照片。下課時,我偷偷跑到公佈欄看自己的照片:理著小平頭,穿著卡其制服,中規中矩,沒甚麼不對啊!再看看別人…
噢,原來全校的模範生照片裡,只有我一個人是板著臉,沒有一絲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