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Freddy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src

小女 A 進入幼稚園就讀也滿一個月了,這過程其實有許多變化比我們想像中要快許多,最明顯的還是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如廁這點,前兩周還有尿褲子的情況,上一周開始突然能「全身而退」回家,讓我和我老婆到現在都還是感到十分驚喜。


上一周提到「信任與放手」的課題(https://vocus.cc/post/68d36989fd897800018125a7),我們仍然持續在做這個功課,想辦法以「陪伴」而非過度介入的方式教導 A 自立,但老實說這還是有點難拿捏,有時候不想顯得爸媽一副袖手旁觀的情況,但如果又出聲給予指引,又會陷入過度干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窘境,這讓「信任與放手」這個功課變得有點難做。


不過這幾天帶 A 去上學的時候,我們和幼稚園班導師的一小段對話,無意間解開了我們在學習信任與放手時的上述瓶頸。同樣是在教室前的紅長椅,我們「發出指令給」A 開始換室內鞋準備進教室,但是 A 可能因為旁邊的同學在哭哭而分心了吧? 一時忘記把室外鞋放進鞋櫃交換,這時我們又不自覺地用在家裡習慣的模式,直接提醒說「嘿你的室外鞋忘記了」


但這時候班導師給我們一個建議:下一次不要直接給予這麼「明確且封閉式」的提醒,而是試著用「模糊且開放式的」語句出聲提醒 A,讓孩子自己觀察周遭環境,例如使用「嘿,我們是不是忘記了什麼東西?」或是「咦,怎麼鞋櫃空空的呢?」這種疑問句來啟動觀察流程,最後引導孩子自行觀察。


透過這樣的互動方式,長期之下小朋友比較不會陷入那種「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如果沒有大人指引就不會自己完成任務的情況,也比較能建立起自理能力與掌握能力後產生的自信心。


我還是覺得這個時間點送小孩開始上幼稚園是個滿不錯的決定,有些家長 (包括我們在內) 可能事前會覺得送去上學是一種「解放」,但實際上真的開始送小朋友上學後,假如你是經常在思考何謂合宜教育方式的人,個人覺得反而有更多爸媽應該學習做功課的地方。

nobby Shen-avatar-img
nobby Shen和其他 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Freddy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src

小女 A 進入幼稚園就讀也滿一個月了,這過程其實有許多變化比我們想像中要快許多,最明顯的還是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如廁這點,前兩周還有尿褲子的情況,上一周開始突然能「全身而退」回家,讓我和我老婆到現在都還是感到十分驚喜。


上一周提到「信任與放手」的課題(https://vocus.cc/post/68d36989fd897800018125a7),我們仍然持續在做這個功課,想辦法以「陪伴」而非過度介入的方式教導 A 自立,但老實說這還是有點難拿捏,有時候不想顯得爸媽一副袖手旁觀的情況,但如果又出聲給予指引,又會陷入過度干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窘境,這讓「信任與放手」這個功課變得有點難做。


不過這幾天帶 A 去上學的時候,我們和幼稚園班導師的一小段對話,無意間解開了我們在學習信任與放手時的上述瓶頸。同樣是在教室前的紅長椅,我們「發出指令給」A 開始換室內鞋準備進教室,但是 A 可能因為旁邊的同學在哭哭而分心了吧? 一時忘記把室外鞋放進鞋櫃交換,這時我們又不自覺地用在家裡習慣的模式,直接提醒說「嘿你的室外鞋忘記了」


但這時候班導師給我們一個建議:下一次不要直接給予這麼「明確且封閉式」的提醒,而是試著用「模糊且開放式的」語句出聲提醒 A,讓孩子自己觀察周遭環境,例如使用「嘿,我們是不是忘記了什麼東西?」或是「咦,怎麼鞋櫃空空的呢?」這種疑問句來啟動觀察流程,最後引導孩子自行觀察。


透過這樣的互動方式,長期之下小朋友比較不會陷入那種「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如果沒有大人指引就不會自己完成任務的情況,也比較能建立起自理能力與掌握能力後產生的自信心。


我還是覺得這個時間點送小孩開始上幼稚園是個滿不錯的決定,有些家長 (包括我們在內) 可能事前會覺得送去上學是一種「解放」,但實際上真的開始送小朋友上學後,假如你是經常在思考何謂合宜教育方式的人,個人覺得反而有更多爸媽應該學習做功課的地方。

nobby Shen-avatar-img
nobby Shen和其他 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