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夕,Katherin約我拿月餅.
"我們這家麥當勞,是早上7點開門、晚上11點打烊的店,我都叫它「7-11店」。店裡一位經理+三位副主管輪班,我觀察他們看起來根本沒有什麼「假日」的概念,可能服務業的特質。一睜開眼就出現在店裡,幾乎都是待滿9到10個小時才下班。他們很多人還住馬來西亞,要騎摩托車跨國上下班,光是這點我就佩服。"
這是真的,想到關口很多人進出關,我就頭皮發麻.
"今天M主管突然說:「來,我教你做漢堡。」我想說:「啊,這麼突然?」
她沒開玩笑,說:「先從麥香雞跟麥香魚開始學。」
說真的,聽到「麥香雞」那一刻我心裡有點小雀躍。因為我大學時期超愛吃麥香雞,沒想過哪天會自己做一個出來。
麥香雞和麥香魚:我最熟的,現在要做給別人吃
M主管一邊示範一邊講:「麥香雞的麵包上面有芝麻,要先進烤爐加熱一下。然後擠一圈醬——像美乃滋那種,再鋪上生菜,最後放一片炸好的Mc Chicken肉片,蓋上蓋子就完成啦!」
我心裡那個畫面超鮮明。這不就是我吃過無數次的味道嗎?現在換我做,竟然還有點興奮。
接著是麥香魚,這個我比較沒那麼常點。不過製作方式不一樣我就記得特別快——麵包表面是光滑的,不是有芝麻的那種。不是烤,是「蒸」,用蒸麵包的機器。加的醬也不同,然後只放半片cheese、一塊魚排。如果是雙層麥香魚,就放兩塊魚排,一整片cheese。
M主管做完就去忙別的,另一位同事接著教我怎麼做牛肉堡。
牛肉堡、煎台、還有一堆我平常完全沒接觸的器具.牛肉堡的麵包也是光滑的那種,也是用烤爐先烘一下。然後加番茄醬、芥末醬,兩片酸黃瓜,洋蔥和起司片。如果是雙層,就兩片牛肉、兩片起司。步驟很像組樂高,有順序、有規定。
然後F主管來了,他一來就直接說:「來,我教你cook。」所謂cook,就是要站煎台了,開始煎牛肉、雞肉、新品項的雞排和煎蛋。牛肉有分1/4和1/10的,一次最多放六片。每塊肉在煎的時候,還要在對的時間撒上胡椒和洋蔥末。煎完還要用特別的鉗子疊成三片放在保溫台上。
然後最難的是——煎台超燙,沒開玩笑。要清台面也不能隨便擦,是用兩種專門的工具負責。有點像在做理化實驗的感覺,很講程序。
炸籃、顏色袋子、一堆暗號我慢慢背下來
做久了之後才知道,後廚有很多「顏色記憶法」。例如:
1麥克雞塊是藍色冷凍袋,分成4塊或6塊裝,放進三格炸籃炸。
2麥香魚的魚排在白色盒子裡,一次可以炸8片,要用比較扁的炸籃。
3麥香雞的雞肉在紫色袋子裡,炸籃是一般的就可以。
Mc Wings是小雞翅雞腿,Mc Crispy是大塊的,叫CMC。
包裝紙上如果有三條線,代表要加蘑菇醬,這也是我一開始不懂的小密碼。
有一次我看到做漢堡的同事手上有好多燙傷疤痕,後來才知道煎台真的容易燙到,特別是忙的時候手一急,根本閃不掉。我突然想,自己在家連廚房都不太進,現在工作卻天天跟高溫和油煙打交道,心裡竟然默默升起「要不要離職啊……」的念頭。
但這裡的學習,真的很扎實!雖然很累,程序卻學得很扎實,特別是這裡的一切都有「標準化」SOP。從最基本的打掃桌椅,到飲料站、炸薯條、炸蘋果派、到漢堡的製作,每一個步驟都有明確規範和對應的器具。
像是:
1飲料站要學會做Milo、綠茶、紅茶、咖啡、冰淇淋。
2薯條要定時炸、撒鹽、寫食用時間,超時就得丟掉。
3漢堡站則要跟煎炸流程同步,不能拖延也不能亂組。
訂單一來時,大家就像一台運轉順暢的機器,各司其職。忙完一波之後,看著一份份熱騰騰的餐點整齊放進托盤裡,那一刻其實滿開心的。你知道你參與了一個團隊,做出一份完整、有品質的東西。那個成就感,真的跟薪水無關。
有時候看到主管們連假日都在店裡,手一邊操作機器,一邊還要盯整間店運作。他們可能沒有很輕鬆的表情,但從來沒人在客人面前擺臭臉。這種穩定和抗壓能力,是以前在學校學不到的。
而且,他們其實不只是教你怎麼做漢堡,而是教你怎麼在一份普通的工作裡「做到最好」。
像是M主管說:「你知道我們做的不是餐點,是一份體驗。」
那時我才真的懂——原來一個漢堡的背後,是團隊、溝通、流程、時間、品質……很多很多的東西疊起來。
麥當勞餐點裡的溫度,其實是每個組員努力留下的痕跡" Katherin悠悠的說.
中秋節前夕,Katherin約我拿月餅.
"我們這家麥當勞,是早上7點開門、晚上11點打烊的店,我都叫它「7-11店」。店裡一位經理+三位副主管輪班,我觀察他們看起來根本沒有什麼「假日」的概念,可能服務業的特質。一睜開眼就出現在店裡,幾乎都是待滿9到10個小時才下班。他們很多人還住馬來西亞,要騎摩托車跨國上下班,光是這點我就佩服。"
這是真的,想到關口很多人進出關,我就頭皮發麻.
"今天M主管突然說:「來,我教你做漢堡。」我想說:「啊,這麼突然?」
她沒開玩笑,說:「先從麥香雞跟麥香魚開始學。」
說真的,聽到「麥香雞」那一刻我心裡有點小雀躍。因為我大學時期超愛吃麥香雞,沒想過哪天會自己做一個出來。
麥香雞和麥香魚:我最熟的,現在要做給別人吃
M主管一邊示範一邊講:「麥香雞的麵包上面有芝麻,要先進烤爐加熱一下。然後擠一圈醬——像美乃滋那種,再鋪上生菜,最後放一片炸好的Mc Chicken肉片,蓋上蓋子就完成啦!」
我心裡那個畫面超鮮明。這不就是我吃過無數次的味道嗎?現在換我做,竟然還有點興奮。
接著是麥香魚,這個我比較沒那麼常點。不過製作方式不一樣我就記得特別快——麵包表面是光滑的,不是有芝麻的那種。不是烤,是「蒸」,用蒸麵包的機器。加的醬也不同,然後只放半片cheese、一塊魚排。如果是雙層麥香魚,就放兩塊魚排,一整片cheese。
M主管做完就去忙別的,另一位同事接著教我怎麼做牛肉堡。
牛肉堡、煎台、還有一堆我平常完全沒接觸的器具.牛肉堡的麵包也是光滑的那種,也是用烤爐先烘一下。然後加番茄醬、芥末醬,兩片酸黃瓜,洋蔥和起司片。如果是雙層,就兩片牛肉、兩片起司。步驟很像組樂高,有順序、有規定。
然後F主管來了,他一來就直接說:「來,我教你cook。」所謂cook,就是要站煎台了,開始煎牛肉、雞肉、新品項的雞排和煎蛋。牛肉有分1/4和1/10的,一次最多放六片。每塊肉在煎的時候,還要在對的時間撒上胡椒和洋蔥末。煎完還要用特別的鉗子疊成三片放在保溫台上。
然後最難的是——煎台超燙,沒開玩笑。要清台面也不能隨便擦,是用兩種專門的工具負責。有點像在做理化實驗的感覺,很講程序。
炸籃、顏色袋子、一堆暗號我慢慢背下來
做久了之後才知道,後廚有很多「顏色記憶法」。例如:
1麥克雞塊是藍色冷凍袋,分成4塊或6塊裝,放進三格炸籃炸。
2麥香魚的魚排在白色盒子裡,一次可以炸8片,要用比較扁的炸籃。
3麥香雞的雞肉在紫色袋子裡,炸籃是一般的就可以。
Mc Wings是小雞翅雞腿,Mc Crispy是大塊的,叫CMC。
包裝紙上如果有三條線,代表要加蘑菇醬,這也是我一開始不懂的小密碼。
有一次我看到做漢堡的同事手上有好多燙傷疤痕,後來才知道煎台真的容易燙到,特別是忙的時候手一急,根本閃不掉。我突然想,自己在家連廚房都不太進,現在工作卻天天跟高溫和油煙打交道,心裡竟然默默升起「要不要離職啊……」的念頭。
但這裡的學習,真的很扎實!雖然很累,程序卻學得很扎實,特別是這裡的一切都有「標準化」SOP。從最基本的打掃桌椅,到飲料站、炸薯條、炸蘋果派、到漢堡的製作,每一個步驟都有明確規範和對應的器具。
像是:
1飲料站要學會做Milo、綠茶、紅茶、咖啡、冰淇淋。
2薯條要定時炸、撒鹽、寫食用時間,超時就得丟掉。
3漢堡站則要跟煎炸流程同步,不能拖延也不能亂組。
訂單一來時,大家就像一台運轉順暢的機器,各司其職。忙完一波之後,看著一份份熱騰騰的餐點整齊放進托盤裡,那一刻其實滿開心的。你知道你參與了一個團隊,做出一份完整、有品質的東西。那個成就感,真的跟薪水無關。
有時候看到主管們連假日都在店裡,手一邊操作機器,一邊還要盯整間店運作。他們可能沒有很輕鬆的表情,但從來沒人在客人面前擺臭臉。這種穩定和抗壓能力,是以前在學校學不到的。
而且,他們其實不只是教你怎麼做漢堡,而是教你怎麼在一份普通的工作裡「做到最好」。
像是M主管說:「你知道我們做的不是餐點,是一份體驗。」
那時我才真的懂——原來一個漢堡的背後,是團隊、溝通、流程、時間、品質……很多很多的東西疊起來。
麥當勞餐點裡的溫度,其實是每個組員努力留下的痕跡" Katherin悠悠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