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研究機構NewStreet算過一筆帳:Nvidia每投資$100億給OpenAI,就能回收$350億GPU訂單。商務行為?錯,是印鈔行為。直到AMD這筆交易出現。
#Nvidia設計的完美循環
Nvidia投資OpenAI $1,000億,OpenAI拿錢租Nvidia GPU(10GW),Nvidia賺回訂單、拿到OpenAI股權、還能用股權幫OpenAI壓低借貸利率。完美的供應商融資(vendor financing)循環——投出去的錢,帶著350%回報率流回來。
這套路不新鮮。2000年Cisco也這樣玩,用vendor financing衝高營收,泡沫破了就倒一片。差別是Nvidia玩得更精緻:用租賃取代買斷,把GPU折舊風險留在自己手上,換取長期鎖定客戶。只要AI需求不停,這台印鈔機就轉不停。
#AMD如何打破循環
AMD送OpenAI最多1.6億股認股權證(10%股權),條件是部署6GW GPU、最佳化ROCm軟體、把股價從164美元推到600美元。首批交付要到2026下半年。
關鍵在這裡:OpenAI拿Nvidia的$1,000億,轉頭買了AMD的貨。Nvidia原本的劇本——投資→回購→獲利——被打斷。錢流進競爭對手口袋,幫AMD證明技術、拉高股價、搶下市佔。
更狠的是,AMD這筆不是現金交易,是用股權換訂單。等於AMD用未來的10%股權,換OpenAI幫忙做技術驗證和市場背書。ROCm軟體生態只有Nvidia CUDA的十分之一(GitHub追蹤者800人 vs 6,700人),AMD賭的就是OpenAI能幫它證明「我也能跑」。
#誰才是真正贏家?
金流攤開看:Nvidia左手有OpenAI股權、右手有10GW訂單(比AMD的6GW大)。就算OpenAI拿Nvidia的錢去買AMD,Nvidia還是吃到OpenAI總需求23GW的最大份額,循環雖被打斷但沒破局,鈔票還是持續印。
AMD給出10%股權,但認股權證只有在OpenAI實際部署GPU時才解鎖。換句話說,AMD的風險是「少賺」,不是「爆炸」。股價要漲264%、ROCm要能用,這些都是bonus,最壞就是少拿一些股權,但是AMD對他們下一代MI400信心十足。
Nvidia賭的是生態圈控制——就算OpenAI付不出錢,還有微軟、Google、Meta排隊買單。AMD賭的是技術驗證——就算OpenAI只部署一半甚至更少,好歹技術也證明了。
OpenAI才是那個走鋼索的。兩週承諾$數千億支出(Nvidia $1,000億、AMD數千億、Oracle $3,000億、Broadcom $100億),但年營收只有$43億要怎麼付帳?畢竟這些都不是認股權證,是要實際付錢的。
有分析師說這是「泡沫化行為」,但在泡沫破之前,誰會先倒下?大家都在等著看。
華爾街研究機構NewStreet算過一筆帳:Nvidia每投資$100億給OpenAI,就能回收$350億GPU訂單。商務行為?錯,是印鈔行為。直到AMD這筆交易出現。
#Nvidia設計的完美循環
Nvidia投資OpenAI $1,000億,OpenAI拿錢租Nvidia GPU(10GW),Nvidia賺回訂單、拿到OpenAI股權、還能用股權幫OpenAI壓低借貸利率。完美的供應商融資(vendor financing)循環——投出去的錢,帶著350%回報率流回來。
這套路不新鮮。2000年Cisco也這樣玩,用vendor financing衝高營收,泡沫破了就倒一片。差別是Nvidia玩得更精緻:用租賃取代買斷,把GPU折舊風險留在自己手上,換取長期鎖定客戶。只要AI需求不停,這台印鈔機就轉不停。
#AMD如何打破循環
AMD送OpenAI最多1.6億股認股權證(10%股權),條件是部署6GW GPU、最佳化ROCm軟體、把股價從164美元推到600美元。首批交付要到2026下半年。
關鍵在這裡:OpenAI拿Nvidia的$1,000億,轉頭買了AMD的貨。Nvidia原本的劇本——投資→回購→獲利——被打斷。錢流進競爭對手口袋,幫AMD證明技術、拉高股價、搶下市佔。
更狠的是,AMD這筆不是現金交易,是用股權換訂單。等於AMD用未來的10%股權,換OpenAI幫忙做技術驗證和市場背書。ROCm軟體生態只有Nvidia CUDA的十分之一(GitHub追蹤者800人 vs 6,700人),AMD賭的就是OpenAI能幫它證明「我也能跑」。
#誰才是真正贏家?
金流攤開看:Nvidia左手有OpenAI股權、右手有10GW訂單(比AMD的6GW大)。就算OpenAI拿Nvidia的錢去買AMD,Nvidia還是吃到OpenAI總需求23GW的最大份額,循環雖被打斷但沒破局,鈔票還是持續印。
AMD給出10%股權,但認股權證只有在OpenAI實際部署GPU時才解鎖。換句話說,AMD的風險是「少賺」,不是「爆炸」。股價要漲264%、ROCm要能用,這些都是bonus,最壞就是少拿一些股權,但是AMD對他們下一代MI400信心十足。
Nvidia賭的是生態圈控制——就算OpenAI付不出錢,還有微軟、Google、Meta排隊買單。AMD賭的是技術驗證——就算OpenAI只部署一半甚至更少,好歹技術也證明了。
OpenAI才是那個走鋼索的。兩週承諾$數千億支出(Nvidia $1,000億、AMD數千億、Oracle $3,000億、Broadcom $100億),但年營收只有$43億要怎麼付帳?畢竟這些都不是認股權證,是要實際付錢的。
有分析師說這是「泡沫化行為」,但在泡沫破之前,誰會先倒下?大家都在等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