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線這個花型,我至今已經練習插過好幾盆了。使用的花材其實並不困難,都是些很常見、容易取得的素材。然而,每一次完成作品後,老師總會用她一貫的評斷標準來檢視,而我的作品在「花的流動性」這個面向上,始終沒有達到她所期待的標準。 這種所謂的流暢度,其實是一種很微妙的感受,沒有辦法用具體的規則來衡量,只能靠自己去細細體會。有時候,某一支花材只需要稍微降低一吋的高度,或者往前推進一吋的距離,整體呈現出來的視覺感受就會截然不同,這種細微的差異,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和調整才能掌握。 而這整個不斷嘗試、修正、再嘗試的鍛鍊過程,我認為可以稱之為「直覺」的培養,也可以說是一種「手感」的累積。兩者其實是相通的,都是透過反覆練習而逐漸內化的能力。 哇賽心理學有次介紹《直覺鍛鍊》這本書時,就清楚地提到:直覺並非與生俱來的天賦能力,而是可以經由後天的刻意鍛鍊而培養出來的。透過這樣的鍛鍊過程,我們可以學會運用那些存在於無意識層面的背景資訊,進而有效改善我們在各種情境下的決策品質和行動表現。 換句話說,直覺這種能力並不是我們原本天生就擁有的本能,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反覆且有回饋的刻意練習,才有可能逐步建立和鍛鍊出來的一種技能。 透過這樣持續不斷的練習過程,我們的大腦會逐漸學會如何即時處理那些平常不會被意識察覺到的無意識背景資訊。隨著時間的累積和經驗的增長,當我在進行插花創作時,對於每一支花材應該擺放在什麼位置、應該呈現什麼樣的角度和高度,就可以越來越依賴這種經過鍛鍊而建立起來的直覺,讓作品自然而然地越來越符合美感的標準。 這也正是為什麼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要求我們多去觀摩那些優秀的作品,並且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生長的姿態和韻律。因為這樣做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把這些美好的形象和感受深深地刻印在我們的腦海之中,成為我們創作時可以隨時調用的內在資源。 現在,試著鍛鍊一下你的感受度,A 還是 B?哪一盆是老師調整過的作品呢?就是那種有花的流動感、會讓人一眼就喊出「好自然」的~
平行線這個花型,我至今已經練習插過好幾盆了。使用的花材其實並不困難,都是些很常見、容易取得的素材。然而,每一次完成作品後,老師總會用她一貫的評斷標準來檢視,而我的作品在「花的流動性」這個面向上,始終沒有達到她所期待的標準。 這種所謂的流暢度,其實是一種很微妙的感受,沒有辦法用具體的規則來衡量,只能靠自己去細細體會。有時候,某一支花材只需要稍微降低一吋的高度,或者往前推進一吋的距離,整體呈現出來的視覺感受就會截然不同,這種細微的差異,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和調整才能掌握。 而這整個不斷嘗試、修正、再嘗試的鍛鍊過程,我認為可以稱之為「直覺」的培養,也可以說是一種「手感」的累積。兩者其實是相通的,都是透過反覆練習而逐漸內化的能力。 哇賽心理學有次介紹《直覺鍛鍊》這本書時,就清楚地提到:直覺並非與生俱來的天賦能力,而是可以經由後天的刻意鍛鍊而培養出來的。透過這樣的鍛鍊過程,我們可以學會運用那些存在於無意識層面的背景資訊,進而有效改善我們在各種情境下的決策品質和行動表現。 換句話說,直覺這種能力並不是我們原本天生就擁有的本能,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反覆且有回饋的刻意練習,才有可能逐步建立和鍛鍊出來的一種技能。 透過這樣持續不斷的練習過程,我們的大腦會逐漸學會如何即時處理那些平常不會被意識察覺到的無意識背景資訊。隨著時間的累積和經驗的增長,當我在進行插花創作時,對於每一支花材應該擺放在什麼位置、應該呈現什麼樣的角度和高度,就可以越來越依賴這種經過鍛鍊而建立起來的直覺,讓作品自然而然地越來越符合美感的標準。 這也正是為什麼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要求我們多去觀摩那些優秀的作品,並且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生長的姿態和韻律。因為這樣做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把這些美好的形象和感受深深地刻印在我們的腦海之中,成為我們創作時可以隨時調用的內在資源。 現在,試著鍛鍊一下你的感受度,A 還是 B?哪一盆是老師調整過的作品呢?就是那種有花的流動感、會讓人一眼就喊出「好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