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n cover

阿木好奇心事務所

14會員數
55內容數
"時間不過是一連串的風暴,直到我們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種下自己的花園。"-《百年孤寂》

"時間不過是一連串的風暴,直到我們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種下自己的花園。"-《百年孤寂》

如果你有觀看我之前寫的文章,你應該對評價事物的系統有個初步的認知,藉由一個物品為基準,建立與其他物品之間的關係,為了統一量化價值,我們使用了錢來做為評分系統。這帶來一個問題: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依照這個社會所規劃的規則來看,賺錢都是唯一最終目的,文科生的存在有何意義?我們很常在大人口中說工程師比7-11員工好、理科比文科好或是工作比耍廢好之類。我們可以把人專注事物的分成兩類人,一種專注於"事"的創作者和一種專注於"物"的評價者,分析這兩種類型的價值觀來表現出我對於創作和評價的想法。

專注於"事"的創作者:

對於創作者來說,為了把事情變得有趣的想法,他將物品經過它本身的思考去雕塑變成一種作品的過程,讓物本身變得與其他物產生不一樣的狀態。以語言來做舉例:美和醜,美是不醜,但人與人之間的美醜有著不一樣的衡量方式,在溝通上產生許多詞彙來去慢慢雕塑彼此之間認可的美醜的程度(像是:優雅、知性、纖瘦、肥胖、愚昧、猥瑣),優雅是美好和高尚的結合,猥瑣是庸俗和愚昧的結合,這些詞彙永遠都會被無限解釋下去,這種"被解釋成..."的可能性正式可以一直樂此不疲驅使我們創作的原因。放在現在的例子來說,食物的吃法、衣服穿搭、投資流派等萬物都可以從中找不同的可能性去發掘,然而,這個可能性是一種模糊且難以精確描述的狀態。要從平凡的事物中開拓一個不同之處,無可避免的要面對自己,孤獨的把一個平凡的事物雕琢,發現總是還有許多錯誤需要處理,這些錯誤總是會讓你的自尊和虛榮打碎使你痛苦的直面現實,這些錯誤慢慢轉化成一直神秘且令人吸引的結果。

專注於"物"的評價者:

評價者故名思義,相對於困難的創作,他們更喜歡研究作品並給予評價,明顯客觀的評價系統與參與創作的感覺,讓許多人選擇評價物,更多人對於評價物的評價進行評價,如此層層堆疊,如果稍不注意,他們很誤以為自己是個創作者而沾沾自喜。在資本主義的狀況下,為了進入這個評價系統,許多人為此購買物來進行評價,這也看到相對於運動,大多人都喜歡討論運動用品和運動賽事,相對於創作文章,大多人喜歡討論哪個網路課程對創作有幫助和哪個主題更容易博取眼球,進而可以知道創作者製作產品,評價者消費物品。在金錢作為方便評價系統後,許多人把物品貼標籤和估價,但這也讓"被解釋成..."的可能性忽略而消失,讓人們藉由過去來評價未來,而不是現在評價未來。例如:許多家長很喜歡評價小孩,把小孩的過去的好壞來評價他們未來是"成功人士"還是"撿垃圾的",小孩接受這些資訊後,便漸漸放棄掙扎,乖乖接受標籤(比馬龍效應)。加上了時間,讓評價者更能享受這種競爭和把他人踩在腳下的虛榮感,很容易會出現:不到20歲靠投資就擁有大量金錢、月薪50萬的銀行經理令人羨煞或是別人的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你家的孩子還什麼都沒有的恐懼感,這些都是你經過這個價值體系所感受的評價,在這個系統下,"他人即是地獄"可以說描述極為精確。

創作者從創作找到自身的安寧,評價者則是從他人的眼光中求得安寧。我也相信許多人是創作者和評價者的思維相混雜,為了求得舒適而被迫競爭,但又不想止步於此而產生的幼稚想法,缺乏純粹信仰單一信念所產生堅定的勇氣,也同時缺乏偏見而馬上反應的果斷,一直患得患失、顧此失彼的狀態下在社會夾縫存活,只能做點評論或是買些商品來自我安慰。

我之前也是卡這個狀態,當時認為我只要能依附他人就好,後來也是因此付出代價。為了更加了解自己,開始看哲學書籍和開始回想我之前在外文系和財金系所學的,開始決定用自己覺得有趣的方式來剖析並試著找出一個有趣的視角描述著個世界,不管有沒有人受歡迎,開始我的創作系統。我得承認我有很多部分都是從許多書籍和影片拾人牙慧而成的製品,我試著把想法煉製和刪改成我所堅定認為的部分並試著用創作出來。

如果你很不幸地掉入創作與評價系統的夾層,可以試著從創作或在世俗競爭從中得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在這個社會一定會遇到許多虛偽,不管是學校價值觀與現實完全相反,或是為了生存而讓自己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非常誠摯希望你能看清這個系統並且試著讓從中得到一種坦然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精選內容

擁有者

在滿是既定的線、面、網中,試著衝破既定、挖掘可能
追蹤最新動態, 和 14 位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