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明明只是想輕鬆聊聊,對方卻突然臉色一沉、冷回應,甚至翻白眼?在《被討厭的勇氣》的觀點裡,情緒化溝通背後,其實藏著生活型態與目的論的影響。這篇文章拆解為何「說說而已」仍會觸發防衛情緒,教你用課題分離+橫向態度穩住自己,打造真正自由的對話空間。不是你的錯,是對方的生活型態在作祟——你可以學會優雅應對。
Thumbnail
「我只是開玩笑啊!」當一句句「玩笑」讓你心裡發酸,別急著自我懷疑。《被討厭的勇氣》教我們:行為背後有目的,學會辨識「討厭你 vs. 開玩笑」,才是守住心理邊界的關鍵。本篇整理簡單判斷公式,帶你看懂什麼時候是真玩笑,什麼時候是包著玩笑皮的權力鬥爭或逃避行為,幫助你在人際關係中減少內耗,活得更清明。
Thumbnail
自卑感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怎麼用。勇氣心理學練習05,整理《被討厭的勇氣》中關於自卑感、追求卓越、自卑情結、優越情節、炫耀不幸的完整概念圖,幫助你自我檢視目前的心態狀態,學會將自卑感轉化為成長動力,走向更自由、更有貢獻感的人生。
Thumbnail
我們常以為「了解自己」是自我成長的起點,殊不知「假了解」心態反而成為自我設限的牢籠。
本篇整理5種常見的「假自我了解」心態,包括「我就是這樣的人」、「我知道我為何這樣所以改不了」等誤區,並提出正向轉化建議。
當願意接納,才真正開啟了自由之路。
你是否中了這些陷阱?文中附有自我檢測表,邀請你一起探索。
Thumbnail
「人有無限的可能,所以我不可能不行。」這句話曾是我的座右銘,也成了我逼迫自己的理由。直到生病,我才發現:真正的勇氣不是一直前進,而是知道何時該停下。在阿德勒心理學中,優越不等於過度努力,而是發揮自己的獨特性。這篇文章,是我與那句話重新對話的過程。願你也能找到屬於你的節奏與界限。
Thumbnail
我總覺得自己「三分鐘熱度」,什麼都做不久,甚至因此懷疑自己沒用。直到讀了阿德勒的理論,我才開始理解:原來不是我不夠堅持,而是我從沒被鼓勵過相信「可以慢慢來」。這篇文章,是我開始與自己和解的起點。
Thumbnail
那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崩塌。直到讀完《被討厭的勇氣》,我第一次看見了原來心理修復是可能的,也不是靠忍耐,而是選擇。這篇不是書評,是一段我開始療癒的故事。
Thumbnail
明明只是想輕鬆聊聊,對方卻突然臉色一沉、冷回應,甚至翻白眼?在《被討厭的勇氣》的觀點裡,情緒化溝通背後,其實藏著生活型態與目的論的影響。這篇文章拆解為何「說說而已」仍會觸發防衛情緒,教你用課題分離+橫向態度穩住自己,打造真正自由的對話空間。不是你的錯,是對方的生活型態在作祟——你可以學會優雅應對。
Thumbnail
「我只是開玩笑啊!」當一句句「玩笑」讓你心裡發酸,別急著自我懷疑。《被討厭的勇氣》教我們:行為背後有目的,學會辨識「討厭你 vs. 開玩笑」,才是守住心理邊界的關鍵。本篇整理簡單判斷公式,帶你看懂什麼時候是真玩笑,什麼時候是包著玩笑皮的權力鬥爭或逃避行為,幫助你在人際關係中減少內耗,活得更清明。
Thumbnail
自卑感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怎麼用。勇氣心理學練習05,整理《被討厭的勇氣》中關於自卑感、追求卓越、自卑情結、優越情節、炫耀不幸的完整概念圖,幫助你自我檢視目前的心態狀態,學會將自卑感轉化為成長動力,走向更自由、更有貢獻感的人生。
Thumbnail
我們常以為「了解自己」是自我成長的起點,殊不知「假了解」心態反而成為自我設限的牢籠。
本篇整理5種常見的「假自我了解」心態,包括「我就是這樣的人」、「我知道我為何這樣所以改不了」等誤區,並提出正向轉化建議。
當願意接納,才真正開啟了自由之路。
你是否中了這些陷阱?文中附有自我檢測表,邀請你一起探索。
Thumbnail
「人有無限的可能,所以我不可能不行。」這句話曾是我的座右銘,也成了我逼迫自己的理由。直到生病,我才發現:真正的勇氣不是一直前進,而是知道何時該停下。在阿德勒心理學中,優越不等於過度努力,而是發揮自己的獨特性。這篇文章,是我與那句話重新對話的過程。願你也能找到屬於你的節奏與界限。
Thumbnail
我總覺得自己「三分鐘熱度」,什麼都做不久,甚至因此懷疑自己沒用。直到讀了阿德勒的理論,我才開始理解:原來不是我不夠堅持,而是我從沒被鼓勵過相信「可以慢慢來」。這篇文章,是我開始與自己和解的起點。
Thumbnail
那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崩塌。直到讀完《被討厭的勇氣》,我第一次看見了原來心理修復是可能的,也不是靠忍耐,而是選擇。這篇不是書評,是一段我開始療癒的故事。
Thumbnail
浩浩第一次正式上職能課,遇見一位溫柔又像兒童節目主持人的治療師,讓整堂課充滿笑聲與驚喜。在玩樂中練習動作與專注力,與先前強勢指導的風格形成對比,也讓我們這對新手爸媽重新思考「陪伴」與「訓練」之間的平衡。也許,每個孩子,都需要屬於他自己的成長節奏。
Thumbnail
本篇記錄我在桃園市申請「發展遲緩兒童療育補助」的完整經驗,從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文件準備、補助申請流程到實際收到款項的時間點都詳細分享。除了交通費、療育課程費用,每個月最高可申請4,000元。提醒爸媽注意醫療院所資格及申請細節,並提供官方資源連結。希望這份經驗可以協助更多家長順利申請到應有的補助。
Thumbnail
越愛孩子,越容易自責?這是許多新手爸媽最常掉入的情緒陷阱。
本文拆解5種常見「育兒內耗心態」,幫助爸媽認識到:自責不等於負責,完美也非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形象。
透過心態轉化與自我檢測,陪你一步步走出「假負責、真內耗」的循環,學會以更穩定、有力量的自己,成為孩子可以安心依靠的存在。
Thumbnail
浩浩一歲四個月,進行第一次語言治療評估。透過溫柔的語言治療師引導,我們學會如何從生活中陪伴孩子學說話,從慢速語言、動作配對到五官練習,每一步都在修補我們作為新手爸媽的不足。這不只是孩子的語言課,也是一堂爸媽的學習課。
Thumbnail
為了讓發展遲緩的兒子浩浩獲得更完整的療癒,我奔走於醫院與治療中心之間。從初診到多項評估,一路在不安與盼望間擺盪。當我在家重複800遍「給媽媽球球」後,他終於回應了我一次,那一刻,讓我確信:愛與陪伴,是最好的療癒起點。
Thumbnail
當浩浩第一次拍手,我們全場尖叫歡呼。這是我身為母親的第一個母親節,也是他送給我最意外的禮物。原來育兒的每一個小進步,都是療癒與感動的累積時刻。看著他雙手一拍一合,我感受到被孩子回應的喜悅,也重新理解了「愛的表達」可以如此單純而有力。這天,我收到了一份最溫柔的節日禮物。
Thumbnail
當我叫他的名字,他卻望向窗外,像風一樣從我身邊溜走。 即使一再練習互動,他依然淡淡地、不太回應。 檢核的結果、內心的焦慮、責怪自己的聲音一度淹沒了我。 但在漫長等待與學習中,我漸漸明白 孩子不是不理我,他只是需要更對的方式與陪伴。 那天,他第一次與我對視、笑了。 那個眼神,就是我們之間最溫柔的希望。
Thumbnail
收到發展檢核表後,我才真正「看見」自己的孩子。面對他的不回應,我學會先靠近自己。這是一段關於早療,也關於自我療癒的旅程。
Thumbnail
浩浩第一次正式上職能課,遇見一位溫柔又像兒童節目主持人的治療師,讓整堂課充滿笑聲與驚喜。在玩樂中練習動作與專注力,與先前強勢指導的風格形成對比,也讓我們這對新手爸媽重新思考「陪伴」與「訓練」之間的平衡。也許,每個孩子,都需要屬於他自己的成長節奏。
Thumbnail
本篇記錄我在桃園市申請「發展遲緩兒童療育補助」的完整經驗,從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文件準備、補助申請流程到實際收到款項的時間點都詳細分享。除了交通費、療育課程費用,每個月最高可申請4,000元。提醒爸媽注意醫療院所資格及申請細節,並提供官方資源連結。希望這份經驗可以協助更多家長順利申請到應有的補助。
Thumbnail
越愛孩子,越容易自責?這是許多新手爸媽最常掉入的情緒陷阱。
本文拆解5種常見「育兒內耗心態」,幫助爸媽認識到:自責不等於負責,完美也非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形象。
透過心態轉化與自我檢測,陪你一步步走出「假負責、真內耗」的循環,學會以更穩定、有力量的自己,成為孩子可以安心依靠的存在。
Thumbnail
浩浩一歲四個月,進行第一次語言治療評估。透過溫柔的語言治療師引導,我們學會如何從生活中陪伴孩子學說話,從慢速語言、動作配對到五官練習,每一步都在修補我們作為新手爸媽的不足。這不只是孩子的語言課,也是一堂爸媽的學習課。
Thumbnail
為了讓發展遲緩的兒子浩浩獲得更完整的療癒,我奔走於醫院與治療中心之間。從初診到多項評估,一路在不安與盼望間擺盪。當我在家重複800遍「給媽媽球球」後,他終於回應了我一次,那一刻,讓我確信:愛與陪伴,是最好的療癒起點。
Thumbnail
當浩浩第一次拍手,我們全場尖叫歡呼。這是我身為母親的第一個母親節,也是他送給我最意外的禮物。原來育兒的每一個小進步,都是療癒與感動的累積時刻。看著他雙手一拍一合,我感受到被孩子回應的喜悅,也重新理解了「愛的表達」可以如此單純而有力。這天,我收到了一份最溫柔的節日禮物。
Thumbnail
當我叫他的名字,他卻望向窗外,像風一樣從我身邊溜走。 即使一再練習互動,他依然淡淡地、不太回應。 檢核的結果、內心的焦慮、責怪自己的聲音一度淹沒了我。 但在漫長等待與學習中,我漸漸明白 孩子不是不理我,他只是需要更對的方式與陪伴。 那天,他第一次與我對視、笑了。 那個眼神,就是我們之間最溫柔的希望。
Thumbnail
收到發展檢核表後,我才真正「看見」自己的孩子。面對他的不回應,我學會先靠近自己。這是一段關於早療,也關於自我療癒的旅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與癌症個管師的一場深刻對話。她一語道破我總是把自己逼得太緊,習慣壓抑情緒、追求完美,卻忽略了真正的自我照顧。她提醒我,有時候我們可以耍賴、不必做到最好,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從未有人教過我「可以不堅強」,這句話讓我開始練習好好善待自己,並將這份自我照顧的力量,化為療癒書寫與陪伴的邀請。
Thumbnail
乳房全切手術後,有哪些身體照護要點不可不知?本篇以親身經驗整理出9大Q&A:從引流管照護、壓力衣穿戴、防水敷料處理,到何時可以出門與上班,一次幫你打包術後常見疑問,降低焦慮、提升信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誠實描寫乳癌全切後,身體心像所受到的衝擊與現實生活中的改變。從日常穿著、心理認同到情感困境,帶你看見全切不只是醫療決定,更是深刻的人生課題。也分享面對憂鬱與自我修復的過程,提醒每個正在經歷的你:這條路上,你並不孤單。
Thumbnail
手術前一晚,我與癌症個管師的初次對話,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道別儀式。她問我怕不怕,我說:「我今天是來和乳房道別的。」那天我沒有哭,只是靜靜地和她一起,走過了這條準備好放下的路。原來,療癒不一定從眼淚開始,也可以從坦然與被陪伴展開。
Thumbnail
當乳癌來襲,我的人生彷彿進入了「還三刀」的修煉關卡。從局部切除、全乳切除到人工血管植入,這三道刀痕不只是身體的創口,更刻畫出我與疾病交鋒的痕跡。每一次進刀,都是一次告別,也是一場重生的契機。在這段與三陰性乳癌的對決中,我不只是病人,而是一次次選擇的主體。這是我與身體對話的開始,也是一場療癒的儀式。
Thumbnail
這是一位早期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思索與選擇歷程,深入解析免疫療法與PARP抑制劑的療效與費用,最後回到自己的限制與現實,選擇一條可承擔的治療路徑,也選擇了溫柔堅定地善待自己。
Thumbnail
得知罹患三陰性乳癌後,我面臨的第一課,是如何向親友坦白病情。從一開始的焦慮與無措,到經歷一次次出乎意料的冷靜對話,我漸漸轉化為內心的安穩與勇敢。本文記錄這段從劇烈動盪到溫柔療癒的心理歷程,也是一封寫給愛的提醒信。
Thumbnail
圓禿帶走了髮絲,卻讓我遇見一份真誠的愛。從一次網路邂逅開始,我與他在彼此的病痛與脆弱中互相陪伴,走進一段療癒而深刻的感情。原來我最怕的從來不是掉髮,而是失去愛。但到最後我發現,圓禿沒讓我失去什麼,反而讓我得到一份真正接納我的愛。
Thumbnail
很多人以為斷食是苦行,我卻走出了一條回家的路。從74公斤到55公斤,我不是靠意志力撐過,而是透過一次次與身體、情緒的對話,慢慢找回自己。這篇記錄我從2019年開始斷食的減重歷程,也是一段療癒與覺察之旅的起點。
Thumbnail
當醫師建議我做保乳手術時,我卻主動提出要全切,因為我無法忍受「看不見的風險」。雖然我的腫瘤只有12mm,符合保乳條件,但身為三陰性乳癌患者,我選擇了MRM,只為讓未來少一點不安。這篇文章整理了乳癌常見術式、復發率差異與乳房重建選擇,也記錄我如何在不確定中,選擇最讓自己安心的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與癌症個管師的一場深刻對話。她一語道破我總是把自己逼得太緊,習慣壓抑情緒、追求完美,卻忽略了真正的自我照顧。她提醒我,有時候我們可以耍賴、不必做到最好,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從未有人教過我「可以不堅強」,這句話讓我開始練習好好善待自己,並將這份自我照顧的力量,化為療癒書寫與陪伴的邀請。
Thumbnail
乳房全切手術後,有哪些身體照護要點不可不知?本篇以親身經驗整理出9大Q&A:從引流管照護、壓力衣穿戴、防水敷料處理,到何時可以出門與上班,一次幫你打包術後常見疑問,降低焦慮、提升信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誠實描寫乳癌全切後,身體心像所受到的衝擊與現實生活中的改變。從日常穿著、心理認同到情感困境,帶你看見全切不只是醫療決定,更是深刻的人生課題。也分享面對憂鬱與自我修復的過程,提醒每個正在經歷的你:這條路上,你並不孤單。
Thumbnail
手術前一晚,我與癌症個管師的初次對話,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道別儀式。她問我怕不怕,我說:「我今天是來和乳房道別的。」那天我沒有哭,只是靜靜地和她一起,走過了這條準備好放下的路。原來,療癒不一定從眼淚開始,也可以從坦然與被陪伴展開。
Thumbnail
當乳癌來襲,我的人生彷彿進入了「還三刀」的修煉關卡。從局部切除、全乳切除到人工血管植入,這三道刀痕不只是身體的創口,更刻畫出我與疾病交鋒的痕跡。每一次進刀,都是一次告別,也是一場重生的契機。在這段與三陰性乳癌的對決中,我不只是病人,而是一次次選擇的主體。這是我與身體對話的開始,也是一場療癒的儀式。
Thumbnail
這是一位早期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思索與選擇歷程,深入解析免疫療法與PARP抑制劑的療效與費用,最後回到自己的限制與現實,選擇一條可承擔的治療路徑,也選擇了溫柔堅定地善待自己。
Thumbnail
得知罹患三陰性乳癌後,我面臨的第一課,是如何向親友坦白病情。從一開始的焦慮與無措,到經歷一次次出乎意料的冷靜對話,我漸漸轉化為內心的安穩與勇敢。本文記錄這段從劇烈動盪到溫柔療癒的心理歷程,也是一封寫給愛的提醒信。
Thumbnail
圓禿帶走了髮絲,卻讓我遇見一份真誠的愛。從一次網路邂逅開始,我與他在彼此的病痛與脆弱中互相陪伴,走進一段療癒而深刻的感情。原來我最怕的從來不是掉髮,而是失去愛。但到最後我發現,圓禿沒讓我失去什麼,反而讓我得到一份真正接納我的愛。
Thumbnail
很多人以為斷食是苦行,我卻走出了一條回家的路。從74公斤到55公斤,我不是靠意志力撐過,而是透過一次次與身體、情緒的對話,慢慢找回自己。這篇記錄我從2019年開始斷食的減重歷程,也是一段療癒與覺察之旅的起點。
Thumbnail
當醫師建議我做保乳手術時,我卻主動提出要全切,因為我無法忍受「看不見的風險」。雖然我的腫瘤只有12mm,符合保乳條件,但身為三陰性乳癌患者,我選擇了MRM,只為讓未來少一點不安。這篇文章整理了乳癌常見術式、復發率差異與乳房重建選擇,也記錄我如何在不確定中,選擇最讓自己安心的路。
Thumbnail
這是一封準備給孩子的告別信,同時也是一封陪伴孩子的成長信,在幼兒期時,孩子正是想像力發展+基本自我意識建立,對死亡可能的誤解(以為父母會回來)以及自責感(「是不是我不乖,所以他走了?」),媽的離開會造成孩子的缺憾,那麼希望這封信在孩子成長時,可以跟孩子對話,使他的內心達成和解。
Thumbnail
這是一封準備給孩子的告別信,同時也是一封陪伴孩子的成長信,如果媽媽的離開會造成孩子的缺憾,那們希望這封信在孩子成長時,可以跟孩子對話,讓他的內心達成和解。在你還是嬰兒時,我和爸爸輪流抱著你入睡,陪你度過每一個夜晚。你一直都很努力,媽媽也一直都在。如果想我,就把手放在心口,那裡有媽媽的愛。
Thumbnail
這是一封準備給孩子的告別信,同時也是一封陪伴孩子的成長信,在幼兒期時,孩子正是想像力發展+基本自我意識建立,對死亡可能的誤解(以為父母會回來)以及自責感(「是不是我不乖,所以他走了?」),媽的離開會造成孩子的缺憾,那麼希望這封信在孩子成長時,可以跟孩子對話,使他的內心達成和解。
Thumbnail
這是一封準備給孩子的告別信,同時也是一封陪伴孩子的成長信,如果媽媽的離開會造成孩子的缺憾,那們希望這封信在孩子成長時,可以跟孩子對話,讓他的內心達成和解。在你還是嬰兒時,我和爸爸輪流抱著你入睡,陪你度過每一個夜晚。你一直都很努力,媽媽也一直都在。如果想我,就把手放在心口,那裡有媽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