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

含有「早療」共 5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歡迎收聽《Kari健康談》〈太魯閣族語這樣說〉 在這個單元當中,我會跟你分享「來自不同醫療」主題的太魯閣族語單字和句子,今天的主題是吞嚥。一想到早療,你會想到哪個職業呢?一想到早療,我就會想到發展遲緩的孩子。所以在這集節目中,我們會分享當醫療團隊要幫孩子進行早療時,常常跟孩子、家長說的單字以及句子。
Thumbnail
收到發展檢核表後,我才真正「看見」自己的孩子。面對他的不回應,我學會先靠近自己。這是一段關於早療,也關於自我療癒的旅程。
新手爸爸!遇到托嬰中心老師說弟弟有發展遲緩的現象,一開始真的愣在原地,也不知道怎麼辦!只能多問多聽多查資料,畢竟沒有遇到過只能請教網上有同樣經驗的人!
擁有憂鬱症的我,漸漸穩定了日常,雖然吃的藥量一樣、偶爾依然有自我毀滅的念頭出現。但我開始每天踏出租屋處、騎車去上班,對我來說這或許便是回歸日常、最不容易的第一步。 不知不覺已經工作一個多月,不曉得是因為目前有老師協助我一起帶孩子,還是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熱忱滿溢,總之已經默默地來到了三月的現在。 /
回想一年半前,當我的孩子發生腦傷意外時,我不知道哪裡有資源可以幫助孩子復健,身邊也沒有人可以詢問。茫然無助的我,看不到未來在哪裡。 沒想到,一路上跌跌撞撞走來,因為認識了一群堅強、樂觀且樂於分享的特兒家長,大家互相分享經驗與資源,才讓我逐漸摸索出方向,也漸漸累積了一些心得。
王怡雯-avatar-img
2025/01/29
想請問媽媽有推薦的語言治療師嗎?我兒子出生腦麻,無吞嚥跟吸吮能力。目前有在醫院做復健,吞嚥能力有好一點點,但每次只要一生大病就又退步。
後莎琳  陪腦傷兒飛翔-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30
王怡雯 媽媽真的辛苦也很努力了!因為我只知道台北的口腔復健老師,不確定妳和孩子平時活動的地點,也很希望能給予比較合適的幫助,方便的話可以寄email到我的信箱([email protected])我再分享經驗、互動交流喔! 一起加油!
故事三、同理─她其實不是故意的 第一次見到○芳,是在去年以小組方式入園觀摩學習的時候,當天她的巡迴輔導老師在抽離教學時因○芳的分心、躁動,無法好好地完成教學,她被冠上無法遵守規範、學習動機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問題。 今年這孩子成為我的個案,在經過一個暑假的到宅療育及自身的生理發展後,她的認
Thumbnail
故事二、快樂的家庭是孩子的願望 很多時候家長總以為孩子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病痛便能健康成長,這個孩子叫○慈,生長在高風險的家庭中,靜默寡言、團討課時總自顧自地玩著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被抽離到其他教室上課。有一天媽媽帶著社工來到學校,那時她的世界已因婆媳戰火而顛覆著。 自從奶奶搬來同住後,○慈陷入一
Thumbnail
四、那些孩子們教我的事 最後,我想透過這一年半以來感受到的一些小事,來呈現我在早療工作中的反思與學習,進而揭露我在這工作中的態度及成長。 故事一、因材施教 ○璉與○瑋是我最掛心的雙胞胎兄弟,一開始是對於同卵雙胞胎、同為疑似自閉症的案例感到有趣,我以為他們就是彼此的複刻,只是身在不同班級,想不到
Thumbnail
二、回歸‧動機 成為社會新鮮人後,我以為我這輩子就是要在NGO組織打滾了。但那日,一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又喚起埋藏我內心的問號─我到底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那日,我在台中市東勢區的便利商店排隊等著結帳。「啪!啪!」的劇烈巴掌聲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好奇地往旁邊望去,一個年約20歲的青年站在櫃台前等
Thumbnail
一、早療於我 面對非相關領域朋友的詢問,我總笑稱現在的工作─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教師是「四處賣藝走唱」。每個禮拜進入不同的學校輔導服務,每個導師有其教學信仰及做事方式,每個家長有其養成背景與生活壓力,每個特殊孩童有其優弱勢能力和喜好。敏銳的觀察力、彈性隨和的處事風格、熱誠積極的做事態度成為適應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