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是我的【育兒療癒日記】,記錄我和兒子一起經歷的早療旅程,還有我如何在每一次困惑與學習中,一點一點靠近自己。
如果你也曾在育兒的路上感到迷茫與心疼,願這裡能成為你的小小避風港。
📘【育兒療癒日記01】當早療開始後,我才真正看見孩子 —— 面對不回應的孩子,我學會了先靠近自己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某天不經意看到一串文字,心頭猛然一震。
那天,我收到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赫然發現兒子竟然有兩題未過。
「在大人提示下模仿簡單手勢(如拍拍手、拜拜)」
「能與大人有遊戲默契,如拍手互動」
身為護理師,我對這份檢核表一點也不陌生,我很清楚——未過,就是疑似發展遲緩。那一刻,腦海像被敲了一記銅鑼,轟地一聲,餘音繞梁。坐在我對面的老公也怔住,我努力穩住心神,試圖成為他的定心丸:「別擔心,我們沒有針對性教過這些手勢,從現在開始教還不晚。」
兒子8個月送托後,我們確實疏於刻意引導互動。老師也說:「叫浩浩,他常沒反應。」這問題我不是沒注意過,但我選擇忽略。也許因為我是新手媽媽,也許因為我曾經歷癌症療程,也許只是怕承認自己不夠好……
那晚我們討論後,決定統一稱呼,再觀察看看。畢竟從出生開始,我們給他取了好多小名(蕃薯、小胖、尿尿小童等等),自己也混亂了。
第一次,換我從「家長」的角色重新認識這份檢核表。眼前的不是工作中無數孩子中的一個,而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他。
我定下目標:在兒子1歲2個月15天前,學會那兩項手勢。也許就不用走到早療?還是……無論怎麼努力,終究要面對轉介?
說好了,要相信未來會更好。
所以未來的我,若你能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請你提醒那個剛生完孩子、手忙腳亂的我——
「叫孩子的名字要統一啊!」
「在10個月大的時候,請開始教他拍拍手,好嗎?」
✨ 親愛的你,如果你也有類似的育兒經驗、或正在經歷早療的過程,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故事。
讓我們在彼此的經驗中看見勇氣與希望,一起療癒,一起成長。
🌱 也邀請你追蹤我的沙龍,未來我會繼續分享更多育兒與療癒的文字。
下一篇,我想寫寫我第一次帶孩子去醫院評估發展的經驗。那天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放下比較」與「陪伴當下」。
📘 敬請期待【育兒療癒日記02】
若你也曾感到不安,那篇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