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會

含有「中會」共 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新媒體宣教」(容我先嘆口氣)喊得震天響的今日,雖然我不太贊同那種強調神學無用或亂拿經文來佐證「新媒體」的作為,但每每逛到那些組織的網站,還是會暗暗驚嘆幾聲,然後不免疑惑「我大批西踢真的沒人才嗎?」
Thumbnail
Hiroshi LIM-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23
補充#1:筆者的一位大學長,曾任台北大專中心傳道師,他在閱讀此篇文章後,於臉書做了一些回應,在取得他的同意後,將其回饋意見移植此處,供讀者參考。 1. 目前至少以台北中會的經驗,網路和數位化都是大眾傳播部在負責,所以應該是以整體大傳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例如我之前的中會主要其實是在弄北中月報XD) 2. (應原書寫者要求,此點刪除) 3. 教會內部的東西,其實會更多使用封閉式的社群媒體,ex.line,大部分資訊其實是在那邊流轉。 4. 某中會網站主要的功能其實是下載公文,而不是讓大家搜尋,因為其實沒事根本很少人會上中會網站(除了研究者?),所以社群媒體可能才是相對重要的。 5. 網站建置的意義性和必要性到底是什麼?人力和經費從何來?中會並沒有足夠的錢,但實際不足以支持網路化,或大量投資到網路社媒。(你可能高估中會的事工費和負擔金了)而就算建制好了之後,實際上中會裡頭的人(應該是運作機體的人)還不一定有時間和能力運作呢~
Hiroshi LIM-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23
補充#2:而以下是我回應大學長的內容,也一併貼上供讀者閱讀。 感謝大學長回應,以下逐一回應: 1. 以大眾傳播的角度思考數位化與網路工作,也正是我文章中的基礎,感謝補充。 2. 因此我的立場並非將網路工作加諸於現任中會助理身上,而是另請專業人員負責。如我先前曾提及的,數位技術工作是一門專業,在堂會端若要一般信徒(通常是青年群體)負責輪值,並非正途。而在此談論的中會工作者、機構工作者亦同。 3. 本文已限縮調查範圍,強調針對是「中/區會」層級的官網及公開網路社群。而按常理,封閉式的社群一定存在,但不是本篇文章的研究對象。問題在於,若批西踢的核心是中會,那為何中會的資訊是隱藏不公開的? 4. 社群媒體的重要性,不消多說,在本文的調查中也發現多個中會是被動式的官網與主動式的社群互相配搭運用,或者只有社群媒體但高度使用,這都是好事。而既定的公文、法規、表格或議錄整合於網站上供人參閱,這正符合本文的論述。至於「沒事根本很少人會上中會網站」這個現象,到底是因還是果,我認為並不能遂下定論,需要做釐清。 5. 本文的基本立場是:官方網站的功能在於資訊彙整,若中會是資源整合、信徒培育的最重要單位,那無論是行政公文、信仰資料、教會資訊都應當要有平台供信徒方便取得。不過我也有提到,建置與維護數位平台需要人力與經費支撐,而各中/區會的運作也不容易,因此並未苛責任何組織(但不能忽略的是,同時技術門檻也越來越低、成本越來越低/零成本)。 6. 因此,如同我文中的結論「當然,前提是要有人覺得這很重要。」我只是拋出幾個問題:在當今數位化時代,批西踢的數位政策究竟為何?我們如何認不認為批西踢的數位化很重要?要解決堂會主義高漲的問題,讓「效益」最大化,增進數位資訊的可近性是否是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