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行銷

含有「台灣文化行銷」共 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2/24
2
有點嚴肅的話題,值得深思,問題是怎麼做?
2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7
2
普普文創 如果要我說的話,『正名』應該是拿回文化話語權第一步。​例如:課本上閩南語應該統稱為『台語』(或至少文化部已經通過的『台灣台語』),因為兩語至少有10%的差異(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也是互通喔,這部分可參考我們在 Miin 的說法),其他理由如同。這點教育部承諾至今都還沒做到;https://miin.cc/story/1036279​又例如:中華文化在台灣必須一律改稱為『台灣文化』,因為在日治時期早已形成許多中國本土沒有的文化差異。當這樣的差異被錯誤膚淺的名詞抹消的時候,人們自然在文化認同上無法區分中國和台灣。​如果連最基本的名詞差異都混用、凡事是都採用中國文化統戰的學術定義時,後面的討論都沒有意義了。『正名』其實就是改變看待事物的切入點,切入點改變了,我們才能看到許多台灣和中國在語言文化面向上的實質差異。我們許多時候正是沒有看到這些差異,所以才會一直覺得必須留在中華文化裡面鑽研。彷彿沒有中華文化,台灣就沒有文化一樣。因此,正名或許是一個你可以深思的面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