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

含有「台灣文化」共 1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前兩章節從『時間』和『空間』的面向,解構『台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統戰咒語。這章節討論的『人間』參數,則涉及中國文化統戰所主張的『同文同種』魔咒,找回台語是破除的唯一方法。至於,台灣的祖先是否從中國來?也會在這裡探討。不去辯論宏觀的歷史,而是回歸到你我自身的家庭經歷。
Thumbnail
src
src
src
src
src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3/12
bookarchery-avatar-img
5
1「台北市武昌街的明星咖啡館前騎樓下擺起書攤,專賣詩集、詩刊及文哲圖書,守著書攤,逕自打坐、閉目、凝思,想看書買書的自己翻看,店主不多語」 看到詩中的「台北市武昌街」,記得周夢蝶曾在那裏擺攤賣報紙,他有很浪漫的名字,他一輩子只專情於「詩」。 2 bookarchery 滿腹詩情!
bookarchery-avatar-img
5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2
3
李英華 好些年,好些時候因為忙碌讓人無暇欣賞周遭的風景,直到近幾年才又能再看些以前學生時期愛看的書籍種類。對我而言,算得上是一種進步。謝謝英華喜歡我的分享,又給我稱讚。
3
什麼是台灣文化?如果不用珍珠奶茶當例子的話,你能思辯到什麼地步呢?台灣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嗎?抑或是,中華文化才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本文將探討中華文化的框架,如何限制我們對於台灣文化的想像。此篇僅是前篇,更多的細節和案例,會放到其他文章探討。
Thumbnail
我有一位長期聊天的義大利網友。讓他從不知道臺灣,到喜歡臺灣。他喜歡的點常常令我感到意外!有些是反而是我不喜歡的地方,或稀鬆平常到沒什麼特別的地方。不過我先說喔!他不代表全義大利人的感受。多數的義大利人仍然對台灣一無所知,就像我剛認識他一樣。
在菲律賓遊學的課程中,和老師在課堂上聊到「Taboo」禁忌文化,聽到了許多菲律賓的在地傳說,老師也請我準備台灣的禁忌文化,像是進旅館前要先敲門、吃飯時拿筷子拿越高,會嫁越遠、農曆七月不能亂撿紅包等等的傳說,我們聽完彼此的”謠言”都覺得超有趣!決定想把我的「Culture shock」寫下來!一起來看
Thumbnail
台菲迷信的對照,這個主題很有趣~
陳怡霖 Eriene-avatar-img
2
陳怡霖 Erien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8
霧隱財那 🥷 hihihi忍者財那~ 謝謝你留言! 也是碰巧在課堂上和老師聊到這個主題,也覺得很有趣趕快寫下來!!!
台灣是中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一直都是中國一直以來大外宣的論述。雖然多數理智的台灣人對此又好氣又好笑,不予置評。大概也只有筆者會這麼無聊,去分析這句話背後的組成,結果卻意外發現這和《解構中華系列》文章所提到的概念不謀而合。
Thumbnail
跟你的想法不謀而合哈哈。清領時期統治台灣的是中國人眼裡外族蠻夷,根本不是漢人。
高志耘-avatar-img
1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7
1
Sharon|數位素養 是的,像是馬關條約漢文簽署本的封面,不是寫"中國",而是"大清帝國"。過去的"大清帝國",不該和現代"中國"畫上等號。 加上,"中國"這一個詞,自古以來指涉的通常是"地理範圍",直到近代(清末民國之交)才開始作為現代意義的"主權國家國名"使用。
1
誰能定義時間,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 『中華民族』是生物性的血緣嗎? 不對,他的本質更接近『時間』。
Thumbnail
謝謝你用那麼對史料來支持文章。很可惜方格子越來越討厭這種文章,這一個月深有所感(我的資料甚至不及你豐富)。 本來前幾天也想到這個題材想寫看看,但沒有動筆了就看你的文章,看來我可以專注在我原本題目就好,交給專業的就行。 我本來也想說寫好後用ai翻成英文投書到外媒看看,但沒有門路。想說你要不要試看看??
高志耘-avatar-img
1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8
1
Sharon|數位素養 聽你這麼說,反而比較讓人安心,至少我不是唯一一個從去年底開始就超低流量的人。
1
你可能聽過「年獸」的故事,但你知道嗎?在台灣還有一個更驚人的過年傳說,一個關於台灣島差點沉入海底的故事。
Thumbnail
線香對於我而言,就跟大部分的人一樣,是從拜拜香開始認識的。 看著煙裊裊而上,相信神明會聽見祈願。分享遇見臺灣線香時感受到的純粹與自然,雖然臺灣線香常常被忽視,但其實具備高品質的特色,是人們重新認識傳統與文化的重要契機。
Thumbnail
我經常聽到人們說台灣很棒,也有一些人說台灣是「鬼島」。為什麼會有人只看到台灣的缺點,卻有人欣賞它的優點呢?這讓我想起一本小說中,一位和尚說的話:「你未能體會過紅塵,你又如何看破紅塵。」這句話提醒我,若沒有真正體驗過多元的文化,就難以形成完整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