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面向,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在黨國中期就已經可以確認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現在還在主張這些的,基本上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然而,在文化上,諸如此類的精神妄想至今卻還是不可勝數、難以根治。像是許多藍統華獨派,甚至現在本土派政府的政策(EX: 華語教育2025),都還覺得台灣應該要對外行銷中華文化、台灣華語,跟中國競爭『中國文化』的話語權?還要順便宣揚民主?
一個最簡單的數學問題:請問是2300萬大,還是14億人口大。2300萬人可以完全主導14億人在想什麼嗎?世界的基準會以2300萬人口為主,還是 14 億?
這種腦洞全開的邏輯論述,換日線刊了至少兩篇:《在中國城裏凋零的「中華民國」》、《台灣應該有野心成為文化大國,為什麼不?》。在有國際觀之前,弄懂數學其實更重要。而關於台灣華語無意義論,我也已經寫了兩篇文章在方格子,歡迎參考:《面對中國,台灣華語從來不具備優勢》、《台灣專屬的意識形態:簡繁之爭與中國用語》
這些論述的問題就在於,完全不顧兩岸兩國各方面、量體/人口數,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的事實。在國防、外交經費上,兩岸兩國的差距既客觀也直觀。如果做的到的話,邦交國應該是愈來愈多,而不是愈來愈少吧?中華民國被踢出聯合國那一刻,不是早該醒了嗎?文化宣傳的量體可想而知,台灣絕對無法和中國比較, 話語權也早在十幾年中國經濟崛起的時候,重新回到中國自己的手中。
XX國擁有XX文化的話語權,其實非常合理,畢竟許多現代國家的起源在過去就是民族主義,民族主義的思維其實至今從未真正散去,只是更為內斂、較不具備攻擊性。完全不合理的是台灣自己。不管做再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大聲說自己是Chinese Culture,只會免費幫中國做宣傳,還有讓外國人覺得『啊,原來台灣人就是中國人』。
當然,在這種時候,就又會有許多人,尤其是台派,拿『美國』當例子。在語言上面,他們會覺得台灣和中國一樣講華語沒有關係啊?台語復興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吧?因為美國人講英語也沒有任何問題。但這樣的說法無視三個現實:
首先,美國人的祖先當年多數人的母語就是英語,而台灣在二戰前有七到八成的人口是講台語。但美國人並沒有經歷像台灣人長達百年的異族殖民,更沒有經歷像多數台灣人母語被強制轉換的現實。華語在台灣史的定位就是一種暴力。如果你在乎轉型正義,就不該繼續賦予華語任何正當性,甚至也會異常厭惡噁心宋楚瑜。
再者,同樣是上述量體/人口的問題,美國作為維護全球秩序的超級強權,各方面的成就早已遠遠強過他的前殖民母國。同是英語發音,美劇的傳播力明顯大過於英劇,有名的都是美國歌手多於英國歌手。英語如今已是全球化的語言,而他的全球化和美國在二戰之後的崛起有絕對的關係。台灣有美國如此超乎常規的政治經濟能量,得以擴展到文化的面向嗎?有的話,我們還怕中國啊?
最後,前殖民母國今天對美國不只沒有敵意,還是國家戰略上親密合作的夥伴,而且物理上隔了一個大西洋。請問台灣和中國是這樣的關係嗎?主張和自己的敵國共享同一種文化,不正是弱化台灣心防的一種論述嗎?這樣的論述應該在台灣已經處於險境的時候,繼續散播嗎?一些紅藍統的講這些就算了,台派還要跟風嗎?
台灣人的思維是非常去國際化的。有些人身體看似出國了,但頭殼卻留在台灣,甚至是自己從未久居的中國。美國和中國都不是台灣在國家發展上可以比較的基礎,甚至連台灣最愛較勁的南韓都不是(人口約台灣2倍以上)。
如果不想淪為大國的棋子,那思維上不是要先脫離美中兩國嗎?看看歐洲,看看東南亞!台灣算中等規模國家,文化語言上只有做出和中國明顯的差異,才有可能被世界看見。不是去爭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而是保留、甚至擴張台灣文化的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