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含有「巴金森病」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及早治療巴金森病,避免病情快速惡化,神經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醫師,我只有輕微的手抖,日常生活不受影響,這樣需要吃藥嗎?」60多歲的陳先生因為左手顫抖就醫,剛確診巴金森病。 「如果巴金森病已經出現症狀,就建議開始吃藥,比較不會很快進展到疾病末期喔。」醫師叮嚀。 林建輝醫師提醒,若發現手會抖時,一定要至神經內科檢查,
Thumbnail
2023-12-08
3
並非單純老化!不可忽略的巴金森病警訊,神經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Thumbnail
2023-10-11
3
突然斷電、動彈不得,改善巴金森病藥效波動,神經專科醫師圖解懶人包「有位60多歲的伯伯,退休之後常到假日農場種菜,平時也有運動習慣。因為巴金森病,他都有按時服藥。以往早上吃藥之後能夠活動自如、可以工作,但是前一陣子開始,到了上午11點之後,就開始覺得有點力不從心,動作變得緩慢、卡卡的」,回診經醫師評估,原來患者這個現象是「巴金森病的藥效波動現象」
Thumbnail
2023-08-10
3
肩膀痛、腳拖地可能是警訊!延長巴金森病用藥蜜月期,神經專科醫師圖解懶人包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因為手抖、肩膀痛而發現巴金森病。戴逸承醫師指出,因為工作的關係,患者想要改善動作症狀,便使用的藥物而出現較強的購物衝動。在與醫師詳細討論後,她了解到運動的重要性,便開始每天運動至少三十分鐘,經過三個月左右,她使用的藥物劑量可以降到原本的一半
Thumbnail
2023-08-08
3
長期便祕、嗅覺降低、常作噩夢及睡眠中大喊大叫等「非動作症狀」 可能是巴金森病之罹病警訊「根據研究,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有四成到六成,都有心情低落、焦慮等問題。」敖瑀醫師指出,「曾經有位女性患者在用藥之後動作症狀明顯改善,但是每次回診的時候,沒講幾句話就會開始流眼淚。在進一步了解她感受到的壓力後,我們調整藥物,也邀請家屬一起了解巴金森病,化解誤會。」
Thumbnail
2023-07-10
2
情緒低落、便祕、嗅覺變差都是巴金森病警訊,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析「醫師,我先生最近左手都會抖,走路也不太穩。」老太太向醫師描述症狀,老先生則是悶悶不樂坐在一旁。 「這樣多久了?」醫師問。 「大概半年多了,一直想帶他看醫生,他就是不肯,整天都關在家裡。」老太太無奈的說。 巴金森病病人常會因為動作症狀就醫,例如單側手會不由自主的抖動
Thumbnail
2023-06-08
2
巴金森病自我檢測,早期治療維持生活品質與功能,神經科醫師圖解說明「醫師,我一天得吃6次藥,應該怎麼辦?」65歲的李先生苦惱地說。 那是一名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病人,轉診到我的診間時,已進展到第4期。楊浚銘醫師指出,病人原本使用左多巴胺,但是藥效波動的狀況很明顯,剛服藥時還可以正常活動,但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變得很僵硬,甚至動彈不得。
Thumbnail
2023-05-08
4
巴金森病讓人好憂鬱,改善動作與情緒,巴金森病治療策略,神經科醫師圖文解說「醫師,最近幾個月我的左手都會抖。」70多歲的老伯伯說,「這是不是廣播節目在講的巴金森病啊?」 單側手抖是巴金森病常見的動作症狀,林圻域醫師指出,進一步了解病情後發現,老伯伯已經失眠一年多,而且胃口比較差、心情也比較低落。也就是說,可能在1、2年前就開始出現非動作症狀,直到就醫前三個月才出現動作症狀
Thumbnail
2022-11-08
5
憂鬱、情緒低落,當心是巴金森病症狀表現,神經科醫師圖解說明60歲的王女士,因為右手會顫抖而就診,李杰勳醫師分享,患者走路的速度較慢,會小碎步向前走,姿態有點不穩。除了這些巴金森病常見的動作症狀之外,家屬亦發現患者變得比較封閉,情緒低落、悶悶不樂,不太跟鄰居、朋友打交道,甚至有時候會抱怨說「我老了、沒有用了,不如死掉算了。」 因為家屬有警覺到患者出現自殺的念
Thumbnail
2022-10-11
5
用兒歌檢測巴金森病?!生活中不可忽略的細節你注意到沒?千萬別當這樣的長輩呀!【健康新聞在那邊】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8 本集邀請誤入地球的外星人 Vanessa 以及被小編抓來代班Sam,來一起聊聊哪些不可忽略的疾病! 《特別聲明》今日相關內容均非專業醫療指示,單純分享並促進民眾對不同疾病的認識,所有的醫療行為請務必遵守專業醫療人員要求,勿聽信電台或Podcast在那邊隨便
Thumbnail
2022-09-19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