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兒歌檢測巴金森病?!生活中不可忽略的細節你注意到沒?千萬別當這樣的長輩呀!【健康新聞在那邊】

2022/09/19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8
本集邀請誤入地球的外星人 Vanessa 以及被小編抓來代班Sam,來一起聊聊哪些不可忽略的疾病!
《特別聲明》今日相關內容均非專業醫療指示,單純分享並促進民眾對不同疾病的認識,所有的醫療行為請務必遵守專業醫療人員要求,勿聽信電台或Podcast在那邊隨便說說~
一顆心撲通撲通地『亂』跳~小編偷歌做衛教?
小編偷歌做衛教🎤~
五月天應該不會介意吧~
本集重點
📍三分之二心衰患者未診斷治療
📍心衰竭末肢易水腫
📍如何檢測心衰竭
📍心衰竭提高死亡風險
👩‍⚕身體健康『愛』注意,平常保健不可少~
■三分之二心衰患者 未診斷治療
什麼是心房顫動
第一則新聞是關於「心房顫動」,就是我們的心,噗通噗通亂跳這件事情,就叫心房顫動,那個「顫」就是顫抖的那個字,意思就是說你的心會跳一下,跳一下,跳的比較不規律,心房顫動會跟等一下聊到另外一則中風新聞有關係。
心房顫動,就是你的心,如果跳動的比較不規律,它出來的血量不太平均,一下多、一下少,這就會是中風的主因。從心臟裡面被擠出來的東西忽大忽小,久了很容易發生中風,所以心房顫動這個疾病,要好好管理它,避免中風發生。
【延伸閱讀】全國46萬人疑心衰竭 📌https://lihi1.com/MtuAe
潛在心衰竭患者
另一個跟心也有關係,跳的不規律還跳得沒有力!就是我們要談的新聞,叫「心衰竭」。
心衰竭這則新聞,是聯合報在7月28日上的新聞,事實上是一個報導,心臟基金會表示,台灣大概有46萬的人可能有心衰竭,但還沒有被找出來,這聽起來是蠻大的一個數字,當出現「累、喘、腫」這三個症狀,請民眾要多多留意自己身體。這篇報導指出全球有6000萬的心衰竭的病患,大概平均5個人裡面有1個人是心衰竭,將這五分之一的機率,換算到台灣2300萬人,推估台灣約有70萬患者,依台灣的健保資料顯示,目前治療心衰竭的大概只有24萬人,也就是說從70萬到24萬這中間落差,有46萬人是不知道自己是心衰竭。
年長者為心衰竭好發群
Vanessa 談到,從這則新聞裡面所提出的數據,是從健保資料庫所呈現有在治療、有被診斷、有在用藥的。而心衰竭發生在年紀大的病患比例是比較高的,所以通常老人家有很多不同的疾病,因此很容易忽略可能是心臟有了問題。
■心衰竭末肢易水腫
Vanessa 談到,像「喘」,病人可能會想到,是不是胸腔有問題,可能就去掛別的科。講到「腫」,像末端腳腫,因為心衰竭的病人心臟不夠力,沒有辦法負荷把血液打到全身,或者是全身的血液要流回來時沒有辦法負荷,可能在四肢累積,比較容易產生水腫,病人可能會認為水腫,是不是吃了什麼東西造成,自己跑到隔壁的中藥行去抓藥等等。所以往往會忽略這類的病症和心臟有關。
小編說到,首先要從「累、腫、喘」這三個症狀,去判斷跟心臟疾病有關聯是有一點難。像「累」這件事情就很主觀,小編就覺得每天都很累。但是水腫(我都說自己胖),很多人說我是水腫,水腫是可以感覺的出來嗎?
Sam分享,我捏小編的手一下,看你會不會彈回來就知道了,如果是水腫的話,捏下去就比較不容易彈回來。
小編備註,如果是聽Podcast的聽眾或看部落格的讀者,現場他們是在按我的手,壓下去是有彈回來,所以應該是胖的關係,不是水腫的關係。
Vanessa 談到,水腫是比較容易辨認,因為手跟腳相對來講,手離心臟比較近,腳比較遠,所以腳的症狀加上地心引力又更明顯。腳如果是水腫的話,可能就比較明顯。譬如像懷孕的孕婦,有時候腳會腫,壓下去彈不太回來,那就是很明顯的水腫,因為有胎兒在子宮壓迫到下腔靜脈。而心衰的病人,如果水腫比較嚴重的話,腳腫的情況是比較容易觀察的到。
水腫是早期心衰竭,還是很嚴重才會有的症狀呢?
Vanessa 分享,還是要看病人的狀況,每個人都不太一樣。像年紀大的病人,往往也比較多共病,比如說高血壓、糖尿病,或是心房顫動等等,所以如果一下子突然出現太多症狀,如又累、又喘,腳好像也不太對勁,理論上應該要盡快去看醫生。
Sam談到,關於水腫這件事,當然跟心衰竭有關係,不過還是鼓勵大家,如果身體有任何狀況都可以去請教醫生,因為水腫有可能是其他像腎臟科方面的疾病,這也是有可能的。
「累、腫、喘」這三個症狀,就累、喘而言,大家是很容易認為是呼吸道的問題,沒有立即想到是心臟。而腫看來是這三個比較好辨認的,若是發現自己肢體末端有水腫的狀況,可能在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如果你身體平常就不太健康,運動量也比較少,可能要留意一下是不是心衰竭。
■如何檢測心衰竭
心衰竭種類
這則新聞有特別指出,第一個是心衰竭不是很多人關心。但另外一個問題,心衰竭裡面還細分成二種,其中一種比較容易被找到,另外一種很難找出來,所以才會造成有幾乎一半以上,甚至新聞說有三分之二的心衰竭病人,是沒有被找出來的。
心衰竭還細分成那二種沒力呢?
Vanessa 說明,在臨床上醫生會做一個檢查,就是去測量心臟,把血打出去血管的能力,假設一顆心臟所有能量是100,那可以打出70%以上的血液到身體的能力,是正常的;如果打出去只有40以下,我們會認為是它功能變不好的心衰竭。另外有一種人是說打出去,從超音波看心臟外觀沒有太大問題,可是去測量功能的時候,比如說是在50以上,甚至更好,但是病人有心衰竭的症狀,但心臟是正常,可是走一下路,爬個樓梯,倒個垃圾就累到不行,甚至可能累到喘到沒有辦法出門,這就鐵定有問題了。
心臟外觀正常,怎會有心衰竭的症狀呢?
Vanessa 分享,這可能是結構上的問題所導致,我們用引擎舉例,如果說引擎它壞掉功能不好,車子一加速可以跑70公里,現在只能跑40公里,這個有問題。可是有的是引擎看起來好像沒問題,怎麼踩油門就是跑不快,這就真的有問題。所以心臟外觀看起來正常,或許是心臟的心肌壁有結構上的問題,這種通常都是跟年紀比較大,心臟功能不好,或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在結構上有一些病態,但是沒有辦法恢復的情況,導致心臟看起來是正常,但是它功能就是不好。
這二種心衰竭的病人,如果是心臟功能不好通常比較年輕,就是50、60幾歲。而心臟功能看起來好像沒問題,可是事實上是有一些結構上的問題,這種病人年紀通常偏大,可能是70歲、80幾歲,通常也容易被認為因為年紀大導致衰老,體力不好,容易疲累,容易喘的情況,所以確實就難找。
心衰竭造成中風案例
Sam說到,有醫師夥伴跟我們分享,真的有臨床個案,醫師被照會到其他科別去看一位病人,病人可能六十幾歲左右,發現有心臟衰竭,趕緊跟某科的醫生講要注意一下,甚至可能有產生心房顫動,要吃抗凝藥品,結果早上一講完之後,病人下午馬上就中風了。所以心臟衰竭的病人,真的一開始如果沒有症狀,其實本身就已經處於比較危險的狀況。
■心衰竭提高死亡風險
心衰竭,對生命有多大的影響
Sam談到,心衰竭死亡風險會明顯的增加,尤其如果有合併一些其它共病,或者是有心房顫動的病人的話,相較於普通的病人,甚至有普通的心房顫動的病人,死亡風險會拉高到1年5個裡面會有1個死亡,但是5個裡面有1個會中風的數據。
甚至有醫師說,心衰竭其實就是一個慢性病的癌症,因為它就是一個非常惡性的,在整個心臟疾病方面是一個很惡性的狀況,所以它死亡率又高,相對上的風險又高,所以現在很多新的治療方式,醫生都很積極的去管理好。
小編說到,心衰竭其實是一個蠻難纏的疾病。比較年輕大概五十幾歲的人,是比較容易找得出來,就是明顯心臟血液送出來不太夠力。而年紀大的人,看起來好像一切都正常,可是偏偏他是心衰竭,還比較難找出來,因為年紀比較大,就醫不是那麼積極,所以這確實感覺像是一個蠻難纏的疾病,
為什麼會有新聞來談,有三分之二到一半的心衰竭的病人,是沒有被找出來的。原來隨著醫學的進步,目前針對三分之二到一半的心衰竭的病人,已經有出現解決方法了。老實說,如果真的沒有解決方法,醫生也比較難去進行這一方面的發現,原因是他就算找出來,頂多讓病患症狀沒有那麼明顯,因為他沒有辦法進一步解決。
現在我們聊的疾病越來越多,有好多的症狀幾乎都是串聯的,也有一些疾病幾乎是多重器官都有反應的疾病,比如說糖尿病就是好幾個器官一起作用,所以大家就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多讓醫生知道你平常的身體狀況,當你有異狀去看醫生,就比較不會那麼突然。
Baby Shark竟然有意外功能?!
小編真的沒聽過Baby Shark,
我就不信大家都有聽過!💢
以下開放留言!

本集重點
📍老化帶來的潛在風險
📍巴金森帶來的情緒問題
📍每月8號手指操檢測
■老化帶來的潛在風險
動作慢非正常老化 小心巴金森徵兆
第二條新聞是在講巴金森病前期的症狀,剛剛Vanessa有特別提到,有很多老人家的身體的狀況,我們都把他當作老了,巴金森也是有一些狀況也被當做老了。巴金森病前期徵兆就是他慢下來了,走路的速度也慢了,身體機能已經跟平常不太一樣,所以他就開始變慢,可是我們就會覺得爸爸媽媽慢慢走很好,不會跌倒,不會受傷,這樣很好,但這很有可能是另外一個徵兆。
巴金森好發年齡下降
這則早安健康在8月4號的新聞,報導裡面有一個很值得提出來聊聊,整個新聞是說高齡失能原因之一,手抖跟動作慢不是正常的老化,要留意巴金森病徵兆。新聞裡面就特別提到,巴金森病後來發現發生率感覺比資料還多,年齡比資料還低,以前都說是60歲以上,現在50幾歲有巴金森的人也很多,其實這一直都是正常的狀況,只是以前沒有人講的時候,就這樣過去了,現在有人講,大家的意識提高,知道的也比較多,隨著時代的演變,現在數據資料庫也做得比較完整,對疾病的全貌可以慢慢的在觀察跟發現。
【延伸閱讀】高齡失能小心巴金森徵兆 📌https://lihi1.com/mFwxf
■巴金森帶來的情緒問題
情緒問題易被忽視 小心巴金森找上門
巴金森氏症是有情緒的。我們每次只要一講到憂鬱,大家馬上想到的是憂鬱症,所以很怕大家直接連結,所以先讓小編用「情緒」這二個字來談巴金森氏症。大家所知道的症狀叫抖,就是手抖,在來會有身體的障礙,除了手抖之外,如果在馬路上看到小碎步,這都是很明顯的外顯症狀。另外不是只有外顯症狀,其實內部也會產生變化,因為巴金森氏症就是腦神經的疾病,中樞神經的疾病也會改變情緒。
像老人家時常會讓人覺得,怎麼忽然間好像脾氣變了,個性變了,以前是很樂觀的人,忽然不太愛講話,或者平常個性都很好,忽然很容易生氣,事實上這些轉變其實是中樞神經所顯現的症狀。
照顧者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
巴金森病到後來的身體外顯症狀會讓他失能,需要人照顧,我天天照顧他,他又一臉看起來不爽,好像我沒有把他照顧好,他不滿意我的照顧,可是事實上他就是因為生病,他的情緒是這樣的狀態,所以我們也是藉由這個機會強調一下,照顧者不要當做自己的壓力,就算是你照顧他,他愛生氣,你要知道他沒有在氣你,其實是在巴金森病的狀況下,因為疾病造成他外觀看起來好像在生氣,其實他沒有故意要生氣,這只是他心裡的狀態。不要認為他的情緒是你的問題,因為他的疾病,本身就會帶來一些情緒上的改變。
患者年齡下降人數提高
這則巴金森病新聞有特別提到,現在發現年齡看起來有變少,病人比例好像有增加,從健保資料庫2011年的4萬人,到現在2021年已經有七萬人了。所以疾病的教育如果有提升,就有更多的病人會被找到,這是好的,不是說被找到是壞事,被找到他才會正確的被治療。新聞訪問到南投佑民醫院的神經內科主任林醫師,他有特別提到巴金森氏症是一個神經退化性疾病,事實上在神經退化疾病裡面,第一名叫失智症,大家好像都是對失智症很熟悉,但是對巴金森病的熟悉度就比較低。
■每月8號手指操檢測
巴金森病手指操
南投佑民醫院的神經內科主任林醫師特別提到,巴金森病的自我檢測方式「手指操」英文叫做Finger Tapping,來介紹一下手指操。
Sam唱到 (音樂) Baby Shark doo doo doo~ Baby Shark doo doo doo,先將右手伸直,手指比OK的動作,拇指與食指,輕按25下,再換左手一樣輕按25下。做快做慢都沒關係,主要是要看你有沒有辦法平均等速的做,只要能夠等速的做25下,左手做完換右手,因為腦是分左右邊的,所以當右邊做完,不代表左邊沒有問題,所以左邊再做二十五下。
小編提到,我們真的有看過巴金森病患,手指沒有辦法點。也有人是會越點越發現要碰在一起有點難,所以就開始變慢,這種狀況也真的是有。如果你可以很輕鬆的點二十五下,都沒有什麼異狀,速度也都一致,大概就是暫時沒有巴金森病的風險。若「速度改變、動作變慢、停頓或打不開、開合大小改變」狀況,請盡速至神經內科或動作障礙科就診。
邀請大家每個月8號,全家大小一起來做手指操防巴金森病大作戰 📌https://lihi1.com/Mo2TQ
早期發現,治療是關鍵
新聞裡面提到二個字叫「失能」,但失能用講的很難想像。事實上如果家裡曾經經歷過就會知道,失能對一個家庭而言的,影響其實是非常深的。但是巴金森病,目前還沒找不出明確的原因。
Vanessa 聊到,用藥物治療的話,應該是可以改善或是延緩病程的發展,讓病人可以維持此時此刻的狀況。因為如果不治療,病況會一直往後走,可能剛開始可能只是手抖,走得慢,這些可是慢慢的,到後面可能連穿衣服都要別人幫忙,吃飯也沒有辦法好好的吃等等。這對病人本身或者是家裡其實都是很大的負擔。
所以我們希望大家早一點發現它,因為巴金森病,其實就是有治療就能維持他的生活狀態,雖然至今醫學還沒有進步到找出解決的辦法,所以這個疾病還是有待我們大家繼續努力。
平日就要多觀察 一旦改變才能提早發現
新聞裡面提到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就是說在我們腦內的多巴胺的改變,所以這一則新聞講到最後,就是考驗大家孝順的程度。比如爸爸的情緒改變,動作改變,其實是需要觀察的,如果平常從來沒有注意過,其實你就觀察不到。
Vanessa 提到,若一般認知上,或許只是會覺得他怎麼突然情緒控制的不好,是不是故意在找碴。如果沒有仔細觀察,是察覺不到細微的改變,只是認為他突然脾氣暴怒,會以為因為年紀大或是發生什麼事所導致。
真正的重點在於「觀察」,因為有時候就算天天相見也不會發現改變,說不定隔一段時間更好,所以真正去關注到爸爸媽媽身體方面的狀況跟情緒方面的狀況,是有可能早期幫忙發現巴金森病的方法。
台灣小孩會找爸媽一起來做手指操嗎?
Vanessa談到,這還是跟父母的溝通有關係,可是如果沒有開啟這個對話,永遠不會開始,與其就說等到最後症狀比較嚴重才發現,那都有點可惜了。
小編聊到,現在都可以透過Line關心父母或每個月8號前提醒,下個月再問他說有做沒做,這樣每個月問的時候,就不會變成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你爸媽吃什麼藥?知道請舉手!
小編下達封殺令,
到底有多不會接效果?
難道…這是來賓最後一次錄影嗎….

本集重點
📍夏天中風高峰期
📍中風檢測三步驟
📍中風急救方式別小看

牢記中風口訣⬇️
微笑😊 舉手🙋‍♂️ 說你好😄
■夏天中風高峰期
夏天也是中風高峰期
第三則新聞是聯合報的週末特刊,叫橘世代,時間是7月25日,這條新聞談到,除了中暑,夏天還是中風的高峰期。過往我們都知道,冬天是中風的高峰期,原因是因為很冷,被窩很暖,如果棉被馬上掀開就起床,血管就會縮起來,如果血管裡面又有東西,就很容易就中風。還有一個是從溫暖到強冷,平常如果又沒有太健康,或者是血管裡面東西太多,就很容易中風,這些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今年夏天,中風的發生比例增加了。所以中風不只是冬天才會發生的現象。
【延伸閱讀】夏天中風高峰期 📌https://lihi1.com/RACEB
中風的發生不只在冬天,是這樣子嗎?
Sam聊到,中風的發生是有很多原因,季節也可能是個因素,壓力或者是你本身像有些疾病,像剛才有提到的心臟衰竭,甚至有糖尿病,或者年紀大了六七十歲,還有心臟的功能有些異常,血液不順暢,血路就容易產生血塊,這時候就容易中風,所以是有很多原因,當然跟季節也有關係,只是它是其中一個,主要還是跟背後相關的危險因子更有關係。
應該說中風發生的原因很多,氣候可能是之一,還有其他的發生的因素,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另外我們在第一條新聞的時候有提到,如果你是心房顫動的病人,本身發生中風的機率就比較高,所以知道自己是心房顫動的病人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防範中風的動力之一。
除了心防顫動之外,還有哪些疾病會跟中風有關呢?
Vanessa 說明,其實像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很多共病的,因為這些疾病都會影響人體血管的健康度,比如說高血壓,每天血管的壓力都很大,萬一又加上高血脂血管變硬,高血糖它會引起血管的發炎,這條血管就是不正常、不健康,壓力一大的時候有可能就破掉,或者是一些發炎反應容易塞住,如果它發生在腦部,其實都是容易中風的因素。
這一則新聞,就是不要管它冬天還是夏天,留意你平常的狀況比較重要。然後會造成中風的因素,跟你原本的疾病有關的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是中風發生的時候,可以趕快到醫院,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旦你中風真正發生的時候,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已經沒有心力在去管別的事情,如果當下自己又對中風一點認知都沒有,就算是中風的人擺在你面前,你也不知道他是中風,也不會知道要趕快送到醫院去。
長者聽信偏方
其實老人家很多時候,對於自己身體有任何狀況,多半都想說來躺一下,偏偏中風就是不能躺,更別想到說放血有用之類的,這真的傳的很嚴重,其實我覺得放血的說法也蠻聰明的,他說你會中風,是因為血壓太高,所以你就要紮針,讓血噴出來,壓力就減少。
Vanessa聊到,放血它完全是以物理的原理去談,但是人不是機器或者用物理的理論。不然我們去烤箱烤一烤,我們都變瘦,去曬一曬太陽就會脫水,就能變瘦,脂肪就融掉了,如果這樣,外面的減肥藥或瘦瘦針就不會賣得這麼好,所以人體不是完全物理的機制可以解釋。
所以,中風就是要發現一些早期的徵兆,早一點到醫院,都還有機會賭一把,所謂的賭一把就是不一定百分之百,不是說趕快到醫院就沒事了,重點是要到醫院這件事情很重要。所謂的急性中風,如果沒有到醫院,有可能人就過去了,要不然很有可能只有腦袋不行,但是身體還活著,會變成臥床的狀況。
■中風檢測三步驟
所以趕快到醫院這件事情,就牽扯到很多部分:
第一、你怎麼知道自己中風了。
第二、怎麼去醫院。
第三、去了醫院之後,什麼事情拖延你。
就分成這三大塊。
第一、你怎麼知道自己中風了
所以知道自己中風是第一要素就很重要,現在國健局在推中風檢測三步驟,叫做「微笑、舉手,說你好」,如果覺得自己怪怪的時候,就做這三個動作自我檢測。
1.微笑,通常二邊臉頰都會同時笑起來,可是中風的狀況,微笑就變成只有一邊,另外一邊的表情就垮了,就算你想要讓他做表情都做不出來,因為中風是腦神經的問題,而腦分左右二邊,所以通常中風發生時多半只會發生在單側,不是左側就是右側,同時左右邊中風的機率是很少的。
2.舉手,因為腦神經也影響到我們的肢體功能,所以中風有一個測定的方式,就是你的雙手平舉,若是中風的話,一樣是單側會舉不起來,會一直往下掉,那一邊掉下來就是對稱腦出了問題。
2.說你好,這件事情是因為我們剛才說連笑都已經出問題了,所以講話也一定是有問題的,就是你開始沒有辦法正常的表達,然後想講的東西,講的不完全,口齒不清沒有辦法表達。
當你觀察到自己、家人或鄰居或同事的表情,感覺好像怪怪,手也舉不起來,講話也不清楚了,這就趕快送醫院。「微笑、舉手、說你好」這就是中風的判別方式,這些反應、動作,就可以看得出來現在是不是中風,一旦有這樣子的症狀,拜託不要在去睡一下,躺一下,不要等你小孩下班,當下馬上就打119,趕快去醫院。
■中風急救方式別小看
中風要打119,因為不是每一家醫院都有中風急救系統
第二、怎麼去醫院
現在你知道中風了,怎麼去醫院呢? 我們建議是打119,就算隔壁是醫院,但不是每一家醫院都有中風急救系統,所以隔壁醫院可能沒有辦法幫你,可是救護車都知道,中風應該送去那家醫院,所以救護車不會把你送到離你家最近的醫院,或者你指定的醫院,反而救護車會送去合適的醫院,通常中風專責醫院都會是大型醫療院所。
這裡特別呼籲,如果已經發現是中風了,千萬不要叫計程車,因為計程車司機,不會知道那家醫院有中風急救系統。另外絕對不建議你自己開車,因為有則新聞,就是中風忽然發作剎車猛踩,前面二十台車都撞了,所以自己是不適合開車或自行坐交通這件事情的,最重要就是直接打119,救護車會最快幫你送到最合適的醫療院所。
第三、去了醫院之後,什麼事情拖延你
如果順利到了醫院,若是爸爸媽媽中風,身邊又沒有家人,這時候醫院會連絡親人到院,就算是有小孩陪同,通常醫院會問說,病患先前有吃什麼藥呢? 因為接下來可能要動手術,或者有其他的藥物要用嗎? 結果小孩一問三不知,這算是很正常,但你知道爸爸媽媽在吃什麼藥嗎? 比如剛好知道爸爸媽媽有在吃糖尿病的藥,你知道糖尿病藥是什麼藥嗎? 其實一般人是不知道的。比如說中秋節快到了,每次中秋節就會出一條新聞,叫做柚子不能跟抗凝血藥物一起吃,大家知道嗎? 你爸媽有在吃抗凝血藥物嗎?
所以到了醫院之後,真的考驗一件事情,就是你對你爸媽的狀況了解多少,當然有一些用藥大概在系統上還找得到。但是中風就是在搶時間,若對自己的家人狀況更了解,越能幫助醫師做最好的決策與安排。
Sam提到,其實中風是個非常嚴重的議題沒錯,緊扣剛才提到的巴金森氏症到中風都是失能,對病人本身在未來整個生活大改變之外,甚至對家人或多個家庭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所以真的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狀況。我們今天聊到很多面向,包含心房顫動這個議題,也是個中風的主因,並不覺得有心房顫動這件事情不好,因為早知道了。很多中風病人是之後才知道心房顫動,可是如果是心房顫動的病人的話,目前其實已經有很好的所謂的口服抗凝血藥品,可以去預防中風發生,就可能不會發生,也不會對你的未來,你的家庭,甚至你的親朋好友或你愛的人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是一個簡單的方式,去吃藥就可以預防他中風,甚至有提到一些心血管疾病只要控制的好,體重控制好,也是預防中風非常重要的的方式,所以我們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好之後,剛才談到那些比較嚴重的情況,就不會發生了。
Vanessa聊到,我們今天講了三個疾病,心衰竭、巴金森氏症跟中風,在比較健康的狀況,基本上我們就盡量維持自己的生理體能,所以有什麼小的疾病或者血壓有點高,血糖有點高,其實這些真的都不要忽略。當然急性的症狀,比如說急性中風有急性中風的處理方式,那真的就是要搶快,不要再聽一些過去的偏方,或者現在一些保健食品的廣告,這些在急性中風的時候根本來不及,只有正確在醫院的治療才能夠幫助到病人,就是疾病即處理,平常的保健還是要維持。
謝謝你的閱讀,請給小編一個愛心吧!並把文章收藏起來!也請多多分享和留言交流~

Follow 小編在那邊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各大Podcast平台【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KKBOX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6會員
56內容數
健康新聞的翻譯蒟蒻嗎? ! 各大Podcast平台、FB、IG、YT 搜尋「小編在那邊」歡迎訂閱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