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含有「中風」共 15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直都放在房間
2025/04/19
【窮八極每日SOP】你不想中風,就照這份SOP乖乖做!
喂,年輕人!你以為你還年輕?你是血管年輕還是臉皮年輕? 我講白的:你現在不重視健康,以後就重訓輪椅。 不用多,一天就照我這SOP做,命能撐到老,錢還花得下去。 【早上起床】7:30–8:00 1. 不要賴床,會拖垮自律神經。 一睜眼就滑手機?我寧可你睜眼打太極。 起床喝300
#
SOP
#
年輕
#
滑手機
喜歡
留言
一直都放在房間
2025/04/19
鄒縱天:為什麼現代人更早中風?
在過去,中風(腦中風)被認為是年老者的疾病。但在近十年,醫學研究與臨床觀察卻發現,越來越多30歲甚至20多歲的年輕人也成為中風患者。這不禁讓人思考: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是不是工作太累?以前的人工作不也很辛苦嗎? 為什麼現代人更早中風? 1. 生活型態的轉變:靜態時間過長 以前的人從事大量勞力工
#
中風
#
加工食品
#
睡眠不足
喜歡
留言
Sandwich-Care急救 101:現場救援與急診室觀察
2025/04/17
2.2 頭痛:腦壓升高還是眼壓問題?
你是不是也常有這種狀況? 早上起床腦袋悶悶的,像是有人用棉被把你整個頭包住一樣;到了晚上,額頭開始發脹、眼睛乾乾的、看東西有點模糊。你不太會說那是不是「痛」,但你知道——這個感覺不太對。 你懷疑是不是眼壓太高,或者最近用眼太多?但又會忍不住想:該不會是腦壓太高吧?會不會是中風?還是腦瘤? 別緊
#
中風
#
壓力
#
腦動脈瘤
喜歡
留言
付費限定
威利財經生活隨筆的沙龍
2025/04/16
009804 VS. 0050權重上限的觀點對決。老師說的話我都記得,但是老師不記得了,009804 深度思考
前言 009804這檔ETF推出時,讓我印象很深刻曾經在媒體上有看過一篇文章寫0050已足夠分散,不需設權重上限。但後來又有看到媒體宣傳009804。投信表示,009804設30%權重上限,旨在避免單一持股過高帶來的集中風險,特別針對台積電占比過高的情況。媒體上對於0050已夠分散
#
09804
#
0050
#
上限
喜歡
留言
Sandwich-Care急救 101:現場救援與急診室觀察
2025/04/15
2.1 頭暈、暈眩:姿勢性低血壓還是中風?
你有沒有試過這種情況? 早上起床才剛站起來,就覺得頭好像被什麼東西拉著轉,眼前一片黑; 或是走到廚房突然覺得「喔喔,要倒了」——趕快扶牆才沒摔倒。 這些情況常常發生在熟齡朋友身上,但問題是……到底是怎麼了? 今天這一篇,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超常見又超模糊的問題——「頭暈」。 它是姿
#
醫師
#
雲霄飛車
#
跌倒
1
2
橘子喵愛旅行的沙龍
2025/04/13
114年~只是個情緒出口
114年3/21(五) ~星期五 開心。旅行回來,曬曬紀念品也是另類開心。久保田清酒跟起士條是爸爸喜歡的,回到家打開行李就先放在他的桌子上,爸爸應該會很開心的。 我爸很會喝也很愛喝,但是他身體小中風後,醫生交代他不能喝酒抽煙,從那時候他就滴酒不沾,也沒抽煙,我爸的意志力可是比我好很多的。爸爸小
#
2025年
#
小旅行
#
爸爸
喜歡
留言
Sandwich-Care急救 101:現場救援與急診室觀察
2025/04/11
1.2 熟齡族的身體警訊與黃金就醫時機
你是不是常常心裡這樣想——「我現在身體有點怪怪的,不知道要不要看醫生?」 尤其年紀大一點後,好像身體三不五時就冒出點小毛病,有些感覺不太對,又說不上是哪裡痛、哪裡不舒服。 更尷尬的是:你去看醫生,有時候被說「沒事啦」,但幾天後卻突然變嚴重,甚至得送急診。 那麼,什麼樣的狀況該馬上看醫生
#
糖尿病
#
年輕人
#
中風
1
7
邱文通的沙龍
2025/04/10
〈尿壺與香氛蠟燭〉
深夜兩點半,涼意滲進台北城南的舊式公寓。街燈照著窗台上枯萎的長春藤孤單的長影,時間彷彿凝結在寂靜與呼吸之間。 江蘭香穿著印染粉色小花的棉質長睡衣,光著腳踩在涼涼的磁磚地板上,拖著半醒的身子,一邊打著呵欠,一邊小心翼翼地走出臥室。手上那只透明塑膠尿壺,裡頭晃動的液體還有些餘溫未散。 第一次倒尿壺那
#
蠟燭
#
玫瑰
#
超高齡社會
喜歡
留言
耳鼻喉科 蘇偉翔醫師
2025/04/03
睡覺經常打呼、白天總是沒精神?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已悄悄找上門|台南永川醫院蘇偉翔醫師
根據統計,晚上睡覺打呼其中約3成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此疾病不僅會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白天精神不濟,長期下來還可能造成許多嚴重的身體危害,是每個人都需要注意的健康問題!本文將由耳鼻喉科蘇偉翔醫師帶領大家認識睡眠呼吸中止症,包含其定義、類型、併發症以及如何評估自身是否患有此症。
#
睡眠呼吸中止症
#
心血管疾病
#
耳鼻喉科
2
留言
「穗波心理師」沙龍
2025/03/29
我中風了|22 重新連結:建立新神經廻路的復健之旅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
中風
#
復健
#
習慣成自然
4
4
彼得潘
2025/03/29
2
無意冒犯 這個說法痛擊了我兩次:一人中風 全家發瘋。 家裡隔十年胞兄和家母都因出血性中風半癱 出院後都安排復健課程 很遺憾都以坐輪椅告終 可能腦部傷害太嚴重以致運動或平衡機能喪失 也或許復健的身心痛苦讓人卻步 我親見胞兄面目猙獰扭曲的邁不出一小步 實在不忍。 昨天入睡前和老婆說了幾句話:無災無難(緬甸地震)無病無殃可能是世上最好的福報!
2
穗波心理師
發文者
2025/03/30
1
彼得潘 以下: 神經可塑性的證明 (圖 : 國衛院論壇20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