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實驗

含有「老鼠實驗」共 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看一部振奮人心的電影、聽一個悲傷感人的故事、讀一本驚心動魄的小說,特別是真人真事,常能使我們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掀起一陣激勵與感動的餘波。在那個心情激動不已的餘波裡,我們會對故事主角的乖舛人生發出一聲嘆息,同時欽佩其生命力竟然可以如此的堅韌強悍。
Thumbnail
弱魚先生說的是,以犬子為例,因為媽媽的人生起起落落,所以我希望他平凡一生,但依照他獅子王的個性,又是不甘屈於平凡的。
原來「心想事成」不是幸福,而是悲慘 一. 原來「心想事成」不是幸福,而是悲慘;「順心如意」不是祝福,而是咀咒。原來「傷心難過」,不是痛苦,而是希望;原來「責任義務」,不是壓力,而是生命。我們一直希望修為能達到「心靜如水」的境界,原來「心靜如水」不是修為高,而是不近人情,是入了魔道,因為那是雖
活著是為了什麼 前言 上文我曾經提過一個問題: 想像一下,把你丟在一個不愁吃,不愁穿,有廣闊的空間可供遊憩,有無垠的時間可供揮霍,請教一下:「這樣的烏托邦應該是人人夢寐以求的天堂」,對嗎? 沒有追求,何來生活? 從”老鼠烏托邦"的實驗中,你或許已經發現了,那不是天堂,那比較像是地獄。幾
沒有生存目的的社會,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畢竟作爲生命體,生存和繁衍便屬於基因賦予的存在意義;被剝奪後,個體自然也失去於存在本身的欲求。 當然,老鼠社會也可作多解,人口增長經歷爆發後趨緩的老鼠社會,也面臨社會地位、角色的激烈代際競爭;以年輕人的角度,總覺得映出當下許多實感,是在倦怠的社會中孓然前行人們的縮影。 不過最引人深思的,還是將自己比作老鼠社會的其一。個體是否真正擁有自由去對抗集體的自我滅絕?
前言 與友輩聊及下一代,幾乎是人人搖頭,因為他們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好像都跟我們有著極大的差異,不婚不生,三不五時就換個工作,買豪車,三C一定要最新最貴的,養寵物,上健身房……,我忽的想到學生時代看過一篇"擁擠環境對老鼠的影響"相關的論文,但不確定實際名稱,因此在網路上打上"老鼠,擁擠”出來的有叫
最近性騷擾的案件紛紛擾擾 許多女性開始響應#Me Too活動 揭露過往傷疤,只為了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個議題 但我在留言中卻看到一種質疑的聲音 為什麼當時不反抗? 過了這麼久才說是為了博人同情嗎?